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阿里背後最大股東都是外國財團,爲何實際控制權還是中國人?

解偉成

我們以阿里巴巴為例,看他是如何在外國資本是大股東的前提下,公司經營權緊緊掌握在國人的手中的?

截止到2017年6月份,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9.2%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美國雅虎公司,持有15%的股份。兩者合計持有阿里巴巴44.2%的股份。而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的馬雲僅持有7%的股份,另外一位創始人蔡崇信持有2.5%的股份。

為什麼,在以馬雲為代表的公司創始人團隊僅持有不到20%的股份的前提下,卻能牢牢掌握公司的經營權呢?這裡就要說到阿里巴巴的重要管理制度——合夥人制度。


阿里合夥人制度,不同於傳統的合夥企業法人中的合夥制,也不等同於雙重股權架構。在合夥人制度中,由合夥人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非根據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

截至目前,阿里合夥人人數有36人,這裡麵包括阿里巴巴的創始元老,比如、馬雲、陸兆禧,蔡崇信、彭蕾,也包括創業時時尚未加入阿里巴巴,卻在阿里巴巴擴張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員,比如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螞蟻金服CEO井賢棟等。


通過合夥人制度。由馬雲掌控之下的36位合夥人,牢牢控制了公司的決策權和經營權,也就是說公司的人、權、錢被合夥人牢牢攥在自己的手裡。而像軟銀和雅虎等大股東,並不能決定公司的發展和未來走向,只能享用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和公司分紅。

當然,對於軟銀和雅虎來說,有的時候也是何樂而不為。公司能夠在一群懂得管理的人手中,良好而持續發展,什麼都不用幹,每年卻可以獲得大量的紅利,這就是所謂的“富貴閒人”吧。


紅谷新視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和騰訊吸金無數,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實際上騰訊、阿里最大的控股人都不是中國人。也就是說你被騰訊、阿里掙走的錢有一半要分給國外的股東。

那為什麼騰訊、阿里都不是最大的股東,但是,馬雲和馬化騰能分別掌握自己的公司呢?

首先看阿里,阿里最大的股東是日本的軟銀。但是阿里採用的是同股不同權的股份構架,也就是說雖然馬雲持股不到10%,但他的投票權卻大於所有的股東包括持股最多的軟銀。而當時馬雲本來準備在香港上市的,但是香港不支持這種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制度,所以拒絕了馬雲在香港上市的申請。

再看騰訊,騰訊和阿里又不一樣、騰訊創始團隊和南非的MIH公司個佔50%的股份,按理說擁有同樣的權利。但當時投資騰訊時,MIH完全信任馬化騰,所以選擇了放棄公司投票權,只保留分紅權,所以騰訊的實際控制權還是在馬化騰手裡。


政商參閱

熟悉國內互聯網格局的人都知道,市場已經基本已被阿里系和騰訊系兩大陣營瓜分,而騰訊與阿里背後最大股東都是外國公司,有些人有疑問怎麼實際控制權還在中國企業手裡。

首先來看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9.2%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美國雅虎公司持有15%的股份。兩者合計持有阿里巴巴44.2%的股份。而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的馬雲僅持有7%的股份,另外一位創始人蔡崇信持有2.5%的股份。但阿里採用的是同股不同權的股份構架,公司內部有兩種股票,一種是A類股票(每股10份投票權),一種是B類股票(每股1份投票權)。也就是說雖然馬雲持股不到10%,但他的投票權確屬A股,大於所有的股東包括持股最多的軟銀,誰擁有較多的投票權誰就能能控制整個公司。

再來看騰訊,騰訊公司的最大股東是MIH持股34%,馬化騰持股10.92%,騰訊公司股權結構採用的是一致行動人協議,從一定程度上講,也算是同股不同權,在港交所上市時是按照同股同權的模式上市,然後MIH投資股東放棄了投票權,僅僅作為第一大單一股東,只有分紅的權益。但雙方也約定過任命的董事人數總和夠成董事會的多數,從而實現雙方共同對所有下屬公司的共同控制,避免一方獨大。

阿里與騰訊一路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集團,不得不說還是外國人的投資眼光長遠,雖然掙走的錢有一半要分給國外股東,但實際控制權還是在中國企業手上。


天方燕談

騰訊和阿里兩家公司是我國互聯網企業的雙子星!這次問答也自然而然的又放在一起比較了!

