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奉命除掉魏延後,爲何落得自殺身亡的悲慘下場?

用戶59242382944


楊儀能力是比較強的,資格也比較老。先說投靠了關羽,當時關羽還是宜都太守,關羽任命楊儀為自己的功曹,是級別不太高的屬官。後來關羽派楊儀去向劉備彙報工作,劉備和他談話,討論了天下形勢,楊儀應對如流,劉備很欣賞他,就任命他為左將軍府兵曹掾。

當時劉備還在四川,沒有稱漢中王,以左將軍的名義建立幕府,設置官屬。這也就是現在研究三國史時經常說的霸府。這種霸府的機構設置類似朝廷,按照工作性質分為不同的部門,比如司法,財政,軍事,也就是對應的法曹,倉曹,兵曹,掾就是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

很多人在剛出仕的時候都有在這些部門擔任掾屬的經歷,比如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都曾擔任曹操的文學掾,姜維在降蜀後曾擔任諸葛亮的相府倉曹掾。楊儀所在的就是劉備的左將軍府兵曹,也就是主管軍事的部門。所以,楊儀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文官,而是一直在軍事主管部門工作。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設置尚書令,由劉備比較信任的劉巴擔任。楊儀得罪了劉巴,劉被劉備罷免了官職,一直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才又啟用了楊儀。到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楊儀已經是諸葛亮的長史,說諸葛亮的相府官屬中職位最高的。

楊儀的才幹很不錯,辦事幹練,效率很高,但是為人比較小氣,又恃才傲物,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剛好魏延也是這種性格,覺得自己驍勇善戰,是諸葛亮時期蜀漢的第一大將,也是誰都不服。


因此,兩個人在諸葛亮手下共事,缺經常發生衝突,魏延經常拿著刀再楊儀面前比劃,楊儀涕泗橫流,也無可奈何,好在有費禕從中調和,菜能夠各盡其力,各幹各的事。兩人一文一武,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諸葛亮常說,如果楊儀和魏延能夠和衷共濟,就是最好的結果。

諸葛亮臨死時已經察覺魏延有野心,所以預先做了安排,讓當時軍中職位最高的楊儀主持全軍回撤到漢中,而安排魏延斷後,並且囑咐說,如果魏延不肯服從命令,楊儀就直接率軍回撤,不用管魏延。

結果魏延果然不服,拒絕服從命令,並自己另外發布了命令,兩人發生衝突。最後是魏延先率軍向成都進軍,楊儀率領大軍在魏延後面,魏延燒絕閣道,阻止楊儀後撤,楊儀一邊修複道路,一邊繼續領兵前進。兩人還都上書朝廷,說對方要造反。

朝廷接到消息後,討論結果是認為造反的是魏延,所以讓蔣琬率留守部隊出成都阻擊魏延。魏延受到阻擊無法繼續前進,就被楊儀派來的前鋒何平追上了,何平在陣前一番話,魏延軍立刻潰散,魏延只好單身逃跑,被楊儀派人追上後殺死。

魏延的首級送到楊儀軍中後,楊儀跳起來用腳跺魏延的首級,一邊跺一邊罵,庸奴!尚能作惡否?三國志裡的細節描寫多數比較簡單,但是這裡的細節描寫可謂繪聲繪色,楊儀的形象躍然紙上。楊儀一個雞腸小肚的人的形象一下就出來了。


本來楊儀以為自己能夠在諸葛亮死後率軍安然返回成都,又平息了魏延的叛亂,加上他資格又老,先後受到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重用,諸葛亮死後,當然應該輪到他來執掌蜀漢政權了。結果,諸葛亮的安排卻並不是這樣,而是讓蔣琬繼任丞相,楊儀則只擔任了中軍師。

