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电影狂热的爱好者朋友,他在去年看了几百部电影。然后我要他向我推荐了2017年最佳的文艺片,他向我推荐的是《在哥伦布》,我相信他的眼光。
这是他对于这部影片的评价与介绍:
因父亲昏迷从首尔来到哥伦布的金,巧遇当地少女凯西,两人展开城市建筑巡礼,互相倾吐焦虑与憧憬,渐渐渗透冰冷的建筑体,敞开情感的裂缝。面对居民与游客身份的易位,生死的来去,他们也如空间中的物件般,学会在新的关系中,再次挪动与重新安置自己。影像散文作者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淋漓展现其镜头语言的敏锐度,如现代主义建筑般对称恒定的画面结构,窜流着低限却潜在的剧情,暗指建筑空间的本质,实为人生活与情感萌发的场域。
我看完之后觉得他对这部电影的理解非常的深刻,我其实看的没那么专心,说实话我看的想死啊。文艺片真不太适合我,但我会让他推荐文艺片给我,主要是我经常写些很冒名堂的话而且有段时间被称作文艺青年。我觉得我可能会写这种冒名堂的话一直写到50岁,我还为此特意写了段关于这个的冒名堂flag在朋友圈,即使到时候没有这个习惯,但如果那时还能有幸看到这条朋友圈希望会为曾经自己小小的固执而泪流满面吧!
其实文艺的电影我还真看不来,所以我的定义可以定义为伪文艺青年。因为被誉为文艺青年圣经的《情书》我也看不来,真的,我弃了,可能之后我都不会再看文艺片了。
大部分时间文艺片只是两个的场景,单调的对话与场景渲染真的是折煞我。
如果你是个文艺的小姐姐,一般文艺的都是小姐姐你可以去看看《在哥伦布》,它表达了导演自己对于爱情的独到见解,文艺青年眼中的这个世界真的是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他们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认知。
所以你是文艺青年你可以去看这样一部2017年最佳文艺片《在哥伦布》,倾情推荐给大家。
閱讀更多 冷點收集個人愛好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