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軟體定義 SUSE Linux Enterprise 15要做IT轉型的「橋樑」

至頂網服務器頻道 07月03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 在如今這個軟件定義的雲計算時代,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隨著世界各地的組織改造自己的企業系統、採用現代敏捷技術,它們需要針對不同工作負載和應用程序的多種基礎架構。這意味著要把基於雲的平臺集成到企業系統中,把容器化開發與傳統開發相結合,或者把遺留應用程序與微服務相結合。為了連接傳統基礎架構與軟件定義的基礎架構,SUSE打造了一款多模式操作系統—— SUSE Linux Enterprise 15。

赋能软件定义 SUSE Linux Enterprise 15要做IT转型的“桥梁”

現在Linux已經成為雲計算以及現代雲原生應用程序開發的首選平臺。同時它也成為大多數獨立軟件開發商(ISV)的首選開發平臺。如今,Linux廣泛用於託管傳統以及新一代的應用程序,涵蓋裸機、虛擬機和容器等交付方式。作為當今企業級Linux市場中重要一極,SUSE Linux Enterprise不斷幫助組織轉型和適應軟件定義的基礎架構及提供應用交付解決方案,使IT操作和DevOps以更強的靈活性和更低的成本滿足數字業務需求。

傳統數據中心技術與軟件定義基礎架構的“橋樑”

具體到這次SUSE Linux Enterprise 15的發佈,Raj表示,SUSE Linux Enterprise 15是一個現代化的模塊化操作系統,有助於簡化多模式IT,使傳統IT基礎架構變得更高效,併為開發者提供一個參與平臺。由此,企業阻止能夠輕鬆地在本地和公有云環境中對業務關鍵型工作負載進行部署和遷移。 “SUSE Linux Enterprise 15平臺利用‘公共代碼庫’來確保應用程序能夠在多模式IT環境之間進行遷移。SUSE Linux Enterprise 15的‘模塊+’架構能夠幫助客戶在現有的傳統IT基礎架構內實現創新並提高效率。這是我們整個架構設計理念的核心。 ”

SUSE資深產品經理Kai Dupke補充說,企業既需要一個穩定的平臺,又想擁有靈活的處理能力。比如說像傳統IT基礎架構的生命週期是六個月到一年,但是像容器的話每天每週都會有一些更新。SUSE Linux Enterprise 15得益於公共代碼庫和模塊化設計,一方面實現了傳統的堅實基礎,另外一方面也有新型的靈活性。公共代碼庫構建了堅實的基礎,而模塊化設計讓不同模塊有自己的生命週期,企業組織可以靈活升級,從而保證穩定與靈活的兼顧。

對於SUSE Linux Enterprise 15的變化,SUSE副總裁、亞太及日本總經理江永清解釋說,這是為了適應企業的IT轉型。當今企業IT從數據中心到雲端,應用部署從物理服務器到虛擬機,現在變成容器。現在不同企業處於不同IT轉型的階段,SUSE Linux Enterprise 15就是為了滿足這些企業的應用場景。

現在企業組織面臨的是不同模式的IT,要想更高效地利用新型和傳統的不同IT模式,他們不應孤立不同的IT模式,而是需要一個“橋樑”能夠把傳統和新型的IT基礎架構聯繫起來,操作系統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讓所有的IT基礎架構都能夠彼此利用已達到最高的利用效率。而且這個操作系統應該是開放的操作系統,SUSE Linux Enterprise 15就是為了打造這個目標而推出的。

SUSE Linux Enterprise 15是一個支持多模式IT的操作系統,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將其應用在服務器管理、雲服務、存儲虛擬化、容器管理等。這個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SUSE開放的開源理念。 總結來說,SUSE Linux Enterprise 15具備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簡化多模式IT,能夠更好地為未來做準備;第二,使得傳統IT基礎架構效率更高;第三,開發者友好,更好地驅動業務創新。著眼於開發者社區,SUSE Linux Enterprise 15還能夠幫助客戶從免費的開發者訂閱或社區版Linux(openSUSE Leap)快速過渡到商業版Linux,從而獲得全面商業支持。

“SUSE公司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個開放的開源文化,在我們的操作系統設計當中已經充分體現出來。對於客戶來說,這意味著使用其他的開源產品和SUSE的操作系統可以進行整合,從而提供一個整套解決方案,而不是所謂的平臺鎖定,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IT轉型。我們是一個開放的開源的公司。而且早在25年之前我們一直踐行著這種開放的理念。”Raj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