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兩天一吃奶就吐,吐出來的奶就像豆腐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薄荷味汽水

如果寶寶是新生兒的話可以看看一下原因與建議。


新生兒吐奶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

孩子的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張力低,食物很容易吐出,就會形成吐奶,這是正常的。

孩子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就會使得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另外,由於孩子食管肌肉的張力比較低,賁門比較鬆弛,關閉不緊,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門而出,導致吐奶。

那麼等孩子長大一點後(一般是3個月以後),胃垂向下、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和內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漸漸增強,吐奶的現象就會有所緩解。


二:病理原因

感冒、細菌感染、便秘、幽門狹窄、食管閉鎖、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都會造成孩子異常吐奶。


三:餵養、護理不當

餵奶姿勢不當、餵奶過快、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過早添加輔食等都會導致孩子吐奶。這些餵養方式會造成孩子吸入大量的空氣,然後胃裡面有奶,空氣等,再一動,很容易就會吐奶。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餵養姿勢,還有就是餵養完成後的30分鐘內不要劇烈運動,以免壓住孩子的胃部,造成吐奶。

當孩子在6個月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腸功能發育也趨於成熟,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

所以面對新生兒吐奶,媽媽們一定要分清原因,解決孩子吐奶的問題。


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一:45°斜抱孩子

儘量抱起孩子餵奶,讓孩子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二:給孩子拍背

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孩子打個嗝。防止新生兒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把孩子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孩子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孩子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幾米入兒童國際俱樂部

中醫認為胃腸受寒了。6個月以下,每次滴三滴艾葉紅糖生薑水,一天三次,一天就好了。6個月以上喂一勺,一天三次。當然打針輸液更科學。更簡單的方法:提背筋,以頸部沒脊柱提至尾椎。一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