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南京元素

《紅樓夢》中的南京元素

細讀“紅樓”,會發現很多“南京元素”。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輩三代人曾任職江寧織造,在南京生活了六十年左右。曹雪芹的童年、少年時代是在南京度過的。南京元素化成了涓涓細流,匯入到了作者的心靈之河。

  南京是“紅樓”重鎮

  作者把小說的主要場景放在了南京。南京的別稱有四十多個。最為常見的則是金陵、應天、江寧、南京。金陵之名,始於戰國時期。應天府之稱,始於元末明初。江寧之名始於六朝。南京之稱,始於明代。這幾個名稱,在《紅夢樓》中經常出現。第一回就寫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第二回寫賈雨村與冷子興說:“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往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去歲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府處館。”第三回寫道:“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第四回寫道:“如今且說賈雨村授了應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第十三回寫道:“江南江寧府江寧縣監生賈蓉。”……僅僅前幾回,“金陵”就出現二十多次。

  《紅樓夢》寫了一個甄府,一個賈府。賈府在京都,而甄府則在南京。兩家來往非常密切。在第十六回,趙嬤嬤說:“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親眼所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字竟顧不得了。”這個甄家有一個孩子,叫甄寶玉,與賈寶玉長得一模一樣。其實,金陵的甄寶玉與京城的賈寶玉是合二為一的形象。這是作者真真假假的神來之筆。

《紅樓夢》中的南京元素

  作者筆下的金陵勝蹟

  《紅樓夢》中直接寫到的金陵名勝古蹟就有——

  六朝遺蹟。在《紅夢樓》中出現過兩次。第二回中寫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第八十七回寫林黛玉聽到史湘雲說起南邊的話後,“便想著‘父母若在,南邊的景緻,春花秋月,水明山秀,二十四橋,六朝遺蹟……’”六朝指建都於建康(吳稱建業)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隋滅陳後,將南京蕩為耕地,所以,六朝遺留下來的建築物並不多。李白說:“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宮殿沒有了,但遺蹟還是有的,比如蔣山、石頭城、桃葉渡、烏衣巷、鳳凰臺、胭脂井、臺城、棲霞寺、雞籠山等等,作者對這些遺蹟一定非常熟悉。

  石頭城。出現在第二回中。孫權遷都秣陵,改稱建業,並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石頭城,作為水軍基地。後來,石頭城成了南京的代名詞。劉禹錫有《石頭城》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作者起初將小說起名《石頭記》。

  鳳凰臺。出現在第十七至十八回中。“李太白‘鳳凰臺’之作,全套‘黃鶴樓’,只要套得妙。”如此等等。作者對南京的兩個主要景點——鐘山、秦淮河也都寫到了,而“六朝遺蹟”則又是對南京歷史文化遺蹟的總寫,再加上“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的描述,《紅樓夢》故事的南京氛圍就再清楚不過了。

《紅樓夢》中的南京元素

  作者筆下的金陵人物

  小說中直接提及的金陵歷史人物有多位。

  王謝二族。出現在小說的第二回。作者借賈雨村之口歷數各朝“聰俊靈秀”但“乖僻邪謬”的名人,其中提到“王謝二族”。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族人,從北方南遷至金陵,後因王導、謝安及其後繼者們於江左權傾朝野、文采風流、功業顯著而顯赫一時。所以,後世人說:“王謝風流滿晉書。”(羊士諤《憶江南舊遊二首》)劉禹錫有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王羲之。出現在小說的第七十回,他出自王謝二族中的王家。紫鵑走來送給寶玉一卷東西,拆開一看,卻是一色老油竹紙上臨的鐘王蠅頭小楷。鐘王指三國魏時的鐘繇和王羲之,都是大書法家,被歷代推尊為楷書、行書之祖,王羲之有“書聖”之稱。

  還有達摩祖師、顧虎頭、張僧繇、陳後主、顏真卿、李煜等。

  江南風物風俗

  《紅樓夢》中的景物環境、人物服飾、飲食習慣、風土人情、語言稱謂等等無不打上江南(包括揚州一帶)的印記。

  江南園林。關於大觀園究竟來自何處,歷來說法很多。仔細品味小說描繪的園林之美,就會發現大觀園是一個美的集大成者。它既有賈妃省親正殿皇家園林的富麗、鋪張、氣派,又有江南園林的雅緻、玲瓏、曲折,但主要體現的還是江南園林的風格。

  白雪紅梅。第四十九回、五十回寫櫳翠庵白雪紅梅:“已聞得一股寒香撲鼻,回頭一看,卻是妙玉那邊櫳翠庵中有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第五十回也寫到紅梅。北京沒有種在戶外的紅梅,這是江南才有的景象。南京種植梅花歷史悠久。

  中秋賞桂。第三十八回、第七十六回寫賈府賈母、鳳姐等賞桂吃蟹,並在桂花樹下小酌,這完全是江南情調。

  絲綢織錦。小說在寫到人物著裝時,有大量關於絲綢的描寫,如賈寶玉的孔雀裘披風、林黛玉瀟湘館中糊窗用的霞影紗、王熙鳳的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賈母屋內的金錢蟒緞靠墊、元春省親賞賜的“富貴長春”宮緞和“福壽綿長”宮綢等。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府進宮朝賀送的禮品中有妝緞蟒緞、雜色緞、各色緞紗綢綾、各色紗等。明清時期,南京是江南的絲綢重鎮。元明清三朝都在南京設立官辦織造。在清代曹家擔任江寧織造事情,南京的雲錦是主要的絲綢貢品。

  飲食菜餚。第六十一回寫到“蘆蒿”“油鹽炒枸杞芽兒”,都是江南一帶早春吃的野菜。第三十七回寫到“紅菱”“雞頭”,這是江南才有的鮮果。第十六回寫的“火腿燉肘子”,江南習慣叫“火腿篤蹄髈”。第八回寫的“酸筍雞皮湯”,第六十二回寫的“蝦丸雞皮湯、酒釀清蒸鴨子、胭脂鵝脯”,都是江南名菜。

  風俗習慣。小說在寫人物的生活習慣時,不少地方表現的是江南風俗。第三十一回,寫端午節有“蒲艾簪門,虎符係臂”習俗。第六十二回,端午節期間,香菱、芳官等四五人“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叢堆中鬥草”。第三十一回寫怡紅院乘涼時的情況:“只見院中早把乘涼的枕榻設下”。第四十一回,賈母問煮茶用的是什麼水,妙玉回答說“是舊年蠲的雨水”。梅雨時節,收水保存起來,他年再拿出來泡茶,這是江南一帶文人雅士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