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到底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

Allen餘溫未消127927456


題主你確定你當年就都學會了嗎?

這裡面雖然跟時間流逝,很多東西的確是忘光了有關係。但是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因為當初就沒學明白。只不過那個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大人往往並沒有像現在要求得如此細緻而已。

我先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然後再分析一下題主問題描述中的問題。

我的態度是:

我不管老師教不教的會,我的要求就是孩子必須會他必須應該會的!至於這個過程,是老師來負責教,還是做父母的來教,我不在乎。就算是老師教的好,那我也會去檢驗一遍!就算老師教的差,我也不會去找老師的麻煩————都是一個老師別的孩子能學好,為啥我家孩子學不好?我犯不著跟老師去較真。

過去的經驗落伍了

一、老師不負責任的誤判

不排除社會上存在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如果題主確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這樣,那麼是可以進行舉報的。在這一點上,各地查的還是比較嚴的。一般來說,只要你去舉報,不管你的證據是否充分,老師都會被叫去寫材料,進行問題的說明和解釋。那麼如果你有正確的話,那麼這位老師是一定會被處罰的。

拋開這些特殊的情況,我們來看一般情況。

一般來說,多數老師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的成績都非常好,因為成績也是考核老師的一個重要指標,不是嗎?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就應該相信老師,是希望每一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好才對,也就不存在不去管這些孩子們的理由。因為道理太簡單了,多數家長是不具備教學能力的,那麼老師如果指望著家長的話,如何才能保證他所教的孩子們成績好呢?

所以說老師要求孩子回家去改錯的時候,你不要認為這是跟

所有家長說的。實際上他就是在給幾個少數家長說的而已,之所以在群裡不點名道姓的,說是給你留面子而已————你還真以為所有的孩子都跟你家孩子似的?

其他孩子能學好,這還真未必是人家家長輔導的好!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離不開家長們的關注,但是也跟他的聽課質量有直接關係,你也說了,在過去學習不是這個樣子,那麼我就想問問你過去你上學的時候,難道你們班的成績都是一模一樣的嗎?大家都是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習,家長們大多也不太關心孩子的學習,那麼成績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大的差別?這就是每個孩子身上的學習能力差異。不應該把這種差異表現出來的成績差異歸咎於老師不是嗎?

二、孩子學習從來都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兒

我說句不好聽的話!

你家孩子學習不好、沒聽懂,憑什麼要讓老師給你家孩子多花時間?憑什麼就不能給我們這些已經學懂得學會的孩子在補充一些知識呢?

這老師不是你們一家的呀!

只要這位老師已經做他該做的事情,那麼你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就因為你家沒學會?就因為老師沒有替你去把這個孩子給教育好?

教育好孩子從來不會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兒!

一位老師,他在有責任心,在學校裡一天跟孩子的接觸時間是多少,而孩子自己的父母呢?你上班忙,上班辛苦,回家還要做飯,還要做家務,然後呢?既然你這麼忙,你幹嘛還要養孩子啊?既然你這麼忙,你對孩子的教育關心不夠,那你還幹嘛要提那麼高的要求呢?直接跟老師說,不用管我們家孩子,我們混到畢業就行了!(以上這話不是針對你一個人,而且針對的這個社會上的一批人)

三、別拿過去經驗說事兒

誰都有過,小時候有過當年,你有,我也有,我們經歷過的大都差不多。這是每個時代的特點。

但是我們那個時代有早早就上各種早教班嗎?我們那個時代幼兒園有各種學習嗎?我們那個時代有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班嗎?我們那個時代的父母有像現在這個時代的父母這種文化水平嗎?我們那個時代有現在這個時代信息、資源如此豐富嗎?……

時代不同了,不能再拿過去的經驗來說事兒了。就算你把過去的老事放在今天來教學,他一樣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在出“問題”。

有這個閒工夫爭論誰對誰錯,不如花點時間在孩子身上

如果真覺得老師有問題,要麼換老師,要麼轉學。別指望老師把你的孩子教的多麼好。你在家裡對孩子是幾對一,而學校的老師是一對幾十!你以為老師是孫猴子呀?

