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婁永琪、朱哲琴​

2018年2月4日,由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院長婁永琪、歌手朱哲琴聯合發起的“聲音實驗室”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揭幕啟動。該項目是在一個黑暗的空間內展示,將動態的線性玻璃裝置與音律、光線作為感知延伸的載體,讓觀者以互動方式參與其中,從而開啟多感官、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

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聲音實驗室”團隊合影

談及項目的最初構想,項目總策劃婁永琪表示,聲音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個符號,人們可以從說話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和性格,也可以通過聲音獲悉城市的性格。但是,傳統意義上對聲音的表達形式、內容以及交互,都太缺乏想象力

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聲音實驗室現場

所以,他和朱哲琴老師考慮,是不是可以建立一個聲音實驗室,在聲音中間加入設計、算法作為介質,使之再次演繹成不同的形式、演出、交互等

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聲音實驗室現場

項目音樂藝術總監朱哲琴則表示,自己在海外看到的聲音藝術潮流都是採用視覺藝術作為載體。所以,當她受邀舉辦聲音藝術展覽的時候,也誕生了“

從聽覺轉化成視覺,讓聲音與空間互動”的構思。

洞察:他們製造了一個黑暗空間,讓人們用眼睛感受聲音的律動

聲音實驗室現場

朱哲琴說,這次在“聲音實驗室”發佈的習作“海上琉音”,是以音樂為基礎,結合漢斯季末序列音樂、歷史記錄里老上海的環境音、現場演奏玻璃的聲音等,從而在時空上呈現多元性。這也是“聲音實驗室”工作的出發點之一,即讓聲音嫁接在不同的媒介和時間裡面

她還表示,“聲音實驗室”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未來將會採取與不同的創意、藝術設計、乃至空間進行互動的工作模式。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