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中美貿易戰的未來趨勢

中國網訊 7月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NAES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2018年2季度)”在京舉行。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李雙雙博士就中美貿易戰相關問題做了主題報告。

李雙雙表示,中美貿易爭端一波三折,由磋商緩和重新走入僵持對抗的軌道,說明解決中美貿易爭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在短期內能輕易解決的事。美國在經濟增長相對強勁、中美之間沒有特定衝突事件的背景下向中國發難,這種看似超出預期的現象,實際上是美國全面調整對華經貿政策的必然結果。

李雙雙認為,判斷中美貿易爭端走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美國調整對華經貿政策的原因。就此,他從美國當前對華經貿政策的特徵、美國調整對華經貿政策的經濟和政治邏輯、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趨勢方面做了分析。

美國當前對華經貿政策的特徵

李雙雙從三個方面簡要說明了當前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的特徵。在國家戰略層面,特別強調經濟問題的重要性,並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對華戰略調整的分析支持。美國發布了十多份國安報告,之前的報告強調了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但去年的國安報告提出了新說法,把經濟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並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調整對華經貿政策。

從具體實施角度,美國對華提出了系統性的方法和措施。首先,美國在貿易方針上突出強調對等性原則。對等性就是美國不因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提供優待和照顧,在貿易上強調絕對對等,在獲利上必須要你獲一分,我獲一分。其次,美國從對話到貿易制裁,通過各種強硬手段對中國進行全面施壓。同時,美國在經貿領域對各國進行了合作與制裁的區分。另外,特朗普提出對WTO進行改革,對在二戰之後自己建立的多邊貿易體系進行治理。

美國調整對華經貿政策的經濟和政治邏輯

李雙雙認為,美國全面調整對華經貿政策是長期和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他表示,中期選舉等短期因素,很快會過去,但長期因素並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甚至不是通過一紙協議能夠單方面解決的。

相對長期的因素方面,一是中美之間的經濟實力發生了變化。從絕對實力來說,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國,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跟美國存在很大差距。美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增速相對下滑,雖然現在美國經濟增長依然比較強勁,但是增長只有二點多,而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發展實現了一個起飛和追趕,在美國相對下降而中國不斷追趕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相對的經濟實力縮小,對美國造成很大壓力。另外,中國在局部領域上實現了超越,如工業增加值和製造業增加值,引起了美國的憂慮。

二是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中國進入新世紀以後,尤其是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個別年份出現下降。去年中美之間簽訂了一個兩千多億的貿易大單,以減少中美之間的逆差,但實際上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不降反增,讓美國的鷹派忍無可忍。

相對短期的因素方面,一是特朗普的中期選舉。特朗普基本盤的選民主要集中在美國“鐵鏽地帶”,對中國進行施壓,並採取更多的貿易摩擦,符合這波人利益。

二是特朗普的個人和團隊的特製。特朗普是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者,實際上在八十年美日貿易摩擦比較激烈的時候,特朗普自己出資將近十萬美元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的內容就是批評日本通過維護自身封閉的體制,利用美國的開放體制佔美國的便宜。在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下,組建的團隊成員基本上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擁護者和鷹派學者。

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趨勢

李雙雙對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趨勢做了預判,並分析了未來可能出現的三種趨勢。

貿易戰持續升級。當前,雙方態度都比較強硬,美國層層加碼,特朗普表態要把關稅規模擴大到五千億美元,而中國本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和解,但由於美國咄咄逼人,將中國逼到進退兩難的境地。貿易爭端持續升級不是不可能,但貿易戰不是雙方目標,只是互相討價還價的手段,所以持續升級的可能性很小。

通過談判達成全面和解。中美雙方之間有很大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分歧也比較大,所以全面和解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