楊儀對此自然不滿,就跟來看望他的費禕抱怨說,早知如此,還不如他當初直接率軍投降曹魏,怎麼也不會比今天的結果更差。費禕聽到後大吃一驚,馬上上奏朝廷,後主將他貶為庶人,安置在漢嘉郡居住。結果他還是繼續抱怨,後來朝廷又派人來抓他,他就自殺了。

諸葛亮北伐所率領的是蜀漢軍隊的精銳,所以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費盡心機,就是希望能夠把這支軍隊又撤回到漢中,為蜀漢保存有生力量。而且,諸葛亮還要儘量避免這支軍隊的統帥權落到魏延這樣的野心家手裡。

但是,以楊儀後來的表現看,其實他和魏延半斤八兩,也是和你注重個人得失,不夠大度,不是做大事的性格。尤其是在後來居然抱怨說他當初如果投降曹魏就會如何,這顯然是犯大忌諱的。如果她真的得勢,接替了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恐怕葉會成為權臣。

從這個角度說,諸葛亮確實算得上為了蜀漢鞠躬盡瘁,不僅生前盡心盡力,在臨終時還一箭雙鵰,讓魏延和楊儀兩個野心家否提前暴露出來了,並且把蜀漢的損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消除了兩個蜀漢內部的潛在隱患,為蜀漢在諸葛亮身後仍然能夠保持三十年的內部團結穩定做出就貢獻。


蕭武

楊儀失勢跟費禕有關,最後自殺身亡也是因為心中不服,誹謗朝廷。導致朝廷派人去捉他,楊儀畏罪自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分析!

楊儀這個人很有才華,當時是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來關羽接管荊州之後,楊儀投靠關羽,被關羽封為功曹。

功曹就是助理的意思。

後來關羽派楊儀代表自己向劉備彙報工作,劉備和楊儀兩人攀談,相談甚歡,於是劉備把楊儀留下,任命他為左將軍兵曹掾

楊儀雖然有才,但是心胸狹隘,和同僚處不好關係。曾經在劉備準備攻打東吳,也就是夷陵之戰前,楊儀和尚書令劉巴發生矛盾,劉備從中調和,把楊儀調走了。

劉備死後,楊儀和蔣琬都在丞相府協助諸葛亮處理政務,兩人官職一樣,都是丞相參軍長史。但是楊儀來得早,認為自己資格比較老,於是就看不起蔣琬。

丞相府的同僚看到楊儀喜歡誹謗別人,於是都躲著他。只有費禕和他交往。因此兩人關係不錯,事情就壞在費禕身上。怎麼回事呢?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臨死前將軍隊交給楊儀,楊儀於是命令魏延領軍斷後。楊儀和魏延是諸葛亮的左右手,諸葛亮非常器重兩人。

楊儀負責軍中糧草供應和軍中禮儀制度的制定。楊儀辦事幹練,從不拖泥帶水。因此諸葛亮將文的方面交給他。

魏延驍勇有智謀,能夠獨當一面。因此諸葛亮在武的方面依仗魏延。可以說魏延和楊儀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兩人一文一武

可惜的是兩人平時誰也瞧不上誰?諸葛亮一死兩人的矛盾立馬升級,楊儀仗著諸葛亮臨時交代的話,執掌起全面事務。而魏延則認為諸葛亮死後應該由他來執掌全軍,安排進退事宜

。於是雙方火拼,後來都派人跑到成都去告狀。

最後,經過商議,大家一致支持楊儀,認為魏延是叛徒。於是魏延被誅殺。

但是楊儀也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諸葛亮死後秘令蔣琬接替自己丞相的位置,楊儀心中不服。楊儀認為自己跟隨諸葛亮多年,既有功勞又有苦勞,應該取代諸葛亮而成為丞相,但是事與願違,蔣琬成為了丞相。楊儀只做了一箇中軍師的官職,連個下屬都沒有,頓時感覺 心裡落差極大。

於是楊儀跑去找費禕嘮叨,說自己如何勞苦功高,朝廷如何對不起自己。這都不算什麼,楊儀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要了他的命。楊儀對費禕說:“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投靠魏國,今日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費禕聽後不動聲色,第二天就找劉禪彙報了此事。

