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擁有激烈的筆觸,滿腔愛國之心,爲何沒參加辛亥革命呢?

提起近代的文學家魯迅大家肯定沒有不知道的,魯迅的文學作品,在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濃烈的愛國情懷以及滿腔熱血,魯迅絕對是一位擁有著強烈愛國情懷的激進文學家,但是這樣的一位憤青,為什麼當初卻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呢?

當年辛亥革命爆發,許多文人紛紛棄筆從戎,而魯迅則是棄醫從文,當時辛亥革命的大本營就設在日本東京,而魯迅當時就是留學生的一員,但是他卻沒有參與到辛亥革命中了,這又有什麼隱情呢?

魯迅擁有激烈的筆觸,滿腔愛國之心,為何沒參加辛亥革命呢?

原來在1905年,當時的日本政府驅逐中國留學生,引起了留學生們的激烈反抗,其中的一位留學生陳天華在日本投海自殺,在臨死前留下了一封絕命詞,陳天華此時僅僅只有31歲,但是他的死卻給所有的中國留學生極大的感觸,這其中也包括魯迅。陳天華這個人不僅有才,而且也付諸於行動,願意用自己的死來喚醒人們的精神。

魯迅擁有激烈的筆觸,滿腔愛國之心,為何沒參加辛亥革命呢?

但是魯迅則不同,他在東京留學時,接觸了一些革命者,這些革命者有著反滿思想,而且擁有著激烈的言辭,但是魯迅卻並不認同這種言行,他仍然堅持文字救國,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改陳天華自殺的第二天,舉行了陳天華的追悼會。追悼會上的很多留學生都支持冒死回國參與革命,但是魯迅等人卻反對。當時的支持派義憤填膺,甚至宣佈判處反對回國的這些人死刑。

魯迅可以說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是文人中的戰鬥者,以陳天華為代表的文人,他們則是戰鬥者中的文人,只要能夠達成目的,他們並不反對用暴力手段。在陳天華死後的六年,清政府終於被革命黨推翻。魯迅雖然沒有參加辛亥革命,但是他成為了一位毫無顧及的獨立撰稿人,堅持文字救國,激勵了千千萬萬的革命者。

魯迅擁有激烈的筆觸,滿腔愛國之心,為何沒參加辛亥革命呢?

愛國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堅持革命,推翻清政府,有人堅持文字救國,這並沒有,正不正確之分。因為魯迅雖然沒有參加革命,但是他的文字確實影響了很多參加革命的人,給了他們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