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與魯迅先生有怎樣隱祕而不爲人知的情感?

瀨明日香

魯迅與蕭紅,是中國20世紀最見天份的兩位作家,在那個魚爛土崩、觸目摧心的年代,他們因緣湊巧而成為師生,並有著父女般感人的情誼。

這對師生交往的歷史,清清楚楚,光明磊落,並不曾有絲毫的曖昧越矩之處,這是現存所有文獻材料可以做出堅實佐證的。他們的這段關係,在過去,也是中國文化界眾所周知的故事,大家聽後只有嘆息,從不會有人這在方面居心叵測作文章——即便是他們不共戴天的論敵。

(圖:許鞍華電影《黃金時代》劇照中的魯迅與蕭紅)

可自從90年代言論鬆弛之後,社會上開始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有點不大正常,實際上有著男女之愛存乎期間,師生關係只是打掩護而已。就我個人閱讀體會而言,毫不猶豫認為這是一種充滿惡意的流言蜚語,這種論調的前提,彷彿是在說,全世界的男女都是男盜女娼,而所有異性的往來都是奔著上床去似的。這顯然是以禽獸的視角看待人類的所有情感形式。

我也會承認,無風不起浪,這個謠言所以會傳出,而且漸有三人成虎之勢,我個人以為是與三則誤解有關聯的。


1,因才情相當且相互理解引發的誤解


魯迅一生,閱人成海,但是蕭紅無疑是出現在他身邊最具才情的女子。他們師生之間的親切關係,如此快地建立且相知甚深,無疑和他們在文學上有著高度契合感有關。但也因為這樣,常被人惡意解讀,斷章取義,編織為謠言。

1934年10月28,魯迅在上海,收到一部題為《生死場》的小說,他匆匆讀了幾行,就感受到了一股天才之光的閃爍,遂日夜審讀。雖然原稿的字小且潦草,但他毫不在意,反嘆自己眼睛不行,在一邊看的同時,一邊汲汲向書店推薦出版。這部書稿的作者,就是蕭紅,這也是魯迅第一次聽說有這麼一個文學青年。那一年,魯迅55歲,已是生命垂危之際時日無多;蕭紅25歲,漂泊無依空懷夢想。

就文學才情而言,蕭紅可說是魯迅最好的學生。魯迅一生,熱心扶持、提攜青年才俊。但是,顯然,直到晚年快告別人間時,他才發掘到文學上最具天才的人物——蕭紅,他們之間筆法之相近、情緒之共感、理念之趨同、才華之匹亞,明顯是魯迅此前所期盼而未見的。我們看魯迅圍繞二蕭寫下的那些文字,也能感知到魯迅自己也是明確意識到這一點的,所以,他給蕭紅作品寫的序言是如此的推重,教導她的言語是如此的細緻,他們之間的這種人生趣味上的相知相感顯然既然讓他們之間既像師生,又像朋友,更像父女。

假設,僅僅因為這種才情上相互理解而產生的情感上的親近感,就斷然認為他們之間有男女私情,顯然是沒有根據的潑汙水。在世間男女的交往形式中,理應有異性師生這一倫的,如果胡亂猜測,只怕是猜測者自身心理不大健康吧。


2,因來往密切且親近如家人引起的非議


魯迅和二蕭結識後,就對蕭軍、蕭紅夫婦極其關切,殷殷給予文章的指導,和生活上的幫助,兩家成為相互間往來最密切的之人,親近如家人。而因為這,竟然也成為流言的口實。

1934年11月,二蕭流落上海,投奔他們的師長魯迅,在此後的歲月,魯迅像一位慈父一般盡其所能地關照著這一對充滿才華、正直善良但是落魄至極的學生,第一次見面,魯迅就以借的名義給他們錢維持上海生計,連回家的車費零錢都體貼地準備好了;二蕭夫婦倆為了隨時可以去魯迅家,特意搬到他家附近,因為魯迅那時已經漸病入膏肓,年輕的蕭紅經常上門負責逗樂,而且由於她是北方人,而魯迅常年生活北方習慣了北方菜,所以她也時常協助廣東出生許廣平做一些北方飲食........

