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何為零售新物種?

阿里x新零售

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強調零售業的未來不再有電商一詞,只有“新零售”。在阿里定義的新零售概念裡,是一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據革命,圍繞“人”的核心要素,通過科技與數據的賦能,實現零售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業態價值鏈的重塑。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京東x無界零售

京東對於零售業升級的概念體現為“無界化”,即“無界零售”,其本質在於效率、成本和體驗的全面升級,其核心觀點在於零售基礎設施的升級,從店面改造到AI物流,從雲端管控到渠道協同,京東的無界零售更多是從零售的本質出發,強調未來消費場景和入口的無界性。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蘇寧x智慧零售

與傳統零售相比較,蘇寧提出的智慧零售概念主要體現在互聯網技術的集成賦能,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加載,實現消費需求的深度感知能力、從而預測出消費趨勢、引導零售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場景化的產品和服務。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其實無論是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亦或是蘇寧的智慧零售,其本質都是區別於傳統零售方式而衍生的新物種,是零售業全生態的一次升級與革命,是當前零售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具體而言,零售新物種的誕生,一方面,是從上游層面實現了供應鏈的重塑、全渠道的融合、多業態的創新、數據化的驅動等等各環節的重構,以更高的經營管理效率、更優化的經濟成本結構為零售行業注入全新的形態;另一方面,則是從下游需求層面實現了區域市場的消費分級,藉助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以人為核心的消費需求將得到更高維度的剖析,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垂直細分的好產品,好體驗。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線下價值重估,迴歸零售本質

零售新物種的誕生,離不開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零售關係變化:

過去十年,線上電商的高速發展,不斷侵蝕線下零售的市場份額,諸多實體店紛紛倒閉,甚至出現“危機論”,線上與線下零售之間的關係被視為競爭對手;而隨著線上流量紅利的大幅度衰退,線上邊際獲客成本的高幅度上升,實體零售呈現回暖現象,線下價值得以重估。

線下價值的重估,一方面,線下作為消費流量的入口,對於真實用戶的獲取和價值轉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線下的空間場所,為諸多科技體驗提供了可塑性高的場景價值。而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關係也從競爭轉為融合,過往盲目追求渠道利益的時代也將徹底消失,零售的生產關係也從過去的“我要賣”迴歸到本質的“我要用”,消費用戶對於產品的真實需求,將主導零售未來的發展。

零售誕生新物種,重新定義未來消費趨勢

消費升級的量變,引發零售需求的質變

零售新物種的誕生,對未來消費場景帶來了必然性的改變:消費結構變化引發消費升級,具體可從三個維度說明:品類、品質和體驗。

品類升級

消費需求的改變影響了大品類之間的結構性變化,人們對於定製性的中高端服務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過往人們的消費超過70%為剛需消費,屬於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時代,而如今,服務性消費佔比逐年上升,對於主流90後一代而言,化妝品、教育類產品、旅遊產品才是未來的剛需。

品質升級

消費者對於品質的追求已遠遠大於對價格的追求,其表現在對消費產品在使用價值層面的深層需求,比如,在食品消費方面,消費者開始注重食品原材料、質地口感、營養均衡等健康安全問題,對NFC、非轉基因、無添加劑、低脂與無脂等食品標註信息表現為密切關注,而在3C、工藝類消費品方面,視覺色彩、包裝設計、工業美學也是頗為重要的一方面。

體驗升級

體驗升級主要體現在從購買渠道、購買方式、快遞物流、綜合服務體驗等多方面,其中,購物即時性在近些年尤為突出,以外賣、電商快遞、生鮮零售為核心代表,各平臺商家通過轉型升級,提高倉儲能力,提升物流配送即時性。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帶來的體驗升級還表現在會員服務方面,為了滿足更高的體驗價值,消費者更願意付費享受定製化的服務。

究其根本,消費結構性的變化是在社會經濟環境的驅動下,在消費能力、消費觀念、教育水平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引發的必然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