先說一說在上市路途比較坎坷的阿里吧!眾所周知,阿里在2014年紐約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IPO,自今無人打破!而然在此之前,阿里在2007年首次上市地點是在香港!然而在2012年時,阿里卻宣佈在香港退市!消息一出,世界譁然!這其中主要的緣由就是此次的主題控制權之爭!因為香港當時所推行的是“同股同權”的政策!而阿里巴巴管理層只佔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股份。按照同股同權的政策,阿里巴巴管理層就只佔百分之三十的投票權!而大股東雅虎和軟銀卻佔了近百分之60的股份,就有著百分之六十的投票權!這對公司以後的發展極其不利!馬雲在綜合考慮後,決定了在完成私有化後在香港退市!當時反對的人為數不少,都紛紛表示不理解。然而在兩年後馬雲重新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一舉打破諸多記錄!不禁讓人佩服之前那大多數人不看好的舉動!而且納斯達克允許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權簡而言之就是公司內部有兩種股票,一種是A類股票,一種是B類股票。A類股票每股含有10份投票權,而B類股票只含有一份投票權!而市場上流通的大多數都是B類股票,而馬雲等管理層持有A類股票。這就讓馬雲雖然有著較小的股份卻有著較多的投票權的原因了!而誰擁有較多的投票權誰就能能控制整個公司!

眾所周知,騰訊是香港市值最高的公司。而馬化騰卻在同股同權的香港實現了對騰訊有著絕對的控制權!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是騰訊的大股東Naspers放棄了其所用股份的控制權,而保留分紅權。可能會有人這樣說,怎麼會有這樣的傻子呢?其實在我看來,Naspers可不傻,因為它知道自己在互聯網並沒有多少建樹,不像軟銀和雅虎都是互聯網巨頭。即使可以控制騰訊也很難讓其發展壯大!而且Naspers投資騰訊只是一種財務投資,並不是一種戰略投資。所以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馬化騰的管理層去運營。反正有這分紅權,每年的利潤可沒少拿!而且隨著騰訊發展日益紅火,市值也節節攀高,讓Naspers大賺了一筆。


騰訊和阿里都是我國優秀的企業。其控制權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對此我想說:“加油!中國企業,加油!中國人。


TheChosenoen

騰訊的最大的股東是南非報業,是外國的財團,佔據了騰訊的很多的股份。阿里最大的股東是日本軟銀,也是外國的財團,佔據了阿里的大額的股份。雖然阿里和騰訊都是外國的財團控制了多數的股份,但是實際的控制權還是在中國人手上的。

騰訊的大股東南非報業投資了騰訊之後,出於對騰訊的信任,把所有的公司的決策都交給了管理層,而南非報業集團只是得到了分紅的權利,每年都可以從騰訊這裡拿錢,也可以變賣公司的股份獲取收入,但是並不會參與公司的決策。

阿里最大的股東是日本軟銀,但是阿里有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和合夥人制度,這些制度使得管理層有決策權,股東日本軟銀也有投票權,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需要和管理層協商決定的,管理層還是佔據了主導的地位,阿里巴巴還是由中國人控制的。

京東也是一樣的,劉強東在融資的過程中股份不斷被稀釋,也是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方式得到公司的控制權,還有代持一些股東的投票權,使得劉強東的話語權更加大,可以控制公司,在實際的運營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最大股東是外國財團,但是並不能代表公司的實際的決策權在外國財團的手上,公司的決策是需要有投票權決定的,誰的票多,誰就佔據了公司的主導的地位,是實際控制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