於是楊儀因為涉嫌通敵叛國被廢為庶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依然不依不饒的發牢騷,還上書誹謗朝廷,於是劉禪派人去抓他,楊儀害怕被抓,自殺身亡。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楊儀在除掉魏延後居功自傲,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認為自己能夠坐上丞相的位置。在被封為中軍師後心裡不忿,多次言語誹謗朝廷決議,更是向費禕說出當年自己有通敵叛國企圖的話,最後被費禕告密,自己也被廢為庶民。後來楊儀又多次上書誹謗朝政,導致劉禪不能容忍,派人捉拿他,楊儀畏罪自殺身亡。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


每日趣評

其實魏延和楊儀都死於小人費禕的那張破嘴上。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蜀漢軍隊中當時矛盾的核心人物是魏延,魏延在歷史上軍事水平很高“漢前軍師魏延,勇猛過人,善養士卒”,在軍隊中有威信。魏延當初提議從小路進軍,快速到達長安,諸葛亮不採納,魏延覺得諸葛亮膽小,嘆恨自己才能沒有被髮揮。另外一位就是楊儀,他不會打仗,只是做後勤工作,“為人幹敏,亮每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楊儀也是很好的後勤部長。

偏偏這兩人不對付,“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廢也”,魏延有點關羽的味道,自大看不起人,其他人都讓著他,只有楊儀敢和他直懟,所以矛盾很大,諸葛亮和稀泥,才不至於出事,現在諸葛亮一去世,兩人肯定要算賬。

諸葛亮病危的時候,是楊儀和費禕等人安排死後退軍的調度,楊儀就安排魏延殿後阻擊追敵,姜維作為副將。楊儀很狠,直接告訴姜維,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軍隊便自行出發。等到諸葛亮去世,楊儀秘不發喪,讓費禕去魏延處揣度他的意向。魏延說:“丞相雖然去世,還有我在。相府親信和官屬,便可將遺體送還歸葬,我當親自統率各路大軍攻擊賊軍;怎麼能因一人死去而廢棄天下的大事呢?何況我魏延是何等人,就應當被楊儀約束,作斷後的將軍嗎?”魏延的話有道理,他自己十分自信,即使諸葛亮不在了,他也能完成北伐的任務,現在安排他斷後這實在太憋屈了。魏延相信了費禕,讓費禕親筆寫信連同自己簽名,傳告下面將領。費欺騙魏延說:“我當為您回去向楊儀解釋,楊儀是個文官,很少經歷軍事,一定不會違抗尊命。”費禕出來,策馬奔馳而去。魏延旋即後悔,但已追不到了。

這下子捅了馬蜂窩,費禕非常卑鄙得把魏延的一切想法告訴了楊儀,魏延也知道楊儀等人打算按照諸葛亮既定的計劃帶領部隊撤還。於是魏延開始行動,搶在楊儀沒有發兵之前率領所屬部隊徑先南歸,所過之處燒絕棧道。魏延、楊儀各自上表說對方叛逆,一天之內,羽書一併送到都城。漢後主劉禪以此事詢問侍中董允、長史蔣琬,這時候人品的差距出現了,董允、蔣琬都擔保楊儀而懷疑魏延。魏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死路一條。



楊儀等人命令砍伐山林打通道路,日夜兼程行進,緊隨在魏延之後。魏延先到,佔據南谷口派兵迎擊楊儀等人,楊儀等命將軍何平在前面抵禦魏延。何平叱責先登上南谷口的士兵說:“諸葛公死,屍骨未寒,你們怎如此!”魏延的部眾知道魏延理虧,不願為他賣命,都四散逃走。魏延獨自和他的兒子共幾個人逃奔漢中,楊儀派遣將領馬岱追殺了他們,最終誅滅魏延三族。蔣琬率領宿衛各軍北上趕漢中,走出幾十裡,魏延被殺的音訊傳來,於是回軍。