建議:

多跟老師溝通一下,及時的溝通一下。別一個學期打不了幾次電話也不發一次消息的,然後就等著考完試看到孩子的成績,再去問一問。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在學校裡的表現往往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多溝通,你才知道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你才可以做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各種小問題,而不會讓這種小問題積攢起來變成大問題。

別拿你忙,做理由做藉口,這個社會誰不忙啊?你忙,這是你個人的問題,跟別人沒有關係,別人沒有理由,為了你的忙,就要給你家多付出,現在是如此,長大了也是如此,工作之後還是如此,不是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小學一年級,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孩子從幼兒園的鬆散管理過渡到小學的統一管理,有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學前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孩子,上小學比較適應,而放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在進入小學後會經歷一段“痛苦”過程。家長如果不積極介入,與學校老師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很可能給孩子後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從家長角度看,小學一年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起點,開始了有規律的校園生活。因為孩子還不太懂事,所以即需要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更需要關注在學校的表現。這樣,家長就需要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寫完作業、檢查作業,畫小報、做手工,反正現在要求小學家長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些家長比較忙、或者知識能力有侷限,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師,這種情況下,抱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反倒容易讓孩子處於被動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老師積極溝通,不能輔導作業的可以找個有經驗的家教,或者將孩子送到看護班,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其他活動類項目,只要積極參與,老師一般不會過於注重結果和質量。

從老師角度講,每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希望帶好班級,尤其是一年級打好底子,將來也越帶越輕鬆。所以,多數一年級班主任都比較敬業,細心呵護著班級裡的每一個孩子。但是,現在的孩子參差不齊,老師除了嚴管、嚴要求,更多的還是希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投入足夠精力。那些家長不管,將教育推給學校的家長想法太天真了。在教育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老師不能體罰孩子,不能語言傷害孩子,老師可以教育孩子的手段越來越少,而能夠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家長也不是很多。所以,很多老師採取的是家長負責制,家長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老師更難教育好了。

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簡單的評價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都有失偏頗。就拿小學一年級的拼音教學來講,多數孩子在學前階段已經完成。老師上課按進度正常講,有些孩子會覺得無聊,導致左顧右盼;有些孩子會覺得聽不懂,需要家長繼續配合。對這個老師的教學,不同家長會有不同看法,重口難調就在與此。


入青0601

我就是從這一段過來的,目前孩子上二年級了。

你說的問題很普遍。但現在不能跟以前比,以前小學生幾點放學,現在幾點放學?差了兩節課呢,別小看這兩節課,有這個時間,孩子在學校就把作業寫完了,老師也輔導完了。現在呢,尤其一年級,還不習慣,在學校時間短,作業只能回去寫。

再說,以前家長什麼樣,現在家長什麼樣。以前就算是老師說,家長回去給孩子輔導作業吧。那個年代有多少家長會啊,教材都不一樣。現在的父母,只要文化水平不是太差,輔導一二年級,基本沒問題。到高年級你試試,看看老師會不會讓你輔導孩子,老師還怕你教錯了,把老師拖下水呢。

所以,還是一個態度的問題。老師不要求,你就不輔導了嗎?孩子就不管,直接散養?肯定不會,你既要輔導作業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這是責任也是義務,畢竟,這是你的孩子。

以上的角度,是從家長自身出發的。可能聽著不舒服,但就是這麼個理。

但是,家長這麼看可以,老師這麼看就不合適了,老師說這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家長心裡就不那麼舒服了,我可以這麼想,但你不能這麼命令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其實,問題不在該不該輔導上,問題在於老師對家長的態度,老師是孩子的老師,不是家長的。


伴讀大叔

這個問題肯定是家長提出來的,但是如果換成是老師,就這個家長關注的領域來提出問題,老師的問題肯定會是這樣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特別不負責任,請問家長孩子到底是你的還是老師的?”這樣的問題和家長提出的問題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就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不同的孩子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之間相差的太多。而義務教育階段很少有小學會根據孩子的考試分數來分快慢班。這就會導致一個班上孩子的學習狀態參差不齊,上過學前班的孩子、閱讀量大的孩子、識字量大的孩子、年齡月份比較大的孩子,這些具有優勢的小朋友和另外一些孩子在一起,老師沒有辦法展開差異性的教學,所以從對孩子最負責的角度出發,家長應該更多的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特別是一些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的家長,更應該多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管理中,幫助孩子每天查漏補缺,減少和班級平均成績之間的差距。

