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愛也是一種孤獨

原來,愛也是一種孤獨

周國平《人生因孤獨而豐盛》

孤獨與創造,孰為因果?也許是互為因果。一個疏於交往的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專注於創造也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遠。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們最大的不幸並不在於無人理解,因為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用創造來安慰的,而恰恰在於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活著時就成了被人群遺棄的孤魂。

你與你的親人、友人、熟人、同時代人一起穿過歲月,你看見他們在你的周圍成長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獨中成長和衰老的,你的每一個生命年代僅僅屬於你,你必須獨自承擔歲月在你的心靈上和身體上的刻痕。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原來,愛也是一種孤獨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

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

孤獨是因為內容獨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卻並無獨特的內容,只是因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發生障礙。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這怎麼可能呢?然而,儘管註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

越是豐盈的靈魂,往往越能敏銳地意識到殘缺,有越強烈的孤獨感。在內在豐盈的襯照下,方見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諳孤獨也許正意味著內在的貧乏。

孤獨與創造,孰為因果?也許是互為因果。一個疏於交往的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專注於創造也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遠。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們最大的不幸並不在於無人理解,因為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用創造來安慰的,而恰恰在於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活著時就成了被人群遺棄的孤魂。

孤獨者必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凡人群聚集之處,必有孤獨。我懷著我的孤獨,離開人群,來到郊外。我的孤獨帶著如此濃烈的愛意,愛著田野裡的花朵、小草、樹木和河流。

原來,孤獨也是一種愛。

由於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當我獨自在田野裡徘徊時,那些花朵、小草、樹木、河流之所以能給我以慰藉,正是因為我隱約預感到,我可能會和另一個同樣愛它們的靈魂相遇。

原來,愛也是一種孤獨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這隻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在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我和她互相視為命根子,真正感到誰也缺不了誰。我自問是一個很有自我的人,能夠欣賞孤獨、寂寞、獨處的妙趣,但我就是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如果沒有,孤獨、寂寞、獨處就會失去妙趣,我會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在無邊的荒漠中。

我把我的孤獨丟失在路上了。許多熱心人圍著我,要幫我尋找。我等著他們走開。如果他們不走開,我怎麼能找回我的孤獨呢?如果找不回我的孤獨,我又怎麼來見你呢?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原來,愛也是一種孤獨

關於本書

人生因孤獨而豐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