其實魏延是和楊儀不對付,他的軍事行動都是想殺楊儀等人,希望輿論讓自己代替諸葛亮輔政。他根本沒有反叛的想法,不然他應該向曹魏投降,而他卻返回漢中,這就證明了這點,魏延很冤枉,都是被費禕給害的。

楊儀已然殺掉魏延,自認為立有大功,應當代替諸葛亮執政。可是,諸葛亮生前另有秘密指令,認為楊儀胸襟狹隘而且性情急躁,指定由蔣琬接任。這樣楊儀回成都後只是擔任中軍師,沒有統管的具體工作,非常悠閒地被邊緣化了。

楊儀很生氣,認為自己平定了魏延叛亂,而且資歷深於蔣琬,才幹也超過蔣琬,難免抱怨憤恨,嘆息怒斥之聲發自心底。

曾經在楊儀魏延衝突中堅定得站在楊儀一邊的費禕前去安慰問候他,楊儀對很信任費禕,就把心中的委屈全都說了,最後還說了驚天動地的話:“當初丞相剛剛去世之時,我如果率軍投奔魏,怎麼零落失意到這種地步?令人後悔”這可是大不敬的言語,再說當年費禕就是把魏延的話免費賣給楊儀的,這個人就是蛇蠍心腸,楊儀居然忘記了。這次也是一樣,費禕回去就把他的話秘密上表,劉禪當然很生氣,把楊儀免職貶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達流放地點後,又上書進行誹謗,言辭激烈強硬,於是劉禪再次下令逮捕楊儀,楊儀自殺。




終於蜀漢這場大內鬥以兩方死亡而告終,費禕的小人形象躍然紙上,諸葛亮居然信任這樣的人物,還指定費禕接班蔣琬,真是不可思議。


胡觀世事

這個問題非常的經典,為什麼楊儀在除掉魏延之後會落得一個悲催的結局呢?

原因有二:其一通過《三國演義》的杜撰,世人都認為魏延有反骨心存二志,所以被諸葛亮安排人除掉的,真是這樣嗎?

實際上這是一幕狗血的內鬥戲碼,內情是因為魏延和楊儀不合,兩人相互鬥爭,而諸葛亮的去世則成了導火索,因為失去了諸葛亮的制約,二人從暗鬥升為明爭,尤其是蜀漢的話語權。楊儀和魏延都認為各自會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可尷尬的是,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既不是楊儀也不是魏延,而且蔣琬和費禕。當然這是後話,彼時二人並不知情。

當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後,魏延認為退兵則會前功盡棄,所以拒絕退兵。然而諸葛亮已經安排了楊儀退兵。

那麼就尷尬了,魏延有抗命之嫌。這時候楊儀動了壞腦筋,向朝廷打小報告,舉報魏延謀反。

這最終導致魏延帶兵找楊儀算賬,結果我們知道魏延被殺了。但是魏延其實並未謀反。

有趣的是蔣琬,費禕作為接班人以後,其實心裡很清楚魏延的動機。

尤其是楊儀事後並未得到重用,所以心生怨恨。那麼他是怎麼死的呢?也是被人打了小報告。

建興十二年至建興十三年,費禕為後軍師。初時,楊儀為先主劉備的尚書,而蔣琬為尚書郎,後來雖然俱為丞相參軍長史,然而楊儀每次從行,都身當軍中的勞事劇務,又自以年宦先於琬,才能亦逾於琬,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當時人們畏其言語不節制,莫敢相從,惟有後軍師費禕前往加以慰省。楊儀常對費禕訴恨,前後云云數遍,又向費禕道:“往者丞相亡沒之際,我若舉軍以降魏,處世會當落得如此境地嗎!這實在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費禕悄悄的打了小報告。十三年,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楊儀至徙所,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結果楊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楊儀的人生告訴我們:打小報告的人最終也會因小報告而死,做人別斷了別人的後路。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按理說楊儀混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不錯了,完成了諸葛亮的最後一項使命——除魏延,可最後為什麼還自殺身亡呢?會有這樣的下場自身原因是最主要的;還有一部分外部因素,這事還從楊儀除掉了魏延開始說起,想了解的不妨看一看。

