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上週的股市很有意思,前半周芯片,5G板塊繼續歡騰,藍籌、白馬仍然漂亮。而到了下半周,市場風雲突變!

週三上午,一個傳說是新華社主辦的“新華經濟網”,刊登了一篇題為《捍衛股市穩定恢復暴漲權重白馬股融券機制刻不容緩!》的文章,言辭激烈地唱空白馬股,引來了將近2000萬人圍觀。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這還得了!官媒發文唱空白馬股啊!

貴州茅臺應聲大跌。

隨後,億萬股民迎來了黑色星期四,滬指暴跌2.29% ,創下年內單日最大跌幅。什麼藍籌、白馬、芯片、5G概念,全都跌的稀里嘩啦。

等大盤跌完了,人們才發現:原來這個所謂的“新華經濟網”跟新華社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如果讓股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絕對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不過,我並不這麼看。

一、先有利空還是現有下跌?

每次大盤下跌後,就會有一堆“專家”,馬後炮地來分析下跌原因,以至於一個山寨網站都能被拉出來背黑鍋。

用腳趾頭想想:當年人民日報高喊“4000點是牛市起點”都沒人買帳,區區一個山寨網站竟能如此神通廣大?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如果這個“新華經濟網”隨便寫篇文章就可以操縱市場,當年何必讓國家隊攜幾萬億巨資入場救市?直接讓新華社寫篇文章看多不就得了?

其實,股市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就像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亙古不變。

大盤要漲的時候,市場情緒很亢奮,給點陽光就能燦爛。大盤要跌的時候,市場情緒很脆弱,隨便一個唱空,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次也不例外。

大白馬們漲太多了,甚至早已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增長。而市場的情緒仍舊瘋狂:有人給茅臺估值到了1.8萬億。

所謂,行情總在瘋狂中滅亡,這一次不過又是一次歷史重演而已

二、下跌前有哪些徵兆?

“看得見”的利空都不是利空,“看不見”的利空才可怕。

做投資就是要研究那些“不留心,看不見”的東西。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大盤下跌前,一般都會有一些類似的徵兆,表現為:

主流熱點(藍籌、白馬)上攻無力,新熱點(二線白馬等)接力不足,超跌板塊(軍工等)出現突然間的“挺屍”。

這反應了市場資金不敢追高,並開始尋找補漲板塊的心理。

與此同時,雖然市場指數看起來跌幅不大甚至欣欣向榮,但整個市場的下跌個股已經遠超上漲個股,很多股票甚至出現大幅下跌。

這都預示著一輪慘烈的暴跌即將來臨。

三、市場風格如何切換?

每當市場的超跌板塊出現“挺屍”時,很容易讓人覺得“新熱點”要形成了。

比如,大藍籌,大白馬上漲末期,超跌的軍工股一漲,大家就會覺得是不是市場的風格要切換了,diao絲是不是要逆襲了?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對不起,不會!

短期內(注意,我說的是短期),diao絲的逆襲往往很難成功,強者恆強的局面很難改變。

縱觀這麼多年的A股行情,我從未看過,哪一次市場風格實現了無縫切換。

更多的情況是,diao絲板塊陪著熱門板塊一起走向滅亡,甚至比熱門股跌的還要慘。

所以,我常說:市場會懲罰那些在行情好時不賺錢的人。因為,大盤下跌時,你的股票不但不會補漲,還會跌的更慘。

這就好比,無論經濟危機還是自然災害,受損最嚴重的從來不是富人,而是窮人。

但是,風水輪流轉,總會到我家吧?

是的,等到大盤跌透了,市場重新洗牌了,才有可能形成新的風格,冒出新的熱點。

注意,我說的是“有可能”。

大部分的情況是,大盤經過短暫調整,人們痛定思痛之後,憑藉慣性思維,還是會選擇前期的熱門股。

四、市場何時調整完畢?

每次市場放量下跌,“專家”們除了喜歡找利空,還對找“安慰”樂此不疲。

這一次大跌後,就有人說:你看外資在抄底啊,反彈馬上就要來了。

這句話,怎麼聽怎麼像——老鄉你別跑,出利好了!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就是這句話,不知道在2015年的股災中坑害了多少人。

無論大盤,還是個股,一旦出現放量、大幅下跌,往往意味著趨勢性下跌的開始,調整時間一般會比較長。

除非有突發特大利好,一般不會在一兩天內實現反轉。

這就是所謂的“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扭轉”。

就像,如果你的女朋友跟你分手了,就別再找“她還是愛我的”此類的安慰了, 99%的情況下,你們是回不去了,你要認清現實。

一定要等到市場跌透了,開始連續縮量,然後又重新放量,市場開始有新熱點(或就舊熱點延續)時,一波反彈才有可能發生。

五、如何把握下一輪機會?

要想把握下一輪機會,關鍵的是你要活下來。

如何躲過股市暴跌?

所以,當有人喊“老鄉別走”時,你要抵住誘惑。

看到曾經讓你夢寐以求的“校花票”終於跌下來了,別想著去抄底。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抄到了半山腰上。

另外,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等到市場發出了企穩信號才動手。在市場風險巨大時,寧可錯過,不能做錯。

最後,要積極關注逆勢上漲或比較抗跌的板塊。這些板塊一般是有資金在不斷湧入,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熱點。

結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