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論中年女性的更年期之殤

狼來了—論中年女性的更年期之殤

昨晚做夢,夢見自己為一點小事和別人吵架,摔盤子打碗,活脫脫一個潑婦。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最近脾氣特別大,好似一個點燃的炮仗,無需經過理智之閘,瞬間就會炸裂。我總要事後才反應過來,怎麼就發火了?

於是問丫頭,這算不算更年期到了?丫頭點頭說,有點像,平日裡是不會為這些小事生氣的。

我有些黯然。

近年來,記性一日不如一日,總是丟三落四。常常昨天答應別人的事,今天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東西必須放在原處,不然會找不到;一聽要輸密碼,瞬間就頭大。

眼睛開始老花,看遠處需要戴眼鏡,看近處又必須取下眼鏡。穿不進針,看不清藥瓶上的說明書,抄個手機號碼,也會把數字的前後次序弄錯。

那些曾經很遙遠的疲老之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出現在我身上。

我知道,每個女人都懼怕的那隻更年期之狼,終於來了。

人生真的很短暫,十八歲好似就在昨日,青春的笑嫣猶在,怎麼一晃中年就步入了尾聲?好像一部連續劇,劇情還沒來得及鋪開,就已經過半了。

我還一無所有,我仍一事無成,對於未來,我依然滿懷希望,卻被告知,你已不再年輕。就如一條拋物線,我開始步入下降的軌跡。生理和身體機能的衰退,猶如從山頂往下滾的石頭,擋都擋不住。

平日裡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更年期,但是真正去面對,心裡還是有些惶恐不安。

可是,我並不認為更年期就意味著一個女人最美年華的結束,相反,我更覺得,歲月靜好,對於常年被現實困住的女人,或許最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可能,更年期的女人已沒有了青春的飽滿和水靈,也沒有了年輕的婀娜與多姿。皮膚開始鬆弛下垂,皺紋早已在眼角密佈,老年斑也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手上。

但是,她們卻有著中年女人才有的渾厚與圓潤,柔韌與智慧,雖然看穿卻不看破的勇氣和堅持。

再深的孤獨也捱過,再濃的絕望也嘗過,再長的黑夜也熬過,再烈的苦酒也品過。人生的大風大浪、大起大落即便沒有親歷,也是見怪不怪。庸常生活數年如一日的平淡枯燥與逼仄促狹,未嘗不是對女人的另一種歷練與摧殘。

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打垮她們,也沒有什麼可以再傷到她們。經過這麼多年歲月的煎炸烹煮,她們早已柔心似鐵,刀槍不入,有的只是歷經滄桑的女人才有的大氣與隨性。

男人不再是必需品,感情亦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婚姻帶給女人哀與痛,絕不亞於它帶來的幸福感。那些年少時對情感不切實際的夢想與期望,早已隨著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留下結痂的傷口與淺淺的溫暖。

婚姻對於她們,就像一件披在身上的舊外套,夏天太熱,冬天又不夠保暖。但是沒有這件外套,夏天會露肉,冬天又太冷。

更年期的女人早已瞭然,人生就是一個自我與外界不斷妥協不斷將就不斷低頭的過程。她們不再激烈,不再決絕,而是選擇與人生講和。與其打破平衡傷人傷己,不如和平共處,花好月圓。

她們中的很多人,平凡如草芥,既沒有深刻地愛過誰,也沒有被誰刻骨地愛過,年輕時沒有特別動人過,現在也沒有醜到哪裡去。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就沒有繁花似錦的內心。

對鏡貼花黃,絕不是為了取悅異性,而只是為了愉悅自己。

孩子已長大,不再需要牽手引路。像一隻只鳥兒,他們在父母不能企及的高度,在遼闊的天空裡,正越飛越高。

更年期的母親,已無法指引他們,只能在心裡默默為孩子祝福,在他們疲累時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休憩的港灣和溫暖的家。

她們終於有了時間,可以不為別人,而只為自己活上一把。不再需要每天工作孩子兩頭忙,也不會再為情所困。伴隨著更年期的到來,她們的人生第二春也悄然來到。

好似重獲新生的嬰兒,她們開始打掃荒蕪的心房,重拾蒙塵的愛好,還有那遺失的夢想。年輕時因為時間或經濟的原因想做而沒能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去嘗試了。

想練瑜伽,趕緊去報名;愛寫文章,馬上提起筆;喜歡旅遊,立刻就動身。生活能美好如此,夫復何求?

沒有青春算什麼,迷失了自己才悲催。可以為自己而活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最美的年華給了婚姻和孩子,現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最好歲月。

人過中年,處處都是豔陽天,沒有不好的歲月,只有不好的自己。

雖然,現實的繩索依然緊緊綁住中年女人的翅膀,或許這一生都將無法一飛沖天,但她們卻學會悄悄掙脫捆綁,飛上枝頭歌唱。即便心在流浪,眼裡也含著笑意;即便人生處處不如意,也拒絕求助,拒絕同情。

據說鷹的壽命與人等長,但是在四十歲的時候,它們必須自己拔去身上的羽毛,啄去腳爪上的舊殼,然後等待長出新的羽毛和新的外殼。過程慘烈,卻能重獲新生。最不怕疼痛的鷹,飛得最高,活得最久。

更年期對於女人而言,也許就是這樣一個重塑自己、脫胎換骨的機會。疼痛中伴著希望,看似跌落,卻可能是第二次新生。世界是方是圓,全在一念之間。天地縱橫,她們以青春換取再次翱翔。

毛主席有詩《卜算子.詠梅》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在我看來,這才是對步入更年期女人的最好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