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仿製藥廉價有效 成爲窮人們的救命稻草

亞太日報編譯:劉丹憶

Khawar Khan是一個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藥店老闆,但是當他回憶起幾天前的一次銷售經歷時,臉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一輛三輪車在這裡出了事故。車主妻子的藥物每個月要花費10,000盧比,這是他的全部月薪。但我賣給他的藥一個月只要2,200盧比,我無法忘記當時他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

Khan的藥店提供便宜的仿製藥品,如果三輪車主錯過了這家店,他將成為因高額的醫療費而生活在貧困中的5,500萬印度人之一。

這個數字由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的專家提供,並發表在英國的醫學雜誌上。在5500萬人中,由於大量的藥物支出,38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Khan的小藥店位於新德里一個擁擠、破舊的街區。店裡地板很乾淨,藥品被整齊地擺放在白色貨架上。這家藥店是政府項目的一部分,向印度的窮人提供仿製藥品(與專利藥品類似,但因為不包括研發成本,價格相當便宜),以控制居高不下的醫療費用。

該計劃由前政府於2008年開始實施,但因為藥房儲存的藥物非常少,幾乎沒有人去買藥。 在2014年當莫迪上臺後,大力推動項目發展,現在全國有3000多藥店,遠多於2014年的97家藥店。

印度仿製藥廉價有效 成為窮人們的救命稻草

但對於印度眾多的人口,這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有些人必須長途跋涉才能找到一個藥房,而藥物的儲備也不夠豐富。

公共衛生基金會的報告稱:“大多數仿製藥的藥店只有100-150種藥品,而不是政府承諾的600多種,而且與印度的55萬家藥店相比,它們的數量太少。”

藥店的店主們說,即使是基本的藥品,如鈣補充劑或口服補液鹽,也往往供不應求。

店主Shivdan Singh說:“我討厭讓病人們空手而走,有的老年人甚至要長途跋涉20多公里。以前有30%的訂單來自政府,但現在因為沒有足夠的銷量來賺取利潤,所以藥店去年一直在虧損,我不得不在上個月將藥店關門。”

Khan的店也沒有盈利,但表示他會再堅持一年。

負責供應藥物的印度醫藥局事業部副營銷經理Advesh Kumar承認,這些藥店裡的藥物種類有限。他表示,政府未能滿足因藥店數量急劇增加而所帶來的藥物需求。

Kumar說:“藥物的大量需求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已經有了新的軟件可以更好地處理這個問題,會在兩個月內填補藥物缺口。”

當Shazad Choudhury坐在Khawar的藥店裡時,他看起來很緊張。根據他交給Khan的一大堆處方,他的家族中有人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臟感染,子宮感染或抑鬱症。Choudhury本人剛從椎間盤突出恢復過來。

“看看所有這些藥物!”Choudhury說。 “如果我從正常的藥房買藥,我就要睡在大街上。這個項目是救命稻草。但對我而言,繼續等待是件疲憊的事。有兩種藥物我已經等了兩週,政府必須確保藥店儲備充足。”

Dutt很幸運,因為祖母的醫生開了仿製藥的處方。但很多印度醫生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認為仿製藥是無效的。

Khan說:“這些醫生需要改變想法,因為這是對窮人們巨大的傷害。”

印度仿製藥廉價有效 成為窮人們的救命稻草

什麼是仿製藥?

仿製藥是相對原研藥而言的。簡單來說,仿製藥是藥品生產廠家等著國際大公司某一藥品的專利期過去,再對藥物進行仿製和銷售。

仿製藥源於美國。1984年美國約有150種常用藥專利到期,大藥商認為無利可圖,不願意繼續開發,為此美國出臺TheWaxman-Hatch法案,新廠家只需向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證明自己的產品與原藥生物活性相當即可仿製,仿製藥概念由此出現,後被歐洲、日本、印度等採用。

和專利藥相比,仿製藥在劑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質量以及適應症上完全相同,但均價只有專利藥的20%~40%,個別品種甚至相差10倍以上。

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

印度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有媒體報道,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並使製藥業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之一。目前,印度藥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製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印度的仿製藥60%以上出口到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藥品近40%來自印度。

印度能成為“世界藥房”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政策的支持。為了讓印度人能享受到平價藥,印度的專利法允許藥品實施強制許可。二是印度醫藥公司研發能力強。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數據分析,2017年上半年,40%的印度公司生產的仿製藥獲得批准。一種新藥在美國上市9個月後,印度的同類仿製藥就可以生產並進入印度市場。

此外,仿製藥的發展以帶動了印度醫療旅遊業的發展,根據印度著名商會CII最近公佈的白皮書,預計到2020年之前,印度醫療旅遊市場價值將會達到80億美元。醫療旅遊業已經成為印度的重要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