楊儀劇照

第一:有才華,但是性格有缺陷,度量小,心胸狹隘。楊儀和魏延一直都有矛盾,只是諸葛亮在的時候他們還能控制自己,然而諸葛亮死後把兵權交給了楊儀,楊儀便藉此殺了魏延,還把魏延的人頭丟到地上踩了幾腳,嘴裡還說:“讓你跟我爭,這樣慘了吧”!按道理死者為大,本不因在眾人面前這樣做;

第二:費禕的告密,除了魏延之後,劉嬋按照諸葛亮的意思把丞相的權利交給了蔣琬,兵權則由姜維負責,這下楊儀便不高興了,他覺得蔣琬平時都在後方,而自己經常和諸葛亮參與軍事作戰,於是便與昔日好友費禕談吐心事,無奈之下說早知道是今天這樣,我當時還不如帶著兵馬降魏了,結果費禕向劉嬋告密,楊儀便被貶為庶人。

第三:按理說做老百姓也可以安穩過日子,可楊儀越想越氣不過,還上書誹謗蔣琬,劉嬋看了之後更生氣了說:“本來我就想殺你的,要不是蔣琬求情你現在早就命喪黃泉了”。就下令抓楊儀,最後楊儀羞愧難當,自殺身亡。

究其原因就是楊儀氣量太小、私慾膨脹、自尊心太強、還愛抱怨,本來有好的平臺可以施展,最後卻因為自己造成了這樣的結局,一手好牌打稀碎!

魏延劇照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可就是我創作的動力,碼字不易,謝謝右上角關注】


羽評歷史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蜀國政治家中軍師,起初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建安十二年(216年),楊儀背棄傅群,投靠關羽,被任命為功曹,於是關羽就派他做信使,去見劉備。楊儀因獨到的政治主張和觀點,滔滔不絕的言論,深受劉備喜愛,於是劉備就任命楊儀為做將軍兵曹椽,建安二十四年,楊儀被升任為尚書。諸葛亮北伐期間,楊儀被任命為曹軍,代行相府事宜。後轉任長史,加綏軍將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因懷疑魏延會造反,死前召集楊儀除去魏延。楊儀依計行事,魏延死後不久楊儀也在憤悶中自殺而亡,楊儀功不可沒,為何會自殺身亡呢?筆者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楊儀的功勞。

其一楊儀能夠被諸葛亮和劉備賞識,能力才幹自然屈指可數。經常與劉備一起討論軍國大事,也是由關羽介紹劉備才得此大才。《三國志》記載:先主與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椽。



其二諸葛亮北伐後,楊儀開始擔任丞相長史,幫助諸葛亮一起處理日常軍政事物,楊儀恪盡職守,把本職工作做的出類拔萃。深受諸葛亮賞識,諸葛亮愈發信任楊儀,就把軍隊的日常瑣事、行軍調度的具體細節事情都交給楊儀於是楊儀也就成了諸葛亮的心腹。《三國志》記載:亮數出軍,儀常規劃部分,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前,召見楊儀,秘令楊儀除掉魏延,諸葛亮認為魏延飛揚跋扈,無人能管制,日後必反。楊儀依計行事,魏延果然不聽調遣,趕在楊儀大軍前面,焚燒橋樑,阻礙道路。於是楊儀與魏延都上書控告對方謀反,但由於魏延勢大,又有諸葛亮秘信,因此劉禪堅決堅持除掉魏延。於是在馬代的配合下,魏延被殺,楊儀也就除去了一個死對頭。



