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中究竟誰有罪?

電影進行到後半段,爭吵和笑料變少了,音樂節奏也變得舒緩雄渾,我聽到後排一個女生泣不成聲,我自己也因為影片中一位老奶奶“我想活著”而淚目

電影進行到後半段,爭吵和笑料變少了,音樂節奏也變得舒緩雄渾,我聽到後排一個女生泣不成聲,我自己也因為影片中老奶奶的那句“我想活著,不想死”淚目

《我不是藥神》成為2018年一部國產電影黑馬,本來都在期待著姜文7.13的《邪不壓正》,卻先等來了豆瓣9.0的《我不是藥神》,要知道5萬人以上評分的9分國產片只有7部,上一部還要追溯到2002年的《無間道》,中國大陸則要追溯到姜文2000年的《鬼子來了》,而豆瓣這個網站那時候還沒有成立

即使考慮到豆瓣影迷對西方電影的青睞和豆瓣用戶數量的增長,《藥神》的橫空出世仍然是讓人激動的話題。每一部電影的成功,都因為它直戳這個時代的癥結,就像那位泣不成聲的女子

一切歇斯底里都是關於自我認同

一些事實

在寫電影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弄清楚一些事實

中國新聞週刊主筆楊時暘評論《藥神》:“近年來少見的現實主義力作”

。現實主義與否有待商榷,但要承認的是《藥神》的成功,離不開那個有血有肉的白血病群體,甚至你在知乎上的相關問題下都能很容易地看到戴著口罩去看電影的“病友”

既然如此,哪些事情是真是的,那些事情是源於藝術加工甚至是觀眾的想象,就是有必要說清楚的

每次事情一來到事實,這就比評價一部電影要困難得多,除了因為真相只有一個,更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真相

  • 印度格列衛(影片中稱作“格列寧”)藥效是否真的與瑞士格列衛萬完全相同?

知乎上也有一些藥劑師、醫生對印度格列衛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法不一

我綜合資料得到的結論是:印度格列衛不是假藥,確含有有效成分伊馬替尼。但其效果和影片中的“藥效完全相同”有出入,具體副作用因人而異,沒有定論

  • 現實中對陸勇(即影片中的程勇)的審判

知乎上有人把當時真實的審判書貼了出來,“令人髮指”的112頁,只讀加粗字體我就讀了半天。這裡只貼一段重要的判詞,並在文末貼出鏈接,法律門外漢不做過多說明[2]

“陸某某的購買和幫助他人購買未經批准和進口的抗癌藥物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們共和國藥物管理法》的相關規定,但陸某某的行為不是銷售行為,不符合《中華人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不構成銷售假藥罪”

  • 生產正版格列衛的Novartis公司是否萬惡的資本主義?

《我不是药神》中究竟谁有罪?

貼一張各大醫藥公司的研發經費表,倒數第二位的諾華公司就是本片中正版藥的生產者諾華公司

忘了在哪看到的數據是α型格列寧的研發經費為80億美元,賣得貴不是因為生產成本高,而是前期投入的研發經費高。印度的仿製藥不僅提純工藝差,而且完全沒有研發投入,這一點也是我初看電影的時候忽略的

顯而易見的邏輯是,如果大投入換不來盈利甚至虧本,未來不會有公司願意繼續研發新藥,人類不會再戰勝新的疾病,甚至不能守住已經戰勝的疾病的城池

同樣明顯的是,如果研發出的新藥都賣的賊貴,那其實不是人類戰勝了新的疾病,而是有錢人戰勝了新的疾病

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在專利期之內保護正版藥的定價權,可以賣高價。過了專利期,同樣保證仿製藥的競爭性,以拉低藥品價格

這裡同樣貼上一個知乎鏈接[3]

很明顯的是,“屎血粘身”的諾華公司代表同樣不是惡人

《現代性與大屠殺》

《我不是药神》中究竟谁有罪?

為了不把文章寫成科普讀物,事實就寫到這兒,該回到電影了

在知乎上,除了傳統問題“如何評價《我不是藥神》”之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提問方式:“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究竟誰有罪?”

除了張長林因為漲價把藥路毀了看起來像個壞人之外,其他人全是身不由己的好人。即使是張長林,他的那句“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仍然是難以辯駁的

一群好人演了一出悲劇,這讓我想起了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

不同於南京大屠殺,納粹的屠殺不是面對面的、親自的屠殺,更像是一臺以納粹人生命為燃料的機器,每個人都只是機器中的一個齒輪,每個齒輪都沒有殺人,只是機器在殺人

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特 · 鮑曼在他的《現代性與大屠殺》裡將大屠殺比作一種園丁文化,園丁為了保持花園的美麗和秩序,必須按照規定修剪枝葉

其中包含的是對人類工具理性思維方式的反思。馬克思韋伯所謂的“工具理性”,在我看來是一種手段與價值的本末倒置。手段本應是達成目的的工具,但在一些時候工具的強大反噬目的,變成了人們行動的根本原因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兢兢業業的納粹軍官像面對生產機器一樣面對給納粹人建造的毒氣室,像經營公司一樣提高屍體處理能力。並不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從未親眼看著納粹人死去,也從未像日本人一樣用刺刀殺死手無寸鐵的平民,只是對花園秩序的追求讓他這個齒輪不得不隨著法西斯機器運轉,直到自己的孩子不慎進入毒氣室才戛然而止

《我不是药神》中究竟谁有罪?

《藥神》中,上到警察局的警官,下到殺豬的黃毛,都成為了社會機器中的一個齒輪,程勇後來的螳臂擋車也不能阻止它的運轉。

張長林的那句“窮病”,正是今天中國社會氾濫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變種

《藥神》中的人物都是有人情味的。程勇面對“無奈的誘惑”控制住了下半身,黃毛聽說再次賣藥的程勇只賣500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集裝箱前幫著搬藥,黃警官冒著斷送前途的風險拒絕了假藥案。我想這是戰勝工具理性的唯一辦法:透過冰冷的工具,看到溫暖的人性的價值

當我們回到電影

影院亮燈前的一瞬間,觀眾中滿是吸鼻子的聲音,如果不是那句“正版藥進醫保了”讓大家會心一笑,可能大多數觀眾都是看了一個喜劇而哭喪著臉出來的

《藥神》無疑是成功的,無論是前半段的放鬆還是後半段的深沉都透露著嫻熟,那段煙霧中的印度眾神像更是把探討的話題延伸到生死的神秘領域,連老套的砸錢橋段都是男女平權的

即使一些橋段還是俗套的,即使煽情還是刻意的,它仍是好的。其中的關懷,蘋果肌鬆弛之後的沉默,正是這個時代需要的

至於意識形態,當社會在越變越右的時候,左的作品就能贏得大家的喜愛

參考鏈接:

[1].《GQ報道 | 令人生疑的“中國藥神”》https://mp.weixin.qq.com/s/ob4vtu2qZwM8Hg8Y-2ZC4g

[2].陸勇案判決書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620696/answer/432167677

[3].關於正版藥、仿製藥和冒牌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620696/answer/4330293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