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股最牛的人:從索羅斯的「反身性」投資,到「慎獨」思維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從索羅斯的“反身性”投資,到“慎獨”思維

1、反身性哲學

索羅斯的《超越金融》,可以說是自帶哲學屬性的金融讀物,它和《窮查理寶典》一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床頭櫃書籍之一。

《窮查理寶典》是到現在還在時時翻閱,其中給我啟發最大的,就是他的那25個人生開關, 那25個經常誤導著你的心理傾向。

而索羅斯在他的《超越金融》裡面,也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自我的不可控性——他的經典“反身性”哲學思維。

就像價值投資和巴菲特深深的關聯在一起一樣,反身性哲學和索羅斯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對於索羅斯你只能記住三個字的話,那麼必然就是“反身性”。

當然“反身性”的哲學思維來自於索羅斯的投資哲學,也是他對於無效市場理論最有力理論支持。

他認為,市場的基本面在反應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以外,市場的價格必然也會反過來扭曲市場,而且這個扭曲是不確定性的。

比如著名的“反身性陷阱”,有一家公司,通過估算它的內在價值是10元,那麼從理論上來說,特別是價值投資的理論來說,當股價掉到6元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買入點。

但是陷阱就在這裡,當股價跌到6元的時候,低迷的股價會反過來影響企業,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銀行催收貸款,人才流失,項目遇阻等,這些直接導致了原來的10元內下降到了8元,甚至更低。

這就是著名的反身性陷阱。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備這種陷阱,一般負債高的比較容易有這種特點,但是這種特點同時證明了市場和價格是相互影響的。

而不是有效市場認為的,價格已經完全的預料到了所有的市場反應,並給與了最終定價。

2、主觀的世界

在《超越金融》這本書裡面,索羅斯把反身性思維用到了我們人類自己身上。

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在反過來影響和塑造著我們自己。

索羅斯認為(當然我也這麼認為,哈哈哈),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都是局部的、主觀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是永遠無法100%的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於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樣事物。

反身性就是說,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這種局部、主觀的扭曲認識,會反過來影響事物的本身。

比如我們日常經常會說的一個問題,就是貼標籤,當你給某個人貼上一個標籤,不管這個標籤是對是錯,都會對這個人的未來產生影響。

再比如星座,當我們給自己貼一個星座性格以後,不管你本身性格如何,多多少少開始會變得星座性格起來。

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就是讓科學家去小學裡面做了一個智商測試,然後隨機選一半學生和他們說更具潛力,然後經過一段時間跟蹤,竟然真的發現那一半人的成績變得更加優秀。

所以,我們對於一件事物或者人的看法本身,會反過來影響那件事物。

這理論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我當時心裡想的是,看著我支付寶的餘額,想要影響一下來著,哈哈哈。

3、從認知到行為

當然,反身性不會這麼玄幻。

索羅斯更進一步去深思了我們的思維,他把我們的思維分成兩種,一種是認知功能,專門理解這個世界,第二種就是操作功能,專門的操作環境,以便讓我們自己受益。

認識功能,就是你去認識事物的規律,比如自然世界的規律,物理學、化學、數學的規律,也包括人類世界的規律,比如人性。

而操作功能,就是從主觀的認知,到行動的執行的一個過程,這個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有點類似。

索羅斯想要表達的就是,我們的認知功能和操作功能是相互影響的。

比如科學家和潛力學生的實驗,當然老師們和學生們認知到“潛力”這個信號的時候,他們的行為也開始慢慢的操作了,好的資源傾斜,更多的機會鼓勵,更多的嘗試,這一切都導致了最後那個結果的發生。

而反過來,這個操作的功能,反過來又確認了這個認知的正確性。

這個就和市場無效理論裡面的“反身性陷阱”有點類似了。

但是,我們自然會疑惑,如果反身性如此厲害的話,是否就像虛無主義說的,我們認識的這個世界根本就沒什麼意義呢?