其次分析一下楊儀的死因。

其一楊儀因不受重用,心中憤悶不平。楊儀成功斬殺魏延後,回到成都,本以為從此就身居要職,封官加爵。但不料諸葛亮有密函給劉禪,說楊儀因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不堪重任,因此劉禪拜蔣琬為丞相,軍權全部交給姜維,而楊儀只得到了中軍師的職位,並沒有什麼實在的權利。楊儀自然心中打抱不平,諸葛亮北伐期間楊儀出謀劃策,籌集糧草,安排部署,兢兢業業,又遵照諸葛亮遺命殺掉魏延,為何沒有的到應有的待遇。於是看別人的顏色都不對,貌似大家都得罪他了,逢人就說自己勞苦功高,眾人礙於楊儀的職位也都不敢講,離他遠遠的。

有天,楊儀實在忍不住了,便跑到費禕的府上,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鬱悶,便對費禕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今人追悔莫及。可見楊儀是因為沒有受到重用,有投靠曹魏的打算,費禕轉身便告訴了劉禪,劉禪勃然大怒,要斬楊儀,但費禕苦勸:楊儀雖然有點過錯,但畢竟勞苦功高。於是劉禪將楊儀貶為庶民。



其二楊儀心胸狹窄,與眾人不和。

楊儀小肚雞腸,眼裡面容不得沙子,性格狹窄,沒有受到的重用。《三國志》記載:“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劉備伐吳時,楊儀就與劉巴不和,被改任弘農太守。劉備去世後,楊儀和魏延就成了死對頭。魏延因自恃戰功卓著,飛揚跋扈,經常欺負別人,其他人都讓著魏延三分,唯獨楊儀,就是不服魏延,經常吵吵罵罵,魏延經常拿劍指著楊儀的臉比劃,氣的楊儀哭著向諸葛亮稟報,諸葛亮也是暗中協調二人的關係,但沒什麼大用。魏延死後楊儀心裡也就舒服多了。

諸葛亮死後,楊儀經常計較蠅頭小利,私慾膨脹,因自認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導致心態失衡,終日怨天尤人,是個十足的怨婦。楊儀本來有機會一展才華,但因為性格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最終導致他不得善終。



其三不知悔改,上書誹謗他人。楊儀被貶為庶民後,並不知道悔改,怨聲載道,看誰都不順眼。他痛恨魏延,嫉妒蔣琬,昔日的毛頭小將都得到了重用,楊儀開始覺得朝中有很多人都有問題,於是上書給劉禪,控告官員,史書記載:上書誹謗,辭指激切。劉禪看後,大為震怒,徹底對楊儀絕望,於是派人捉拿楊儀,楊儀自知得罪了眾人,大勢已去,最終自殺身亡。《三國志》記載:

“楊儀以當官顯,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楊儀因心胸狹窄、好大喜功而死,雖然可惜,但也說明,審時度勢,知足常樂,才是生活的真諦。你是如何看待楊儀之死的?


三國逐鹿

真實歷史上,不是楊儀奉命除掉魏延。在第五次北伐期間,諸葛亮病逝後,魏延自己作死發起內訌,企圖除掉楊儀,搶奪軍權,結果被楊儀反殺。

楊儀是個優秀人才,善於處理繁雜的後勤事宜與軍隊事務,先是受到劉備的重用,後又受到諸葛亮的賞識,但是楊儀性格急躁,品性狹隘,先前被劉備任命為尚書時,即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被改任為弘農太守 ,這是一個虛職。諸葛亮北伐期間,楊儀受到諸葛亮重用,先後擔任丞相參軍、丞相長史,結果又與魏延不和,經常衝突。

【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諸葛亮生前既愛惜楊儀的才幹,又需要魏延衝鋒陷陣,但又難以徹底調解兩人之間的矛盾。由於諸葛亮自身事務繁雜,只能在兩人衝突時,讓費禕進行調解。

