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利發表高水平SCI論文?這個要素很關鍵!

如何順利發表高水平SCI論文?這個要素很關鍵!

如何顺利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这个要素很关键!


SCI論文對於研究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發表一篇高水平的SCI論文更是成為廣大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然而,在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研究生都經歷過論文被直接拒稿,或是面對審稿人的大量問題反覆修改疲於應對的痛苦過程,這些慘痛的經歷不僅佔據了研究生很多寶貴的科研時間,而且會對多數研究生,特別是對剛剛讀博或即將面臨中期答辯的同學,在科研熱情和自信心上造成很大程度的打擊。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問題,順利的發表高水平SCI論文呢?


你需要掌握一個高水平SCI期刊論文的關鍵要素:CLEAR。沒錯,只有一個詞,CLEAR。


一篇高水平SCI論文的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要簡明清晰。在進一步闡述我的觀點之前,我想從兩個方面說明為什麼CLEAR對於一篇高水平SCI論文的順利發表非常重要。




  • Reviewer 1: It is a very good article, which reports a clear and thorough work.

  • Reviewer 2: In summary, the paper provides interesting and clear aspects with an overall acceptable quality.

  • Reviewer 3: Well done, thanks for a well-written paper that is also easy to follow.

  • Reviewer 4: The paper is clear enough and the issue is correctly treated.

  • Reviewer 5: The results are clear and the explanations are sound.


以上審稿人均提到論文簡明清晰,結果與討論能夠清晰呈現,語言清晰易懂。可見,CLEAR在高質量論文發表過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站在審稿人的角度,CLEAR在論文評閱過程中非常關鍵。本人目前是幾個SCI期刊的審稿人,也經常幫導師審閱過很多論文,因此對這一點感同身受。審稿人的時間是很寶貴的,而論文審閱又是一個自願的工作,所以當審稿人粗略的讀完一篇論文,認為其達到SCI期刊的基本要求後,如果論文的研究邏輯和寫作語言通俗易懂,且清晰明瞭的展現了試驗結果和結論,那麼審稿人一定會給予好評;相反,如果審稿人讀完文章卻還不知道文章究竟要講什麼,或者論文邏輯混亂、缺乏嚴謹性,或者圖片表格沒能清晰的展現試驗結果,那麼審稿人一定會提出很多嚴重的問題,甚至會拒稿。


審稿人一般很樂於評閱優秀的稿件,在審閱的同時自身也會有很多收穫,如果很不幸審稿人不得不評閱一篇不夠清晰簡明的稿件,那麼評閱過程就會很痛苦,甚至會影響一天的工作心情,這時候審稿意見自然就成為了發洩工具。


那麼,SCI論文要做到清晰簡明,具體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本人認為,有三方面重要內容要做到CLEAR。


首先是研究邏輯。

一篇論文,清晰的研究邏輯永遠是第一位。如何從研究背景中提煉科學問題,如何在科學問題中提出創新點,如何在文獻綜述時清晰簡明的闡述問題,如何有理有據的描述論文的研究目的及所對應的研究結果與結論,這都需要全文保持清晰明確的邏輯。很多時候審稿人並不具體瞭解我們的研究內容,但如果論文邏輯足夠清晰明瞭,那麼對於審稿人而言就會輕鬆易懂。大家在修改自己的稿件時,一定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問自己,對於不熟悉論文研究內容的科研人員能否輕鬆的理解本文的研究邏輯?如果不能,那就要仔細思考一下,是哪裡沒有講清楚,或者哪裡邏輯不通甚至相互矛盾,抑或是哪裡的邏輯不嚴謹、不夠連貫,等等。



其次是寫作語言。


最後是圖片與表格。

圖片與表格的應用實際上是數據可視化的過程,對研究生而言同樣是一項硬本領。清晰且美觀的圖表會給我們的論文加分不少,而無法達到清晰簡明的要求則會顯得我們非常不專業,而且可能無法達到清晰展示試驗數據的目的。對於審稿人來說,論文審閱過程中最關心的便是導論、圖表和結論,而圖表恰恰是能夠反映論文質量的最直觀的部分,圖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否給審稿人及讀者帶來良好的印象。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研究生要加強專業繪圖工具比如Origin、Matlab、AI等工具的學習和使用,瞭解不同期刊對於圖表的基本格式要求,注重不同圖表形式的展現、顏色的搭配以及字體字號的選擇,以達到圖表清晰且美觀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