每一個一年級的老師都很清楚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但是老師不可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給予他們不同的教育輸入,每一個一年級的老師要面對的最少是30到60人的一個班級體,怎麼有可能會特別的對待某個孩子?還要小孩子在學習上有相對突出的表現,家長只有更多的配合老師把孩子的基本功打紮實,每天不留問題過夜,把老師每天所教的知識點扎紮實實的學透徹,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幫他們適度的提高,才是對自己孩子負責的表現。

一切指望老師這種心態沒有錯,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家長如果不配合老師,你的孩子能夠接收到的就是最標準的、平均化的和低配的教育輸入,如果家長還沒有這樣的意識那麼你就是在拖孩子的後腿。

老師是大家的老師孩子是你的孩子,老師會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紮紮實實地教給孩子,但是每個孩子接受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剛好你的孩子是接受能力較差的那個,你還在大放厥詞(類似老師不負責,家長很累、老師拿錢不幹活……),那麼你的孩子在應試教育中的表現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九鬥學生心理

我還是想說,小學一年級是個特殊的學段,孩子小,學習剛剛啟程。像孩子學走路一樣,需要家長的扶持,家長們回家後就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哪一樣不得自己過問?過問,是因為孩子小,自理能力不夠,沒有生活經驗,需要父母的幫助。

那麼,同理。孩子學業上比生活上的事情更難做到。習慣,自律,知識,等哪一樣孩子小小年紀能獨立承擔?

誠然,學業大部分依賴學校老師,但是自己孩子的能力自己應該從生活上就能瞭解到,有多強?有多專注,多自律。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人放養孩子照樣優秀,有人每天辛苦輔導,孩子也是一般,到我們是否因為孩子資質一般就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輔導?大多數家長不會,因為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人活著一輩不如一輩,真的好像沒奔頭,你不培養孩子,孩子們能成為優秀的你希望成為的模樣?

說到學校老師,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為什麼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千差萬別,還不是孩子的先天條件,後天教養有所區別嗎?

我們普通家庭給不了孩子好背景富二代的身份和財富,給孩子好習慣,好教養,多多的知識難道真有那麼難?

自己的孩子你都不願意付出辛勞去培養,你還指望望誰呢?

老師嗎?

老師一節課四十分鐘,一年級孩子光組織教學一節課就得三到五次,上課時間不足半個鐘頭,還要完成教學任務,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們回答問題,養成孩子們好的書寫習慣,寫字不能快,等等,沒教過一年級的人沒有權利評判一年級老師的辛苦和負累。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是嬌生慣養,習慣怎麼樣?都不用老師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如若不服,建議自己到一年級教室嘗試一番,沒有教學任務,只讓你教會孩子們一句話,看有沒有那個能力,看不懂事的孩子們能不能聽你說完一句話!

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就是這個理。學生有差異,老師不是神,不能都教會,自己孩子不會,回家輔導一會,鞏固所學,為將來學習順利居然一萬個不願意。

討伐老師讓孩子們多練習,什麼是手熟為能,熟能生巧?

討伐老師佈置家庭作業,因為孩子在學校時間有限,沒有完成的作業,第二天又要上新課,你說怎麼辦?不佈置,能嗎?除非所有小升初,中考高考不為你家孩子準備!或者這些考試為你家孩子讓道!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你是誰?敢嗎?鄭淵潔敢?丁俊暉父親敢?你敢嗎?

沒有付出就沒有得到!

把孩子完全拋給學校,自己萬事大吉,孩子的成長自己不想參與,某一天孩子出問題了都矇在鼓裡,父母也是有的職能的!失職的父母就是最自己的最大懲罰!當你的孩子高不成低不就,上哪所中學人家都搖頭時,你保證自己不後悔嗎?

學校生活是集體生活,老師會關注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況,但人太多,事太雜,任務太重,總有顧及不暇的時候,每個家庭就自己的孩子,更容易捕捉孩子的動態,學習的缺漏,父母為孩子的成長剷平前行的道路,不正常嗎?有什麼好抱怨的,要麼是自己對孩子就不抱什麼希望!

孩子學習好省去父母多少辛勞。三本學費和一本學費對照一下,藝術類和211,985學校的學費對照一下,沒有過上大學孩子的燒錢,就不要嫌棄現在輔導的麻煩和辛苦。錢不是有能力就好掙,但輔導孩子自己有能力就可以。為什麼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自己百利無一害的事情反而對老師大加詬病,多不值!又顯得不地道,不人道,還不明智!