(圖:許廣平與蕭紅在寓所前。蕭紅去世後,許廣平寫過兩篇文章深切追念蕭紅)

顯而易見,在魯迅離世前兩年,二蕭夫婦成為魯迅來往最密切感情上也最深切的學生。魯迅對蕭紅,確實有比男弟子更為關切的言語,但這種關切自始至終不見男女私情,而是大公無隱的關懷。這其實也不難理解,或者因為年齡的差異,或者因為蕭紅身世之可憐,加上蕭紅本人純真孩子氣,魯迅對她,不難昇華出慈父對待女兒般的情感。

而蕭紅對於魯迅,也明顯有著一種終於找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父親的感受。1934年後接近魯迅的那段時光,也許也是她生命中最感輕鬆愉悅的階段,魯迅家彷彿成為了她精神上的港灣,而魯迅許廣平已然是她真正可以信賴的親人,所以她時常表現的調皮、孩子氣。這一點,我們看蕭紅的回憶文章、蕭軍的追悼文字,是可以清楚看到的。

比如,更直接的一點佐證:蕭紅的丈夫蕭軍那時是一同生活的,他自結識魯迅之後,至死懷有最痴的感念之情,始終自視為魯迅的弟子,無論如何打壓都不改尊敬之初衷。倘若魯蕭之間存有曖昧,那時同吃同住且正與蕭紅熱戀中的蕭軍會毫無察覺?顯然是不可能的。

(圖:電影劇照中魯迅家宴)

可以說,倘若我們檢索魯蕭之間的言行記載、書信記錄,只會看到一種長幼間的慈愛、朋友間的溫情和智者的深邃盪漾期間,而沒有任何的不純、或者過於私人的曖昧出現在裡面。


3,過度解讀許廣平的態度以混淆視聽


魯迅與蕭紅是否有私情或者有曖昧表現,作為當事人的許廣平的態度,顯而易見是極為關鍵的佐證。

正因如此,“死無對證”的許廣平一些言語也被拿去刻意渲染解讀,有意造成一種許廣平察覺魯蕭私情且憤懣不滿的假象。這是非常毒辣的一招,只是好在文獻材料尚未湮滅,正本清源並非難事。

比如,傳許廣平經常以魯迅需要休息為由,講蕭紅攔在樓下客廳,不讓他們見面。而根據書信和眾人回憶錄,實際上是因為那時魯迅已經病重,而蕭紅性情又多少有點毛糙,經常和魯迅聊天一聊半天。所以,在後期,許廣平有意將蕭紅引到樓下,兩人一邊閒聊一邊做飯做家務等,這純粹是出於照顧魯迅的身體且又照顧蕭紅面子所致。比如,有一次因為接待蕭紅,許廣平忘了給午休中的魯迅關窗戶,導致他受涼加重了病情,許廣平非常懊悔,但是自始至終並沒有對蕭紅表示什麼,而是一如既往地關心她。

再比如,謠傳許廣平在蕭紅入滬期間,曾經對朋友說身上揣著100元錢,隨時防備著婚變。這更是滑稽的妄測。因為這則故事並未有任何事實依據,而且魯迅家中,是許廣平全掌財政,所有的錢財都由她支配,假如真防婚變,怎會只揣著100元錢這麼不合情理的事情呢?

其實,關於許廣平的態度記述,基本都是不實之言。比如傳她和蕭紅關係不和,不但沒有任何材料指向這一點,反倒有非常多的日記、回憶錄、旁觀者的記述表明她們有著師母與女學生般溫情的關係,而且這一關係並未因魯迅的逝世而疏遠;再比如,現今的所有材料也都在證實那時的魯迅和許廣平夫婦之間因生死患難和孩子的長大而感情彌篤,“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這些感人的詩句就是那時寫下來的。

(圖:魯迅去世後,許廣平、海嬰母子與蕭紅、蕭軍夫婦一起祭拜魯迅墓前)

唯一能夠合理解讀的,大概就是魯迅那時病重,而蕭紅不曉人情世故還隨意進出,打攪到魯迅的寫作和休息,許廣平因擔心和焦慮,略感不快,有時還藉故阻攔下,可能是有的——雖然她從未如此表露過。這一點,稍微細想,都不難體諒到這是人之常情吧,何至於被惡意解讀呢?


