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關羽出自哪裡,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應該是那部叫做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當然,這部劇作主要來自於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歷史上有很多個版本,根據現存的比較權威的說法,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的修正更加有說服力,也才真正影響了這部作品現在這個形象在大眾心中的理解。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另外一個比較算是正統的作品就要數陳壽的三國志了,不同於演義,這部作品從國家層面詮釋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統,換句話說,站在國家的立場,誰是權臣,誰是謀臣,誰是忠,誰是奸臣,都是有一定角度的立場,劉備作為劉皇叔,就是正統,曹操作為挾天子的人,自然就是逆臣,除了這些角度問題。陳壽對於關羽的評價應該來說是比較客觀公允的。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的確,在通過各種歷史的演繹,各個朝代的追封以後,其實關羽的形象已經完全被大眾神化了,不管是保一方平安,還是賜予人的財富等等,關羽武聖人的形象算是深深地烙印到大家的心裡。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比如在三國志中對關羽的描述是這樣子的,羽報效曹公,然羽剛而自矜,對於曹操,關羽應該是比較感激的,在三國的戰場上,關羽的武功卓識確實很厲害,但是他為人剛愎自用,這些都是關羽做人做事的具體說法體現。作為已經被很多大家捧得很高的武聖人,在陳壽眼裡,也是有缺點,有優點的。這都合乎歷史上真實。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有人說三國志的歷史成就相比於三國演義來說,意義更重大,因為它把一些很正統的觀念都輸入到作品中來了,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作為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想要完美地輸出自己的觀念,讓史官們在後世的記錄上記上濃墨的一筆,好的東西當然是越描越好,反觀三國演義這種就不同了,它會認為真實的東西其實有的時候並非那麼完美。就好像關羽這一生,真的是近乎完美嗎?如果是,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有各種與人在溝通處理關係上嫌隙,其實正因為他的剛愎,才導致了孫權等人的暗地操作,也才給了孫曹兩家的聯手,所以,關羽的敗局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可能因為三國志在傳統上流社會的受尊重程度,讓這本書可以被更多的皇帝所推崇,並進而教化自己的君臣,再有之,皇帝通過對關羽的各種加封,包括此間祠堂、廟宇,無論從宮廷還是民間,抑或戰場,給人一種關羽就是正義的偉大形象,讓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從中學習效仿,並最終服務於整個國家,效忠於皇上。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所以關羽就這樣在朝代不斷地更迭中成為了楷模,成為經典,成為神化一樣的存在。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山東的孔夫子是儒家的發言人,將關羽賜予為武聖,一文一武,遙相呼應,儒學思想統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武學的精髓這次延伸到了忠義的範疇。還有更深層的,就是武聖人不限於對儒家的尊崇,它會從儒釋道三個方面進行有力的整合,並不偏袒於誰,這樣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囊入進來,讓每個階層都能找到價值的歸宿。

三國志如何“包裝”關羽,你知道他的“真面目”嗎?看陳壽如何評價!

而關公的信仰就是最高的昇華。九州有關公,世界皆可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