反正,這個世界都是主觀的,而且還會被我們所影響,導致了它的極度不確定性。

4、在到“慎獨”

但是這裡面又不一樣了,因為想物理學、天文學,我們認識了以後,是可以做出非常精確的預測的,並不會因為我們主觀的認知而有所改變。

所以,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我們思維的認知功能和操作功能是分開的。

而且,不知道有木有發現,我們舉的反身性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人類的社會現象,要麼是社會學範疇裡的,要麼還是心理學範疇裡的,要麼是經濟學範疇裡的等等。

所以對於反身性這個思維框架來說,真正起作用的,還在人類社會學方面,在於自我和自我的關係,在於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在於自我和社會的關係學裡。

有人性的因素,就有反身性的影響。

所以,特別是對於我們自己,我們對於自我的認識,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又發過來塑造著我們的思維。

這就像一個螺旋,你影響我,我影響你,纏纏綿綿到永久。

“反身性”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重新認識了“慎獨”。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的行為,其實也在重新塑造著你自己,它讓你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也在改變著自己。

我們所信仰的,所堅持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你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候,你的所有的行為,不管是剋制,還是放縱,都在反過來塑造著你的認知。

其實,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才是真正成就你自己的時候。

所以,在任何時候,知行合一,對於自己保持絕對的真誠,特別的重要,


投資是一場人性的博弈,面對著真金白銀的投入,人們總會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情況真能如此嗎?

為什麼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手裡,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為什麼面對紛繁複雜的資本市場,人們總感覺患得患失,無所適從?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在資本市場中會馬失前蹄?

以下是投資決策過程中常見的一些人性弱點,克服這些弱點,你就離成功投資獲利不遠了。

投資決策的13個人性弱點

1、損失厭惡: 人們總是喜歡確定的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假定你打開交易軟件,發現上週投資的某隻股票毫無徵兆的漲得非常好,盈利超過50%(持倉成本為16元/股,現在漲到了24元/股),您會如何操作?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從索羅斯的“反身性”投資,到“慎獨”思維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獲利退出,落袋為安,部分老司機可能會選擇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潤,留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在股票裡,再博一把。

在這裡,無論是全部賣出,落袋為安,還是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反應了人們在盈利情況下,對於風險(不確定性)的厭惡。

人們會一直保持風險厭惡嗎?不一定!

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定股價不是大漲,而是大跌了50%,(持倉成本為16元/每股,現在跌到8元/股),您會如何操作呢?

心理學家發現,大部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因為此刻賣出,意味著浮虧變為實虧,這是一般人不願意接受的,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人們甚至變得更加願意承擔風險,持有股票,期待反彈。最後,盈利(賺1000元)帶來的快樂程度要小於同等額度虧損(虧1000元)帶來的痛苦。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散戶手裡的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2、稟賦效應:人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給予更高的估值。

你有沒有過和某隻股票“談戀愛”的經歷?

人們愛上一隻股票的理由太多了:它可能是自己人生中買的第一隻股票,或者,自己或親人曾經在那家上市公司工作過,對於那段光榮歲月有著刻骨銘心的回憶,又或者,一直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超級粉絲,覺得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體驗非常棒,也可能是自己最欣賞的大咖領導的公司或者推薦的股票,“大神,請帶我飛”……

是的,人是情感動物,偏向於將感情與自己所擁有的資產進行連接,給予相應資產更高的估值。一般情況下,這種效應問題不大,但是,當資產價值大幅波動時,稟賦效應使得人們因為感情的原因,不願意及時止盈止損,最終承受損失。

3、代表性偏差:人們習慣於簡單根據過去的經驗對新信息定論。

如果你聽到某某分析師說“我認為股價下一步將會……,因為2011年的經濟指標和現在相似,當時股價……”,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要小心了,這裡可能存在著“代表性偏差”。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在街頭隨機訪問一些路人,問他們“到底是心臟病危險還是中風危險”,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他們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們會說心臟病危險,而如果身邊有人中風,則更可能說中風危險。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醫學家對大量的病例進行細緻地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人們習慣於簡單地套用過去的經驗去預測未來。

