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學者賈志康先生論「東柯杜甫天下第一草堂」

已故學者賈志康先生論“東柯杜甫天下第一草堂”​作者賈志康


杜甫東柯草堂處境尷尬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旅遊事業的蓬勃興起,關於紀念詩聖杜甫的文章頻見報端, 民間的紀念活動方興未艾。南郭寺擴建了杜工祠,甘泉在鎮西路口建成了杜甫塑像,街子西街也建起了少陵祠堂,今春還舉辦了規模較大的祭祀活動,天水市還成立了“杜甫文化研究會”。關於重建東柯草堂一一“ 天水東柯杜甫紀念館”己成為天水人民的熱門話題之一。但是,從1993年4月街子鄉政府報文立項至今已十三年了,東柯草堂的籌建工程,基本上沒有實質上的進展。只聽雷聲,不見雨點,千呼萬喚不出來,使人困惑不解。 據東柯草堂看護人柳代明老人反映,自他1999年10月被派住草堂看護以來,隔三差五,參觀遊覽的人還真不少,還接待過兩批臺灣和韓國的遊客。當他們看到只有一圈圍牆和三間茅屋以外,再看不到杜甫的一點痕跡,很是遺憾,都高興而來,嘆息而去。有的人要照相留念,因為沒有杜甫像,就硬拉他一起照,使他十分尷尬和無奈。尤其有位從蘭州退休的姓曾的成縣老人,向他介紹了成縣杜甫紀念館的情況,還說“你們天水還是歷史文化名城哩,把個‘東柯草堂’搞成這個樣子,就不覺得丟了你們天水人的臉嗎”?柳代明老人說。 “聽到這裡,我臉上都火辣辣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籌建工程被一拖再拖, 遲遲不能見諸行動,陷入尷尬境地呢?近日據有關知情人講,主要是在選址問題上意見分歧。一部分人主張將 “杜甫紀念館”建在城區某個景點上,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建在東柯草堂原址上。我本人自知人微言輕,本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但是,我作為九十年代重建東柯草堂,還健在的發起人之一, 覺得有必要說出自己的粗淺看法,希望有關決策部門能聽聽我們這些老百姓的呼聲。毋庸諱言,我個人認為將杜甫紀念館建在街子東柯草堂原址上是最佳選擇。其理由有三:

(一)首先從杜甫的坎坷經歷說起

杜甫的一生,仕途不順, 經歷坎坷。他曾做過“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人稱地為‘杜工部’),肅宗任命他為“左拾遺”,一年後又被貶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他在長安的十年裡,親自目睹了玄宗的荒淫,肅宗的昏庸,權貴的腐敗, 親身感受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榨及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苦難,寫下了史詩“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是杜詩中的傑作,為歷代人民所贊嘗,也是後世尊他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詩聖”的基礎。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為避戰亂,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逃出長安,經艱苦爬涉來到了秦州東柯谷,在侄兒杜佐住所之旁結草蘆以寄跡,種花木以埋蹤,並將此地曾看作是理想的避亂隱居的“桃花源”。有詩為證:“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同”、“採藥吾將老, 兒童未遣聞”、“ 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儘管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年青時“遍遊名山大川,憑弔名勝古蹟”的愛好始終未減,還抽空遊覽了秦州名勝南郭寺、甘泉寺與麥積山等地,每走一地都有詩作留世。杜甫在東柯雖僅住了三個多月,同年冬天因飢餒所迫遷到同谷(今成縣),又輾轉南下年底到了成都。然而這是他一生中最艱辛、最難忘的一段經歷。詩人在秦州期間所作的八十多首《隴右紀行詩》大多是在東柯草堂的作品,可以說“根”在東柯。而“這些詩都達到了最高的成就”。是詩人給天水人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天水人民應當繼承並弘揚這些遺產。重建杜甫東柯草堂,是歷史賦予天水人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東柯草堂歷史悠久,應當傳承

據《元,一統志》、《古董鎖記》、《雍大記》 等史料記載,東柯草堂始建於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公元1094 年),距今九百多年。宋、元、明、清皆有草堂可供瞻仰,於明崇禎末年(公元1644年)毀於兵火。後經重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又遭兵毀,復毀殆盡(見仙哲民先生剪貼的人民政協報)。又據張忠《隴上杜祠知多少》一文載, “東柯杜甫祠為秦、隴、蜀、荊、楚、豫等所有紀念杜甫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座” 。可謂“天下第一草堂”。因此唐代以後被列為天水十大名勝之一。長期以來,草堂所在地柳家河稱“子美村”,學校稱“子美小學”,把旁邊的千年老槐一 八股槐,稱子美槐。當地流傳至今的民謠說“九股松,八股槐,杜甫草堂,硯瓦臺” 。

又據今年2月26日天水日報王耀先生報道的資料,在新中國建國後1959年,馮國端先生髮起籌建甘泉玉蘭堂及天水東柯杜甫紀念館,並得到鄧寶珊省長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玉蘭堂如期建成,而後者因客觀形勢大氣候的影響而被長期擱置。

時至二十一世紀九十年代,重建東柯草堂的天時、地利、人和諸條件都已具備,生活在東柯谷的離退休文教界人士縣揎、謝學義、卜愈吉、仙哲民、黨博學、張效騫、賈志康等七人,醞釀發起重建“杜甫東柯草堂”。此舉得到時任街子鄉黨委書記範具福及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認為這是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又具有現實意義的一件大好事。並委託筆者起草了《街子鄉人民政府關於重建杜甫東柯草堂的報告》,於1993年4月報送北道區,天水市人民政府同時報送了省政府。

同年冬天,範書記告知,報告已得到各有關部門的同意,待後籌建。大家都翹首期待。1995年得到可靠消息,省有關部門已兩次撥款(具體數目不詳),但至1996年春毫無動靜。此時街子鄉領導有較大變動,無法證實。 於是謝學義等七人聯名致信省文化廳詢問。不久得到了肯定的回覆,並告知此事已轉交旅遊部門負責。1996年夏秋之交,街子鄉政府主持在草堂原址上舉行了開工儀式,開始動工修建了一圈波浪式花圍牆。時隔三年,1999年10月又建起三間茅舍。雖十分簡陋,畢竟搭起了架子,已多少起到了招徠遊人的作用,令人欣慰。現在,前邊所列七位發起人中,前四位已相繼辭世,健在的三人中,有兩人年屆八旬,我本人也七十有三了。我衷心希望,在閉上眼睛前能看到“杜甫東柯草堂”矗立在東柯谷中。

(三)東柯草堂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杜甫草堂原址在街子東柯谷八槐村柳家河。這裡山青水秀, 果園密佈,空氣清新,遠離城市的喧鬧,又地處麥積山風景區內及旅遊公路線上,與天水名勝麥積山、仙人崖、淨土寺、石門及街亭溫泉相連接,建設中的天寶高速公路也從這裡經過。這對創建名牌旅遊景點,招徠大批中外遊客觀光旅遊,對發展天水經濟都十分有利。如果將杜甫紀念館建在別的風景點上,原東柯草堂的區位優勢就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必將成為別的風景點的附屬和陪村,客觀上就會降低這一文化遺蹟所蘊含的極高品位和價值,所造成的遺憾將難以挽回。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原因,衷心希望有關決策部門,尊重歷史,順應民心,把握機遇,早下決心。但願“天水東柯杜業紀念館”矗立在東柯河谷的日子不會遙遠。

賈志康 二00六年六月十三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