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橋樑加固方法,你知道幾種?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量增大,載重等級發生變化。早年設計的指導思想注重於材料的節省,安全度低,一般來說造成斷面單薄、安全儲備低,其中最典型的是雙拱橋;橋樑耐久性差和年久老化,如磚拱橋。修建的橋樑,因設計失當或施工質量差,也存在加固的問題。

1.橋面補強層加固法

將原橋面鋪裝全都鑿除或鑿毛,然後加鋪一定厚度的補強層,以增大主樑有效高度及改善橋樑荷載橫向分佈能力,從而提高單梁承載能力或橋樑結構整體承載能力。

2.粘貼鋼板加固法

粘貼鋼板加固法是以樹脂粘結鋼板與混凝土的結構加固法,其施工快速、現場無溼作業或僅有抹灰等少量溼作業,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且加固後對原結構外觀和原有淨空無顯著影響。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膠粘工藝與操作水平,適用於承受靜力作用且處於正常溼度環境中的受彎或受拉構件的加固。

常用的橋樑加固方法,你知道幾種?

3.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法,也稱為外包混凝土加同法,是用增大混凝土結構物的截面面積和配筋進行加固的一種方法。這種加固方法要求被加固的橋樑下部結構能夠承受更多的自重,能夠提供更高的承載力。通常情況下,以加厚橋而飯或加大主粱的梁肋寬度為主。

4.錨噴混凝土加固法

從隧道施工中轉化而來的加固方法,主要用於因支點截面尺寸偏小而導致的抗剪強度不足的混凝土梁的加固維修。

5.粘貼碳纖維增強塑料加固法

碳纖維具有高強度,材質輕,耐腐蝕的優點。此法採用專門的樹脂將碳纖維粘貼於混凝土結構受拉表面,碳纖維與原結構形成新的受力整體,碳纖維與鋼筋共同承受荷載,降低了鋼筋應力,從而使結構達到了加固和補強效果。其主要特點是:幾乎不增加結構自重和截面尺寸,不改變淨空高度,施工方便,對原結構幾乎不會造成新的損傷,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耐久性和抗疲勞性能,根據受力分析可進行多層粘貼進行補強,其方向性也可以靈活掌握。該方法的缺點是彈性模量與強度比值過低;環氧樹脂在溫度大於60℃時會呈現軟化現象,而橋樑一般受到陽光直射,橋面溫度大於60℃的可能性很大,不利於採用樹脂膠作粘貼劑。

6.體外預應力加固法

體外預應力結構與體內預應力結構本質的區別在於體外預應力結構的預應力筋佈置在主體結構之外,因體外預應力索通常為由多根鋼絞線組合成的集中鋼索,故稱為體外預應力索。體外預應力加固通常是在梁底或梁側下部增設預應力加勁鋼絲索或預應力粗鋼筋補強並分別錨固在梁的兩端,通過設置一定的聯結構件使預應力拉桿與梁體構成一個析架體系,成為一次超靜定結構,施加體外預應力,抵消部分恆載應力,起到卸載的作用,從而較大提高橋樑結構的承載能力。

常用的橋樑加固方法,你知道幾種?

7.增加受力構件及改變結構體系

當橋樑承載力不足或因種種原因使橋樑遭到破壞時,通過一定的工藝及結構措施,可以在原有結構上增加新的受力構件,從 而提高結構的承載力。改變結構體系主要是利用梁的連續作用 或梁、板組合作用及拱梁組合作用改變結構的受力體系,改善結構的受力狀況,以提高橋樑承受荷載的能力。

8.增加橫向聯繫加固法

增加橫向聯繫,也是近幾年採用較多的加固方法。該方法是通過增設橋樑橫向聯繫,以改善上部結構的荷載橫向分佈規律,從而達到提高結構整體承載能力的加固方法。一般用於無內橫樑或少內橫樑的T型截面及工字形截面梁式橋,工程上常在相鄰主樑間增設現澆混凝土橫樑或鋼橫樑來提高橫向抗彎剛度。該 技術的缺點是會對原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對於配筋較為復 雜的區域或構件,不宜採用該方法加固設計,以免增加加固後的安全隱患。

9.複合材料加固技術(FRP)

複合材料FRP由纖維及網型樹脂兩部分構成。目前需用的複合材料有E-玻璃纖維、碳纖維、芳倫纖三種,其中又以碳纖維(CFRP)材料應用的最為廣泛。採用碳纖維布加固修補橋樑和建築結構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加固技術,它是以樹脂類膠結為基體,將碳纖維布粘貼固化於混凝土結構表面,利用碳纖維的高強度高彈性模量來達到對混凝土結構物進行補強和加固,並改善結構受力狀況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