回頭來看前面分析師的那句話,2011年至今,雖然經濟指標類似,但無論是產品規模、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態度、投資者的成熟度,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因為一些指標的類似,就推出股價會有相似的走勢,這個結論的靠譜性是有待進一步考證的。

固然,從過去相似的事件中去總結歸納經驗,是經濟/金融學常用的研究方式,但結論的得出需要嚴格的論證、推導和檢驗。簡單地通過套模板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有待檢驗的。然而,你去翻翻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存在大量這樣的語句,受過專業訓練的分析師尚且如此,何況個人投資者乎?

4、控制錯覺:人們慣於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的結果,其實卻不一定。

假定你買了一張機打的彩票,我說2元轉讓給我吧,你可能毫不猶豫就轉讓給我了。但如果這張彩票不是機打的,而是你研究過往開獎情況,用心選的號碼呢?你仍然願意2元轉給我嗎?

理論上,兩張彩票中獎的概率是一樣的,精心挑選過的號碼會讓人有一種控制感,產生控制錯覺 ,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張精心挑選過的彩票會有更高的中獎預期和估值。

5、事後聰明式偏差: 人們慣於充當事後諸葛亮。

如果你聽到別人說“我早就說過……”,當心,你可能是遇到事後聰明式偏差了。

以下場景,大家可能都見識過:

某天,股票A大漲,有分析師跳出來,自豪地說: “我早就說過A股票會漲,請參考我某月某日的股評分析”,事實是,他同時推了股票A/B/C/D/E/F,股票A大漲,其他股票的表現卻不怎麼樣,甚至出現虧損。更有甚者,當時,沒有表態的分析師,也會覺得自己對股票A大漲進行了表態。

總之,人們會根據事件的結果,誇大和高估自己當初的判斷能力。

6、確認偏差:人們偏好關注支持其觀點的證據,忽視與之相左的證據。

還記得談戀愛那陣嗎?對方的音容笑貌、脾氣性格、氣質談吐、興趣愛好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甚至會愛屋及烏地喜歡對方的父母、對方家的寵物,容不得別人任何的貶低和詆譭。

當你看好某隻股票的時候,是否有同樣的感覺,發現身邊都是對這隻股票非常正面的評論,那些所謂的負面信息都是無稽之談。

此時,你需要當心確認偏差的出現,務必提醒自己,任何股票都有它積極和消極的一面,努力使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與評價。


股市給那些缺乏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說,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然而這個“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殺機四伏,偶有斬獲雖然不難,要頻頻得手並非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我和人性的挑戰。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

俗話說,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用錢掙錢,聽來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股市就提供了這種完美的機會。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從索羅斯的“反身性”投資,到“慎獨”思維


空倉也是炒股

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資者.總是耐不住寂寞,唯恐資金有一時半刻的閒置,總是頻繁地操作,剛賣出又買進,剛買進又賣出,還美其名曰“最大限度地使用資金。”其實這些投資者並不真正懂得,空倉等待與持股待漲同樣是炒股之道的半壁江山。如同老子哲學中“無”和“有”的關係一樣,“無”中可以生“有”,“有”又可以返歸於“無”。

投資者在股市操作中,必須學會空倉等待的忍耐功夫。當你運氣很差,或者又無法判斷股指的走向,無法選擇合適中意的股票時,就要耐心地等待買入機會的到來。從這點上說,耐心的等待,並不是不思進取的做法,而是做出積極選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空倉並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正如飢餒的猛虎臥于山林一樣。如果介人的時機不成熟,或選擇的把握性不大,寧願放棄,也不要做無謂的冒險,而是應繼續空倉耐心地等待。