每一份職業都有她的特殊性,教師尤其,它是良心活。沒有上下班之說,時間長勞心費力,有時還不討好。三尺講臺不是有人想的那樣醜陋,它是神聖的,值得我們所有人敬畏的!沒有對教育對知識的敬畏,我們當下的教育問題的出路又在何方?

孩子的教育之路漫長,如能習得好習慣,你又何愁之有?


漫語慢文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了,本以為事情會少些,學習方法的事情不用自己再操心了,結果卻往往不是這樣的,發現自己的任務更多了,要做一個家長必須得是全才才行,要能輔導得了拼音,做得了算術,花的了畫,做得了手工,還有很多很多,每天下午的作業家長必須要檢查簽字,還要給孩子改錯,如果作業錯誤較多或書寫不工整,老師一通電話就打過來了,家長像孩子一樣被老師教訓。所以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感覺自己好累啊,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學習,往往孩子的學習壓力卻轉椅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覺得不是老師在教孩子,是自己在教孩子。



這個問題的出現是有原因的。個人覺得,第一,現在一個班級的人數都普遍較多,一些比較好的學校一個班級動輒六七十人,短短的一堂課程,老師只能把教學任務完成,學習不斷要學,還是需要練習,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每個人都做到練習,學校效果也不能得到及時監控,所以自然要把任務留到課後,留給家長了。我記得原來自己在上學時,一個農村學校一個班只有20個人左右,每天的學習任務老師挨個檢查,回家後根本用不著家長輔導,家長也輔導不了了。

第二,隨著時代的改變,家長的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也有了能力去輔導孩子,一心想要孩子學得更好,看到孩子那糟糕的作業,能不著急嗎?能不去輔導嗎?也存在著一些老師想要轉嫁自己的責任,把許多的問題拋給了家長。

第三.這個社會成人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孩子間的競爭也非常大,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在孩子剛上一年級就學了了許多課外知識,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多東西不能一下子理解,這個時候家長一著急,就自己上手去輔導了,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輔導孩子不得不拿起自己已經放下多年的書本了。

第四.感覺在現在孩子面臨的誘惑太多,很多孩子不能保證在課堂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課,很多本來在課堂該掌握的東西結果沒學會,課後回家完成作業時,肯定不會,作業不完成或者完成質量不高,老師肯定會批評孩子,那麼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向家長求助,讓家長感到很是無奈。

第五,剛上一年級時學習習慣的重要養成時期,書寫習慣,作業習慣,都是必須要養成的,習慣的養成不能只依靠老師,更多的要靠家長平時的監督和引導,這份工作也只能靠家長去完成。


一年級的孩子語文關鍵是拼音和識字,數學關鍵是基本的數字計算,這得把基礎打好,就需要平時家長多去監督孩子練習和鞏固。


數學胡哥

現在的學校教育和以前的教育不同了。經常聽到好多家長吐槽學校。也經常聽到好多老師責怪家長不負責任。作為一個家長,我也想說,我小的時候,老師不會要求我去校外補課,校外也沒地方補課。老師也不會說我家長怎麼怎麼不負責任,因為我是父母文化程度也不高,輔導不了我學習。

我孩子的學習,老師經常要求家長檢查,簽字,有的作業還要幫助孩子去完成。我有時覺得那作業不是孩子的,好像是我的作業。

後來仔細想想,我的小時候和我孩子的小時候差了三十年啊,三十年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小學一年級和我孩子的一年級也當然不同,所以我不能說孩子的一年級是老師教還是家長教,只能說,孩子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也不是老師的 。所以我只好默默的去教自己的孩子。


晉瑗讀書

這個問題真的沒有說的那麼複雜。無非一個“家校結合”教育的事兒。

感覺什麼都要家長自己動手,那是因為很多家長都錯誤理解了“家校聯合”的作用。

那麼家校聯合的實際意義在哪裡呢?