以上,就是我本人總結出來的,魯蕭關係引起誤解的三大原因,並做了簡略的駁正。

我所作出的論證,不管對錯與否,其實最想表達的,是社會公共輿論都應該能夠據實說話,沒有必要僅僅為了譁眾取寵,立異為高,就隨意拿歷史人物編排開刷。這也是我的一點期望。

2018,7,2,晚燈下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兩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感謝關注、點贊,還有留言——即便是批評,也感謝感謝!

劉愚愚

蕭紅與魯迅先生有怎樣隱秘而不為人知的情感?

也就因為二人都是文化名人,這個猜測和流傳一直都存在,也許真有,也許沒有,但可能正因為這種不確定,二人惺惺相惜的橋段一直未停止,關注蕭紅與魯迅先生的情感故事才更會引發大家好奇心吧!

蕭紅,是民國的女作家,悲劇色彩濃烈,同時與作家蕭軍、端木蕻良的坎坷的婚姻,為她蒙上了更加令人心痛、悲憫的彩色,僅活31歲就與世界告別,但她在戰火紛飛的歲月,她一直堅守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不忘初心,對文字的痴迷和堅守,令人尊敬!1935年的蕭紅出版了《生死場》一書,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即可引發文壇上巨大轟動,蕭紅

更是一舉成名創造了屬於自己寫作生涯的黃金時代,這種秒衝文壇的節奏,怎麼引發大眾的關注呢?魯迅先生,文壇大師,眾人仰慕的大作家,他獨特的個性,他不畏強暴的執筆對戰文風,大民族精神,在文壇的地位至今都是屈指可數,1936年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蕭紅髮表《海外的悲悼》等諸多作品用以懷念魯迅先生,讀者確實能從這些公開的
交往中,也能看出點端倪!他們不僅是老師與學生,大師與作者的普通關係,他們彼此賞識和敬重應該是存在的。魯迅先生喜歡蕭紅,應該從道理上存在合理性,僅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魯迅能為其寫序,那就說明對蕭紅這位女作家,魯迅先生是欣賞的,愛慕的。

蕭紅一直體弱多病、顛沛流離、動盪不安的生活狀態,讓蕭紅一直都有一種被悲劇的籠罩的色彩,憂鬱、病態、疾苦,最容易引發大家的林敏知心;魯迅先生,文壇大師,眾人敬仰,的能夠得到魯迅先生的專業指點和青睞,那對一位專業作者來講是莫大的榮耀,而蕭紅的大膽、勇敢和個性,她勇敢給魯迅先生寫信,魯迅先生還回復她;他生活窘迫,他和蕭軍一起去魯迅家,魯迅先生和夫人許廣平還請他們吃飯,臨走時,還送他們細軟;蕭紅和蕭軍出現問題,多次一人跑到魯迅家去傾訴,魯迅先生身體也不好,有時她去也見不到,許廣平先生就陪她聊天;看著魯迅先生走後,蕭紅先後下下的幾年魯迅先生的文章

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在紀念魯迅先生六十歲誕辰,蕭紅負責報告魯迅先生生平事項,魯迅先生對蕭紅的評價是: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這種評價,這種交往,
怎麼能抵擋她對魯迅先生的崇拜?更何況那難忘的恩情和情誼?

無論讀者怎麼去理解他們之間的交往,但蕭紅對魯迅這樣的大師一定是愛慕的、羨慕的、嚮往的,他遇到的那些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等男性,都與魯迅無法相比,蕭紅本人是一個執著、倔強、有追求、有理想的人,魯迅先生的出現,對他的創作和生活都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所以,暫且不要去說他們的隱秘情感真偽的詩情,蕭紅儘管也是為悲劇人物,但一生能遇到並得到魯迅大師這樣的認可和賞識,足矣!


鄭彥英

魯迅和蕭紅有怎樣隱秘不為人知的情感?先闡述幾件事。

當年在上海時,蕭紅經常去魯迅家拜訪,有時一天去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而魯迅卻對她說: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這是不是赤裸裸的偉人式的調情擦邊球?