武王伐紂之時,巧遇了姜子牙,姜子牙通過分析後,認為紂王雖昏淫無道,但商朝氣數並未衰竭,故暫不宜出兵。這既可使己方養精蓄銳,又可等待時機,等待商朝氣數完全衰竭時再出兵。武王採納了姜子牙的意見,這一等就是十五年,待武王重新出兵後,果然勢如破竹,很快就滅了殷商。這個事例說明,等待時機的重要性。炒股中的空倉等待也是這樣,等到空方氣數已盡時,再大膽進場吸納,將是事半功倍的上佳選擇。

然而,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投資者並不是這樣,他們大多熱衷於短炒,追漲殺跌,過分迷信專家,信奉炒股的技術手段,無法忍受空倉,一兩天沒有進出,好像就不是在炒股票了,有行情也做,沒有行情也強行做,這樣做來做去,“一陰包九陽”,九次賺的還不夠一次賠的,因而是有害的。因為短線是不能賺足差價的,但遇到下跌時,卻又不情願割肉,以至於出現賠多賺少的境地,或被迫成為“套牢一族”。

這種狀況,都是因為這些投資者不瞭解空倉也是炒股,也是重要的操作手段。

在實戰中,適時空倉與適時逃頂一樣重要。

在交易中,適時空倉,隨時備有現金,是捕獲一切贏利機會的基礎。由於中國股市只有做多機制,沒有做空機制,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投資者不應將空倉作為一種無所事事的理念。而對一切誘惑,要能忍之又忍,一直到出現可靠的信號,才適時買入。“無”是“有”的基礎。不會空倉就不會炒股。空倉是持有的基礎,一切持有都是從空倉中衍生出來的。


炒股?這麼反人性的事情你都幹!

反人性1:要賣掉虧錢的股票

投資者買股票,建倉的時候雄心萬丈,準備大賺一把。但是,手中的股票未必都那麼給力,被套住是家常便飯。如果手裡有多隻股票,在賣股票的時候,一般人都會選擇賣賺錢的股票;虧錢的股票一般人都捨不得賣,因為這從心理上來說就是“割肉”,承認失敗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然而,往往是賺錢的股票繼續上漲的概率大。

反人性2:不要天天看股價

市場好時,人們可能一天看很多次股票,然而經濟學家卻建議投資者少看股價。有統計稱,看的次數越少,投資收益越高。因為理性不是人類的常態,有限理性才是。一天到晚看股票,股價的波動會嚴重干擾你的決策。

反人性3:不能頻繁交易

總的來說,頻繁交易既傷“神”,又傷“身”。除了專業的短線投機客,頻繁交易並不合適。在價格上下波動中,人非常容易情緒化,影響正常的判斷。另外,手續費是不容忽視的成本,交易越頻繁費用越高。投資者應該降低無效的操作,抑制交易衝動,減少交易的成本。

反人性4:買“貴”的股票

人都有撿便宜的心理,但這個要用到股票上就不妙了。自2016年9月以來,A股市場“龍頭化”趨勢明顯,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等龍頭股越漲越高,而中小盤的股票卻跌跌不休。“龍頭”股的特點就是股票價格高、市值高,500元的貴州茅臺你不敢買,它就漲到680元,券商更是看高到850元,直到讓你徹底買不起。

反人性5:懂得認輸

炒股要有原則、有底線,更要懂得向市場妥協。A股中小創股票牛了7年,藍籌股一直不受市場喜愛,但過去一年多藍籌股卻成了市場的香餑餑,藍籌的牛市持續時間這麼長,在A股市場是非常罕見的。熱衷於中小盤股票的人,要懂得認輸,否則仍得只賺指數不賺錢。

大部分投資者是非理性的,這當然包括我們自己。操作中沒有規章、規則、系統,就會犯以上5種“人之常情”的錯誤。炒股,是一件很“沒人性”的事情,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