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都是羅貫中寫的?這個狀元點睛一筆不算

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著,洋洋灑灑勾畫出三國的烽火連天、英雄爭霸,讀了羅貫中的書讓我們很多人成了三國迷。

《三國演義》都是羅貫中寫的?這個狀元點睛一筆不算

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開篇有一首詞讀起來蕩氣迴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在後來的《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成為片頭曲,聽起來心潮澎湃。初讀這首詞就如同來到大江邊踏浪逐波,讀完全書再回讀這首詩不覺默然長嘆,光陰飛逝,有多少英雄事可以重來……

《三國演義》都是羅貫中寫的?這個狀元點睛一筆不算

這首詞其實是不完整的,在《三國演義》之外,找到了這首詩詞的完整版,其餘未錄部分如下:

……都付笑談中。

轉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創業非容易 後代無賢總是空 回首漢陵和楚廟 一般瀟灑月明中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這首完整的詞叫做《說秦漢 臨江仙》彈詞,真正的作者是明朝狀元楊慎!難道是羅貫中抄襲?

楊慎他出生於公元1488年,而羅貫中在公元1400年就去世了。

這樣一算,楊慎是在羅貫中死後出生的,所以《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不可能穿越抄襲後人的詞。其實這首詞是後人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放在卷首的,讓很多人誤以為是羅貫中的詞作。

《三國演義》都是羅貫中寫的?這個狀元點睛一筆不算

楊慎是明代有名的三才子之首,其他倆人是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和詩畫奇才徐渭。估計毛宗崗父子也是楊慎的粉絲,硬是把這首彈詞擠在《三國演義》開頭,大有畫龍點睛之功。

楊慎從小是就是一個學霸,11歲就能吟詩作詞,與明朝正德六年也就是公元1511年,高中狀元。

明世宗朱厚熜執政的嘉靖三年,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從此以後的三十年間一直在雲南生活,或許是人生感悟深刻,他寫下了二千多首詩詞。

明朝興起的彈詞是用琵琶、三絃伴奏的說唱,這是中國最古老的RAP,非常有中國深厚才情,非西方的那套可比。這首《說秦漢 臨江仙》彈詞就是楊慎所作的《廿一史彈詞》中的一首,讀起來讓人百感交集,觀大江思往事榮辱皆逝,淡泊的人生觀卻滿含深刻的哲理韻味和思辨豪情,不愧為狀元公所作。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廿一史彈詞》全文,十首彈詞總有能撥動你心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