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說起杜甫,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我國曆史上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草堂,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我國一級博物館,同時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我們學過歷史都應該知道,杜甫的一生並不怎麼順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正是這種原因,他的詩大多數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百姓疾苦。杜甫因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於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稱“成都草屋”。(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在成都的四年,應算是杜甫的一生中比較安定的一段時間,在此居住的4年裡,杜甫共作詩240餘首,是其創作的高峰。那首我們熟知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便是杜甫在此創作的一首歌形體古詩,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草堂屢次經歷戰火,現有的建築大都為明宏志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六年所建。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我國將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杜甫草堂唐代遺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遺留之一,更是展現了唐代時期成都地區的社會生活風貌。(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成都杜甫草堂是一塊文學聖地,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杜甫居住地。(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圖為杜甫草堂中杜甫雕像。(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在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唐代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最後草堂便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圖片來自東方IC)

杜甫在這裡住了4年寫了240餘首詩,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你去過嗎?

2013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對四川的訪問之行,在杜甫草堂參觀一個多小時,離開前為杜甫草堂題詞。現在的杜甫草堂是成都最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著百餘萬遊客到訪(圖片來自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