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臨終前遺命楊儀率軍撤回漢中,並遺命魏延斷後。但在司馬懿大軍追殺而來的關鍵時刻,魏延不僅拒絕執行諸葛亮讓其斷後的遺命,反而率部提前撤離,沿路破壞橋樑棧道,阻擋蜀漢軍隊撤離,並且在南谷口公然與楊儀率領的蜀漢軍隊對峙。王平遂上前呵散了魏延部眾,魏延見勢不妙,帶領自己的兒子和幾個親兵向漢中逃跑。楊儀命令馬岱帶兵追擊,結果魏延被馬岱追上殺死,斬首後帶回。接著魏延被屠滅三族。

魏延自己作死,死不足惜,但楊儀不應該因私怨屠滅魏延三族。

在蔣琬接任蜀漢內政大權後,楊儀僅擔任中軍師,很是不平,遂又與蔣琬不和,並口出怨言,誹謗朝政,被廢為平民,遭到流放。然而不吸取教訓,繼續上書攻擊朝廷。當蜀漢朝廷派人捉拿楊儀時,楊儀自殺身死。

【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顯然很有才幹的楊儀就是因自己狹隘急躁的性格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也最終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做人還是寬宏大度比較好。


紅色星河

楊儀和魏延

在諸葛亮在世時,楊儀擔任丞相府長史,陪伴諸葛亮身邊,可以說是位高權重,魏延又是諸葛亮重用的北伐將領,可是偏偏他們兩人不和,成了一對冤家。對此,諸葛亮也無能為力。

諸葛亮逝世前,安排好了身後事:讓楊儀負責撤軍,至於魏延,則讓他負責斷後,並補充說如果魏延不肯走,也不用管他。

後來,楊儀和魏延在撤軍問題上發生衝突,兩人都派人向成都告狀,指責對方造反。

結果,皇帝劉禪與眾臣商議,大都選擇相信楊儀。

可是,成都的消息還沒送到漢中,楊儀已經把魏延給消滅了。

楊儀和蔣琬

楊儀剿滅了“叛賊”魏延又安全撤軍有功,又自持是丞相府長史,認為劉禪一定會認可自己,讓自己接替諸葛亮的位置。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實際上,諸葛亮生前早就跟劉禪暗中商議好了繼任者:他就是諸葛亮留在成都丞相府的留府長史蔣琬

對於楊儀來說,失望之餘,還有羞辱,因為蔣琬在仕途上,是他的晚輩。

當初劉備還健在的時候,楊儀已經是尚書檯的尚書了,蔣琬當時還是尚書郎,從級別看,楊儀還是蔣琬的領導。如今晚輩成了上級,楊儀自然感覺羞辱,不願意面對現實。

楊儀和費禕

當時楊儀“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

”,身邊的人都避而遠之,不敢去勸他,唯獨費禕跑去見他。

費禕這個人,在漢中出賣了魏延,所以楊儀把他當成可以信賴的朋友,於是對他說出:“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這樣的話來。

嗯。。。楊儀說“早知今日如此落魄,我當初在漢中時就應該去投魏國!”

在蜀漢帝國的“漢賊不兩立”的政治輿論環境下,楊儀這種話說得出口,可見其本人的政治覺悟已經低下到爆表了!諸葛亮生前沒把繼承人的位置給他,也算是看準了此人的性格狹隘吧。

接著,費禕再次發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為人處事作風,回去馬上就把楊儀的話秘密上報給朝廷(劉禪)。

為此,楊儀被貶為庶民,發配漢嘉郡(邊地)。他到了漢嘉,仍然不思悔改,還繼續上書誹謗他人(不知道是不是蔣琬,還是費禕),用詞非常地不和諧,不友善。。。然後被地方郡府逮捕入獄。