一個詞:習慣養成。

孩子在學校學習,有老師來給他養成好的習慣啊,而在家裡則要由家長配合,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就不得不提到,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如何得來的:

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是指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一定的程序、重要程度順序來對待學習。

在學校因為學校給學生有刻意的課堂以及休息安排,所以孩子的學習是有規律可循的,晚上回到家之後,則需要家長協助孩子養成了一個規律。



比如,先做完作業再去玩;做業專注而不拖拉和三心二意等。

家長需要“扶上馬,送一程”

有話說得好,叫做“扶上馬,送一程”,而是當一個新人開始起程的時候,不僅僅要扶他上馬,同時還要陪他走上一段時間。

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一些習慣沒養成之前,同時也接觸了新的知識。在學校裡,老師會輔導孩子作業,但是在家裡當遇到難題,沒人幫助的時候,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狀態,不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家長愛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及時提供適當的幫助,以及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陪伴還是有必要的。

不要做錯了哦

適當的幫助和適當的陪伴,是指不打擾孩子的專注狀態,同時孩子能自己完成的,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完成。

千萬不要陷入另外一個極端:包辦代替。

當孩子漸漸步入正軌的時候,家長只需要做到簽字督促就可以了。

我是愛讀繪本的二寶媽,曾經的英語老師,現在的育兒達人,願意在育兒中不斷成長的家長記得點擊關注。

晨光微曉

你描述的問題很有代表性。

首先說,現在的孩子與你當年還真是不一樣的。

以前的孩子,家長管的再少,也都有一個底限。就是普遍要給孩子一個概念:上學做作業是天經地義的事。老師的話一定要聽。

現在的家長兩極分化,懂行的那個個真是專家;不懂又亂管的,那是比以前的家長都差的太多了。以前的家長少管,至少可以少錯。現在的錯家長卻是處處在錯。

現在的錯家長對孩子操的正心少,操的閒心太多。該管的不會管,不該管的費心卻很多。說白了,家長因為不懂教育,在上學之前就把孩子教歪了。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家長不懂不教。

比如說,你娃的作業做不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上學沒概念。在你當年是不可能有的事。那時基礎的社會認知家庭認知還是很普及的。

現在錯家長還歧念很多,搞得自己的思維都亂套了。所以我講,這樣的家長一定要學會正道:只學有用的,別隨意學社會上的各種無聊的東西。

有的東西,別人說的是對的,但不認真領會,你用時卻是錯的。

現在家長都會令類反思了:懂行的家長在孩子有問題時基至想到老師有問題嗎?

但普通家長不明就理,給你一個簡單的判斷依據:別的同學能做。就說明老師一定沒有錯!成型的教育多少年了,哪有那麼容易錯的。

普通家長一定要堅信老師,這非常重要!挑戰老師,人家是對的。你去用,一定是錯的。這就是家長素質的差異。

和錯家長相比,僅這一點就是老一代家長的壓倒性優勢。

所以家長不努力成長,壓力真的很大的。

說到家長拼音不會,可以多問老師,多問字典。為了孩子,家長必須成長的。因為你前期的教育欠帳了——不僅是因為你不懂拼音,更因為你沒培養孩子成長的態度!

有一個概念可能你沒聽過,叫鋪墊。孩子的每一階段的成長都與其前期鋪墊的基礎密切相關的。這也可以稱做起跑線的前期準備吧。

你現在的情況就叫所謂臨時抱佛腳。自然會感措手不急。更可怕的,一步錯很可能還會導致步步錯。

原本,按照以前家長的不管方式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但是,你的教育方式與以前家長的方式差遠了還不自知。差在哪?好好想想,或許能想明白。

現在錯家長有一個通病,總以為自己比以前家長強。大錯特錯了。


家長話題



看了親的描述,特別能理解,因為我當時辭去國企高管理工作在家帶娃,就是因為孩子上一年級了,只交給保姆不行,很多作業她教不了。

只能說時代在發展,環境在變化。個人認為孩子上一年級時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比如以下幾點:專注力從15分鐘需提至40分鐘,生活環境、小夥伴、老師,以及老師講課的方式等等,這些與幼兒園不同的地方都需要孩子去逐漸地去適應,孩子也挺辛苦的。

那針對老師把作業及部分教學任務推給家長來承擔的現象的觸很常見的。網絡上也有太多這樣的吐。但有時冷靜下來想想,我們卻不能在孩子面前有情緒,因為讓孩子尊敬老師、愛老師進而去愛上學習才是上上策!

當時我的做法是:

1⃣️在孩子不在跟前時,單獨電話和老師溝通交流。

2⃣️積極主動地多去學校觀察。我經常在下課時提前半小時去。

3⃣️小朋友舉行活動時,儘量去幫忙,便於增加與老師溝通的機會。

4⃣️允許孩子慢慢地成長,別太受外界干擾!儘管這樣很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