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屏蔽父母的朋友圈了吗?

你屏蔽父母的朋友圈了吗?

一、

最近看到腾讯新闻公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里面提到有过半的子女表示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有些还没加过父母好友。

除了这份白皮书腾讯新闻还安排了一场社会实验,实验里父母们知道孩子屏蔽自己后都很吃惊和难过,但绝大部分依然表示理解,这也显示了与白皮书一致的结论: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远超子女预期。

这是腾讯新闻的结论,正好最近很关注这类话题,加上前几天出了两个比较火的新闻:一个是“北大毕业生12年不回家,发万字长文痛斥母亲的控制”,还有一个是“一父亲知道14岁女儿与男生开房,将女儿殴打致骨折”,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聊聊这个话题:父母与孩子的边界感的问题。

二、

记得以前谈了个女朋友,有次秀恩爱忘了屏蔽爸妈,结果被唠叨了半个月“怎么不带回来看看?”

只是谈个恋爱啊啊啊,

为嘛一定要带回家啊?

这其实反映了现在大部分父母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有边界感。

因为上一辈的父母全都是生活在集体里,你的所有事情全都曝光在周围人的视野范围之类,稍有风吹草动周围人立马草木皆兵。

但现在不同,多数年轻人都较上一辈独立,在信息这么发达的网络社会,经常会产出老爸老妈怎么out了的感觉。那些新思想新观念可能在我们看来十分平常,可对于60后、70后的他们来说总难以接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90后、95后的我们来说,同性恋可能早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可去年回家有次偶然跟父母聊到这个话题,得到的答案不出意料的是“恶心死了”,这没法怪他们,只能说两者的认知不在一个维度,或者说两者的接受程度因为时代、经历、年龄等因素的差异而迥然不同。

这也就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你年纪差不多了,该结婚了。”(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

“我现在一个人挺好的,不急。”(我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不需要你操心)

所以在父母眼里,就成了我们不听话;

而在我们眼里,就成了父母不尊重我们。

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独立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顾父母的想法,可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没长大,永远都是个孩子,而且当一些事情发了朋友圈后,父母可能会不懂、会担心,我们又觉得懒得解释,隔阂便产生了。

以前跟母亲吵架,我一遍遍的说着“我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意志、独立生活的人,爱什么样的女盆友、找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本质上都只跟我自己有关,不必对任何人负责”,可在我妈眼里,就变成了自己的自私和白眼狼,直到最后,我还是妥协了,没办法,因为那是我妈呀。

有些话只能选择屏蔽,有些事只能对朋友诉说,不是不想,是懂了何必为一些小事跟父母至气呢。

绝大部分父母并没有像那位北大毕业生的妈妈那样无尽的控制自己的孩子,可总有那么些时候,好像有些话无法跟他们解释清楚,我们无法要求父母能接受我们的婚恋观、价值观等等。

但同样的,他们也不能要求我们按他们的意志生活。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谁也不用对谁负责,除了他自己。

希望那些控制感太强的父母,能放手,放我们自由。

但有时不是我们长大了,而是父母老了。

也愿我们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可能一些冲突和隔阂就能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