最終,楊儀認清楚了形勢,選擇在獄中自殺,換來自己妻子、兒子迴歸蜀地。

結語

綜合看來,楊儀的悲劇收場,就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沒什麼好同情的。

之前受諸葛亮打擊被遷徙至邊地的廖立,李嚴都沒有這麼作死(廖立去了汶山郡,李嚴去的是梓潼郡),他們得知諸葛亮逝世的消息後,李嚴激憤而死,廖立哭著感慨自己一輩子翻身無望。

多年後,姜維還去汶山郡拜訪廖立,廖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作為一個政治鬥爭失敗者,仍然保持自己的風骨,如此,楊儀真的是差到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有一說一談歷史,不偏不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魏延本是蜀國大將。在劉備執政的年代,他英勇殺敵,屢建奇功,深受劉備重用。但是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他卻居功自傲,企圖另謀他法。當時諸葛亮病危,以免擾亂軍心,所以私下跟楊儀、費禕等人商討後事,並安排實施自己退守的戰略。諸葛亮本來是讓魏延去斷後,如果他不同意,就命令大軍自己退。

  楊儀當時卻沒有完全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他先讓費禕去試探魏延的態度,魏延當然不同意,所以想跟費禕合作,部署接下來的具體事宜。費禕知道他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所以藉口要跟楊儀商量一下,火速跑回大營。當時魏延反映過來腸子都悔青了,著急派人去打探楊儀等人的消息,知道他們要按照孔明先生生前的安排行事,當下怒火中燒,率部下朝南方撤退,在途中不斷燒燬順山建造的閣道。

  楊儀一行人緊隨其後,追上魏延部隊就是一頓數落,他感言,丞相屍骨畏寒,他們就開始跟著魏延叛亂。部下聽了立馬慚愧不已,都四下逃走,魏延被逼無奈,只能帶著兒子跟自己身邊的親信伺機逃亡,最後還是被楊儀的手下擒拿,並殺死了。

  楊儀位居蔣琬之下

  按道理來說,楊儀這是為蜀國立了一個大功,就憑這一點,他完全可以頂替諸葛亮的位置去擔任丞相一職。沒想到到了最後,劉禪卻賜給他一箇中軍師的職務,既沒有當上丞相,也沒有自己的軍隊。丞相的職位卻給了從各方面來講都不如他的蔣琬。楊儀本來就心胸狹隘,心中容不下一粒沙子,這可倒好,自己生氣就算了,他整天擺個臭臉,逢人就說,來表現他的不滿。這樣一來,身邊沒幾個人敢接近他。

  費禕當時跟他也算是交好,特意去看望他,他卻口不擇言地說自己要是當時跟魏延一起大夥,哪會有今天這番淒涼的場面。費禕一聽,這明顯是有叛逆的念頭啊,於是私下揭發了他,最後楊儀被流放,即使這樣,這傢伙仍然是不消停,繼續上書表達自己的委屈與朝廷的不公,終是被朝廷下令逮捕,最後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AI科技A生活

楊儀做事太狠,本身大家支持他,不支持魏延,但是他非要弄死魏延,還未經請示把人全家殺了,劉禪和群臣怎麼看他?可想而知!於是之後讓蔣宛接班。

這種情況下你是楊儀,你也瘋!咱們可以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本來按理說,應該我楊儀接班,回成都以後突然知道個消息諸葛亮指定蔣琬接班,我XXXX了,諸葛亮怎麼沒跟我說過,哪次會議上說了,下發過哪個文件?

更可氣的是蔣琬之後這個消息又說諸葛亮又指定費禕接班蔣琬,這不更胡說八道嗎,諸葛亮分明最看重我,蔣琬費禕比我差遠了,乾脆說諸葛亮還指定阿貓阿狗之後繼續接班得了。

但是這個消息從後主到群臣都說是真的,其實就是讓楊儀體面點靠邊站,但是楊儀肯定接受不了這種說辭。楊儀最後就魔障了:這不是大家算計我嗎,這裡面肯定有大陰謀。我絕對不接受這個事實最。這種心態下楊儀到處訴苦讓人報告了,只能讓他自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