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不懂垂釣的人總以為它富有詩意,但現實中往往不是那回事。

在努力提升垂釣技術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做個漁民前,先做好一個市民吧。

世紀之交,趙本山在春晚的舞臺上說:“都多少年不打魚了,哪還有網啊?

臺下觀眾鬨然大笑。

又過去十八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搬進城裡,遠離了河流湖泊池塘。但是他們和各種魚蝦龜蟹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6月2日,河南信陽,一名男子緩緩走入湖中,手中的魚竿在空中彎成一道弧線。經過一小時拉鋸、六次被拽入水中後,一條青魚終於被抱上了岸,據估測重達150斤。

該男子系國家級競釣大師李大毛,難怪能制服這樣一條龐然大物。

當然李大師釣魚可不是為了吃。合影留念之後,他照例將大魚放生。溼漉漉的李大師提著魚竿回家,大青魚背向他遊進河裡。這應該是垂釣的最高境界。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李大毛懷抱大青魚。

垂釣:都市人的佛系養生項目

—————

又到了一年魚肥水美的季節。隱匿在城市裡的漁民也開始蠢蠢欲動,早晨提著小馬紮扛著魚竿出門,成排駐紮在水域邊,一坐就是一整天。也有一些性子急的乾脆用網捕撈,熱鬧非凡。

但是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李大師的境界,辛苦一天釣幾條魚,為的就是據為己有。盛夏來臨,城裡人怎能抵得住水裡撲通亂跳的野味呢。

有新聞報道,安徽安慶某高校的水塘邊,常有學生圍釣小龍蝦,有時一小時可以釣一小桶。釣上來的蝦直送餐館燜燒油炸,“自己釣的蝦,味道就是好”

無獨有偶,今年3月26日,江蘇靖江的一位大哥就打起了長江的主意。他用電捕魚器捕獲了4條野生長江鯽魚,在執法人員趕到後,他給出的理由是“給孩子熬湯”,聽上去十分感人。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成排的垂釣者。

無論寒暑,廣州珠江邊的一些河段,一大早就架起一排長杆,舉起三五米長的撈龜網。釣龜人身旁放著盆,盆裡裝著龜,一旁寫著“新鮮烏龜,即釣即賣”。熟練的垂釣者,一天下來也能獲利不少。

與天鬥,與地鬥,與魚鬥,其樂無窮,在這項兼具體力、腦力和趣味的運動中,從來都不是坐等上鉤。

釣魚需要垂釣者熟悉不同生物的習性、口味與咬鉤手感,因類下餌,還要知道如何與魚周旋,騙魚上鉤,掌握何時放線收線,何時舍大取小的技巧,最後還要有足夠力氣,在上鉤的關鍵時刻一竿制勝。

難怪大戰AlphaGo的天才圍棋選手柯潔,日常最愛的就是釣魚。

當然了,城市水域汙染嚴重,很有可能一條魚沒有釣到,反而撈起不少雜物。小到田螺、廢紙,大到塑料袋、破衣服,應有盡有。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釣魚時的柯潔,笑起來如同漁民般淳樸。

釣魚不為吃,講究!

—————

既然垂釣號稱國民副業,就不止吃喝玩樂這麼膚淺。像上個月,一個義烏小夥為釣龍蝦不慎溺死,這就不值當了。為了幾口肉,十堰兩男子非法電魚1.1公斤,被檢察院認定犯了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最後兩人放生4萬條魚苗補罪,更是得不償失。

垂釣,在釣不在吃,釣的是情懷,是成就感。為釣大魚,有人研製出榴蓮配方,將榴蓮曬乾,磨製成粉,與麵粉、蜂蜜、啤酒混合攪拌即可。效果怎樣不知道,但燒錢是真的,滿滿的誠意也是真的。

對純粹的釣魚愛好者來說,垂釣不是偶爾為之的貴族式閒暇,而是一種精神寄託。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架起竿子往水邊一坐,就是同道中人,垂釣之餘嘮嘮家常、切磋技藝,傍晚時分各自收拾東西,相互道別,同好是一種情懷。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在愛釣魚的大爺眼裡,公園簡直是寶庫。

如今愛釣魚的中老年人,很多都經歷過打魚摸蝦、捉泥鰍、釣青蛙的童年。現在有了閒暇,狹窄的城市空間也不能妨礙他們施展手腳,野泊窪地都成了城市新漁民作戰的領地。

釣魚到了這種地步,吃早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真正佛系的釣友,不在乎時間,更不在乎收益,一把竿子撐到夕陽西下,乘興而來,乘興而回。在江蘇無錫,一輛小轎車失控衝入魚塘,不遠處幾名釣客依舊紋絲不動。

這種入定式的專注固然值得佩服,但是作壁上觀的態度卻不應該提倡。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這份定力實在厲害。

要做個漁民,先做個市民

—————

事實上,我們身邊冒出來這麼多漁民,很大程度是因為“禁止垂釣”的牌子不會說話,更沒法伸手阻攔。

專供垂釣的收費釣場少人問津,公園小區的公共水域卻人滿為患。難道真的是買不起一張門票嗎?恐怕手裡的一根魚竿都價值成百上千了。一方面是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是在開放水域釣魚,有一種近似於打獵的野趣。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的一種土地情結。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看到這塊牌子,有人就選擇性成為文盲。

靠天吃飯的生活還沒過去幾年,全世界都沒有誰比中國人更眷戀土地。這種土地情結,可能是溫厚、樸實、安逸的來源,同時也可能是貪便宜、畏縮的成因。

即使城市的土地被硬邦邦的水泥柏油封起來,也不會阻擋漁民獵戶們進擊的腳步,他們的征途不是山林大海,是樓下的草坪磚,門前的窪水池和頭頂上的景觀果。

比如在一些南方城市,每年夏天,道路兩旁的行道樹結出的果實都會在成熟之前被採摘一空,儘管這些用於綠化的景觀果根本無法食用。春夏之交,綠化帶、公園內還有人將蒲公英連根拔起,帶回家炒菜。與蒲公英有著相同命運的,還有薺菜、苦菜、香椿、馬蘭頭等等。

既然連野菜都要拿回家炒一炒,江河湖海里的魚更是不要白不要的美食。

每個鄙視釣魚的人,60歲後都扛起了魚竿

比釣魚更狠的,是用炸藥炸魚。/ 電影《鋼的琴》

作家馮驥才在小說集《俗世奇人》裡講過一個故事:

天津的垂釣能手大回,一生釣魚無數,沒有他釣不上來的魚,而且來者不拒,無所不釣。在一次垂釣歸來、酒足飯飽之後,大回醉倒在馬路上,被一輛裝滿魚的馬車壓死。第二天市民議論紛紛,最終得出結論——能人都壞在能耐上。

所以說,還是要奉勸那些走到哪裡釣到哪裡、看見水塘就邁不開步的城市新漁民們,在努力提升垂釣技術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做個漁民前,先做好一個市民吧。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本文作者/王雯倩 排版/蘇煒

新週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