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長制」工作顯成效 海南公安機關接處警時間減半

從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獲悉,自今年實施“路長制”警務機制改革以來,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重點針對全省道路交通和治安突出問題,實行“一路一長”、分級管理、包乾負責,堅持職能重組、流程再造、資源整合,不斷提高路(街)面交通和治安管理服務水平。各市縣公安機關基本形成了屯警路(街)面、警種聯動、合成作戰、快速反應的工作局面,接處警效率成倍提升。據統計,全省公安機關平均接處警時間由4月份的15.8分鐘下降至5月份的8.8分鐘,接處警時間降幅達44.3%,在一些市縣的重點路段,接處警時間從過去的20至30分鐘縮短至3至5分鐘,各級公安機關對社會面的管控能力明顯加強。

據介紹,針對過去我省海南公安機關出警慢、處警效率不高等問題,各級公安機關以“路長制”警務機制改革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了公安局“一把手”負總責,局黨委成員分工負責,各級路長和路管員具體實施的“金字塔”型組織架構和責任體系,逐級細化管理區域,將壓力和責任層層傳導到位,有力推動了“路長制”警務機制改革。

建立“情指勤督”四位一體的勤務機制,是實施“路長制”警務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公安機關接處警效率的關鍵。省公安廳“路長制”辦公室制定了警情處置操作指引、視頻督察機制、合成作戰工作機制、警情分析研判機制等7項工作機制、制度,全面推進“路長制”警務模式下巡邏管控、指揮調度、警情處置、警種聯動、考核監督等各項警務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為確保各項工作制度落到實處,省公安廳“路長制”辦公室對各級公安機關開展了常態化的視頻督察,通過模擬各類警情,對各級公安機關接處警情況進行常態督察、通報,並將視頻督察情況作為每月“路長制”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接處警的時限、警種合成聯動和裝備配備等情況進行考核,有效促進各級公安機關進一步加強接處警工作。

在實施“路長制”的過程中,各地公安機關結合本地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出了許多新舉措、新機制,有效提升了接處警效率。三亞組建了具有警民共建特點的飛鷺支隊,陵水組建了警種聯動合成的戰狼特勤隊,有力地強化了路(街)面巡邏勤務,充分發揮各警種聯勤聯動、合成作戰效能,真正做到屯警街面、動中處警。瓊海全面實施“路長制”+“地網工程”模式和警情首接制,瓊中建立了“路長+治安卡點”聯控機制,依託公安執法服務站和治安卡點,以“站”控線,以線帶面,有效拓展了“路長制”勤務的覆蓋範圍,對各類警情做到快速反應、就近派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