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女王是誰?
不是電視上大家熟悉的流量小花旦,也不是帥得逆天的小鮮肉,而是精緻的豬豬女孩——
小豬佩奇,她最近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線“明星”!如果你經常用抖音、快手、知乎、微博……或者類似的任何一個內容或社交平臺,那你肯定能答出這道題:
掌聲送給社會人。
甚至,走在路上都能看見許許多多以它的形象製作的玩偶和人形公仔。原來它是一部來自英國的學前電視動畫片,名叫《Peppa Pig》。
在豆瓣上,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評分高達9.2,好過90%的動畫片。
可是,這隻已經誕生 14 年的粉色卡通豬,怎麼突然就在中國火了呢?
有人這樣評價這部動畫片:《小豬佩奇》提供了一種最讓人認同的家庭生活。有人甚至說:《小豬佩奇》勝過萬本教育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
來看看社會人小豬佩奇一家的家庭生活,可謂是戳中了中國式教育的痛點。《小豬佩奇》當中詮釋的教育理念值得寶爸寶媽們借鑑!
01
尊重孩子的天性,不亂髮脾氣
Ho. Ho. And look at the mess you're in.
哈哈,看看你們現在多髒呀。
小豬佩奇的第一季第一集“Muddy Puddles”中,佩奇和弟弟喬治喜歡往泥坑裡跳,跳得渾身是泥。
雖然家裡已經是髒髒的幾排腳印,但是看見孩子們玩得很開心,豬爸爸和豬媽媽就溫和地帶著孩子一起去跳泥坑了。
保護孩子天性,給他自由,護他周全。
小豬佩奇去年遭到家長強烈抵制是因為小孩子會跟著佩奇一起學豬叫,看見泥坑就往裡跳,攔都攔不住。
《小豬佩奇》裡面平均兩集就要玩一次跳泥坑的遊戲,但是你想想,小時候誰不喜歡玩泥巴啊?
哪個小孩能抵擋住泥坑的誘惑?就像我們看見泡泡紙就想捏一樣。
所有的教育都在自然而然下發生了,只因佩奇爸媽完全做到了尊重孩子。
02
引導孩子自主發現潛能
The detective could try and guess.
小偵探你可以試一試猜一猜。
培養孩子自信心和責任感有一個好辦法,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
在“Mr.Dinosaur is lost” 一集中,喬治弄丟了心愛的恐龍玩具。
豬爸爸和豬媽媽早就猜到玩具在哪兒,但卻鼓勵佩奇去做“小偵探”,並鼓勵她思考該從哪些方面去聯想,幫弟弟去尋找玩具。
不替孩子包辦,引導孩子自己發現身上的潛能並進行鍛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力以及責任感。
03
讓孩子體驗做“教育”者
Can you two big girls teach them to play together?
你們兩位姐姐可以教一教他們如何一起玩嗎?
在“George’s Friend”一集中,小兔子理查德和小豬喬治總是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這時兔子媽媽和豬爸爸豬媽媽就引導家裡的“大寶”們去教“二娃”們該如何分享,如何接納幷包容他人。
父母常常侷限於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
不把孩子當“孩子”,不把大人當“大人”,他們各自獨立完整又互相尊重。
孩子不是無知幼稚的代名詞,他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而有時候嘗試一下“換位”,讓孩子擁有“我是個大人”的感覺,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更好的自我管理意識,也有助於促進孩子之間的相處。
04
在孩子恐懼的時候給予鼓勵和陪伴
I'll slide down with you.
我會陪你一起滑下去的。
喬治一直不敢在高的地方玩。豬爸爸在“The playground”一集中,為了幫助喬治克服困難,於是陪著他一起滑滑梯,最終幫助他成功戰勝了恐懼。
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在孩子害怕的時候,陪伴比阻止和斥責更有效。
要相信孩子在正確的引導下有戰勝恐懼的能力,更要相信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孩子也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05
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We don't put bottles in the rubbish bin. They can be recycled.
我們不把瓶子丟進垃圾箱,它們是可以被回收的。
“Recycling”這一集專門關注了垃圾分類和環保意識的話題。
佩奇本準備將空瓶扔進垃圾桶,但是豬媽媽告訴她空瓶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並教會了佩奇與喬治什麼是循環使用以及垃圾分類。
無論是環保意識,還是其他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父母都要學會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教育孩子節電節水,保護環境等,這些小事能夠幫助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能夠讓爸爸媽媽們約束自己。
06
父母再忙,也不要缺席孩子的童年
Thank you for carrying it all the way home, Daddy Pig.
謝謝豬爸爸一路把它(聖誕樹)扛回來。
父母太忙,沒時間陪伴孩子,這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整部動畫片中,豬爸爸會忙忙碌碌地上班,但也會精心為孩子的生日做準備,為佩奇變魔術,陪孩子學自行車。
豬媽媽會辛苦地在家裡處理重要的公務,但是忙完了就陪著孩子游戲、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
佩奇和喬治豐富的業餘生活是爸爸媽媽花了大量時間陪伴他們的結果。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教育在每一天裡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孩子的心靈。
每一次生病時父母的照顧,每一頓父母做的飯菜,每一次的支持和鼓勵,這些記憶會留存在孩子生命中,影響著他們的一生。
而這種滋養又是相互的,愛的給予和支持也是相互的。
這種陪伴不是放棄自我,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就像豬爸爸和豬媽媽,在家裡永遠都在一種放鬆和喜悅的狀態中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也許,我們給不了孩子小豬佩奇那樣的童年,至少我們能做到:
認真陪伴孩子,享受做父母的快樂。
閱讀更多 媽媽在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