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咖王蒙來天津了?看看他都講了什麼?

上午十點,在樹蔭掩映下的肆巷產業園裡,天津市問津書院迎來了一位文學與文化大咖——84歲高齡的王蒙先生。王蒙以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蜚聲國內,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更在2015年以八十高齡憑藉小說《這邊風景》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文化大咖王蒙來天津了?看看他都講了什麼?

王蒙先生一直非常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文本的閱讀,在今天的《海河名家讀書講堂》中,他又和我們分享了什麼觀點呢?

要閱讀活著的經典

王蒙:人們常說要閱讀經典,我要給這個經典前面加一個定語——我們要閱讀活著的經典。什麼是活著的經典?讀書是與古人聖賢交友,古人借自己千年前留下的文章,還能交到活在當下的朋友,能穿過千年的時間影響今人,這就是活著的經典。

閱讀經典不應急功近利

王蒙:中國的許多經典著作都很有智慧,像孔子的《論語》是春風化雨,慢慢浸透人心的。而很多人讀經典的目的性卻太強、太直接,太急功近利。醫生讀經典並不能指導醫療,工程師讀經典也不會提升自己的技術。讀經典,不僅是為了擴充讀書的容量,更是為了把經典激活,提升今人的精神能力。它是用來塑造人格、增加智慧、充實思想財富的。

文化大咖王蒙來天津了?看看他都講了什麼?

王蒙眼中的孔孟老莊

王蒙:讀《論語》如沐春風。你會發現孔子這個人特別有分寸,不左不右,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孔子不是學者、不是專家,他的使命是維繫西周之後禮崩樂壞的文化。孟子評論孔子是集大成者,是聖之使者也。

讀《孟子》浩然正氣。孟子自信而真誠,文章中充滿浩然正氣,高屋建瓴,比孔子更壯懷激烈。

讀《道德經》道法自然。老子總體上是非常抽象地講述天道,卻也不乏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尖銳抨擊。比如最著名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一句,把人之道越強勢越得利的殘酷描述得淋漓盡致。

讀《莊子》逍遙遊。莊子能讓你從不得已的狀態中解放,過上相對自由的生活。他的“無為”思想,並非真正的無所作為,而是介於有用與無用之間一種靈活的智慧。

怎樣讀經典

短短90分鐘的分享,王蒙先生從孔孟老莊的經典著作中,各提取了一些經典段落進行了重新解構和分析。正如王蒙所說,古人思維已經滲透到中華幾千年的智慧之中,不是短短一個多小時就能說盡的。閱讀經典不提倡像文物鑑賞家一樣,要你對各個篇目如數家珍背得滾瓜爛熟,而是要每個人結合各自的背景和經驗體會不同的真意,每個人都能從中汲取屬於自己的智慧,這才是經典稱之為經典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