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項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西楚霸王的稱號,名垂千古。現如今大家談論項羽的時候,還會不時的問出要是當年的項羽回到了江東,那歷史的結局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其實我個人覺得歷史的必然發生都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就算當時的霸王過了烏江,東山再起也不一定能夠打得過當時的劉邦。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項羽出生在軍事世家,如果霸王過了烏江,是否可以東山再起,能夠打敗當時的劉邦?本就有著帶兵打仗的天賦。但是他桀驁不馴,年輕的時候項梁教他讀書,學習兵法等,他都沒有什麼太高深的研究,總是認為只要自己足夠厲害了,就可以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不需要這些技巧。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項羽也用他的實力證明了這一事實,他天生就有著超出常人的力量,一個人就可以殺掉好幾百人,他的力氣能夠扛起來巨鼎,所以大家就對他非常害怕。秦二世在位時,各路人馬起事反秦。項羽是各路勢力中比較厲害的一股力量。鉅鹿之戰時項羽更是發揮了他超強的軍事天賦大勝秦軍大將章邯。在項梁死後,楚懷王對項羽的軍隊進行的收編,並且拜宋義為將,正脾氣性格火爆的項羽難以接受,再加上項羽在跟秦軍大戰之時,宋義不肯派兵救援,項羽連夜回去殺掉了宋義取而代之。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項羽最出名的還是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不得不說,要是當時真的給項羽足夠的人馬,那他就一定能夠打敗劉邦,結束這場戰爭。但是奈何劉邦善於用人,善於用計謀,這就導致了項羽的失敗。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韓信的經歷。韓信為劉邦打下了一大半的天下,這是歷史上對韓信才能的最大證明。但是韓信在投奔劉邦之前是一直跟著項羽的,在項羽的軍營中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這也是項羽失敗的最大原因。他太過於自信,不善於用人,對於韓信的計謀他從來都覺得是小人做法,他認為大丈夫就應該去戰場上揮灑自己的熱血,弄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不能接受。並且他在韓信立功的時候沒有給韓信一個合理的官職,而是一直只做一個執戟衛士。這讓韓信的才能沒有得到發揮。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韓信

項羽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沒有必要去讓別人做。范增提醒他要拜韓信為將,項羽卻覺得自己才是個將軍,韓信不能跟自己平起平坐。最後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韓信歸順了劉邦。不過雖說項羽打仗沒有用什麼計謀,但是他的每一場戰事都以以少勝多為名,跟劉邦的彭城之戰就是最好的說明。劉邦手裡的五十六萬兵馬最後卻敗給了項羽的三萬兵馬。這場戰役也是讓項羽的霸王威名鎮住了各路諸侯,在聯盟這件事情上還是有了很大的猶豫。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在那之後,韓信帶領的漢軍在各路諸侯中屢戰屢勝,這也加劇了項羽的失敗,自己手中的兵力已經不足以支撐自己戰勝漢軍,但是他的英勇還是堅持著他一直打下去,就算是最後被困烏江,他也沒有選擇逃避,這樣的霸王值得後人記住。要是當年項羽能夠重用韓信,與韓信一起打天下,聽取韓信的計謀;要是當年的烏江一戰項羽選擇了東山再起,;那今日的歷史或許會真的不一樣。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但是歷史的長河已經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一直髮展下去了,那就註定了今日的結果就是歷史的結果。對於霸王你又有怎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這裡是歷史墨卷,我們下期見~

為什麼說霸王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沒法改變歷史打敗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