蕭紅去世前,有一個願望就是葬到魯迅的墓地旁,請問普通的師生或朋友哪個敢提這樣的要求?

魯迅和蕭紅之間到底有沒有隱秘的情感?我想他們各自的伴侶最有發言權。蕭軍當年曾深有感觸地說:他們的關係太不一般了,太不一般了。而許廣平則對蕭紅的頻繁造訪頗有微詞並極不滿意。

1936年夏天,蕭紅突然去了日本,至於到底為什麼去日本,沒人說得清。三個月後,魯迅去世了。而這三個月間,他們沒有通過一次信。從一天見幾次還嫌少到後來一信沒有,這中間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魯迅是偉大的作家,但是光憑作品,我們也不可能全面地瞭解他。魯蕭之間究竟有沒有隱秘的情感?敘述幾事,大家自己判斷。我個人覺得互相傾慕一定有,至於其他,不敢妄言。


長白神草

很多人傳言蕭紅可能是魯迅的紅顏知己,並且找出許多所謂的證據。然而在我看來,他們之間不過是師生之間的關係,只是魯迅比較喜歡這個直爽的東北小姑娘罷了。

蕭紅與魯迅的交往始於青島時期,當時蕭紅蕭軍住在青島觀象山,這對戀人在這裡完成了他們的重要作品《生死場》和《八月的鄉村》。然而小說寫得怎麼樣?兩人心中無數,於是寫信向素未謀面的魯迅先生求教,讓二蕭沒有料到,先生回信了。

二蕭到上海後,經常去魯迅家裡求教,魯迅很喜歡這對有才華的東北夫妻,對漂亮、單純、直率的蕭紅更是喜愛有加。在蕭紅眼裡,魯迅就像黑龍江呼蘭的爺爺,她常常在先生面前撒嬌:“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魯迅回答說:“不漂亮。你的裙子配得顏色不對,並不是紅上衣不好看,各種顏色都是好看的,紅上衣要配紅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很混濁。”

後來蕭軍有了外遇,不大經常去先生家了。此時的蕭紅非常孤獨,非常渴望找人傾訴,於是便經常呆在魯迅家裡,魯迅夫人許廣平後來回憶說,慢慢她對蕭紅的行為有些厭煩了。有一次蕭紅隨魯迅夫婦參加一個宴會,許廣平用一條桃紅色的布條為先後束頭髮,開玩笑說:“好看吧!多漂亮!”魯迅恰好從樓上下來,對許廣平說:“不要那樣裝她……”據蕭紅在文章中回憶,許廣平有點窘了。

魯迅去世時,蕭紅正在日本,聞訊非常傷心。後來,蕭紅寫了許多回憶先生的文字,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回憶魯迅先生》《記憶中的魯迅先生》《記我們的導師——魯迅》先生生活的片段,當然,最動人心絃的當屬《回憶魯迅先生》。

1937年,許廣平、蕭紅、蕭軍、周海嬰在魯迅墓前合影

多年以前,電影《蕭紅》上映,我應媒體之邀寫了一篇名為《誰人能繪蕭紅影》的文章,文末有這樣一句話,可以作為今天這篇小文的結尾,也頗能說明魯迅與蕭紅之間的關係:

懷念魯迅的文字很多,但如蕭紅這般感人的卻不多見,即便是與魯迅生活了一輩子的許廣平,最終也沒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魯迅是孤獨的,靈魂深處的孤獨,能夠真正理解他的人,其實很少很少,而蕭紅就是這極少數人中的一位。


民國年間那些事

蕭紅對於魯迅唯見孺慕,表現出父女般的依戀,魯迅對於蕭紅的接受當亦是如此吧?具現有文獻及家人朋友回憶的文字,兩人間沒有出格的記錄。然而人性如何,精神世界是否能為道德約束,實難推測。如季羨林先生在日記中直白表述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日記家語都是自我高尚式的記錄,實在讓人看不到根底。因此後世有好事者於此做其他解讀,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阿Q式的男女觀在國人的認識中根深蒂固,思維躍進,出於天性,實在是無可奈何!縱是正人君子也只能任有閒者隨意的聯想編排,形成自家易於或者願意接受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