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房價下跌,會有什麼影響?

社會主義的未來接班人

文-安澤君

最快趕英超美的辦法是什麼?

回答是:把所有的樓賣了,能買下全世界了。

當然上面是開個玩笑,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我國的房價已經到了一個高位了。

目前全國有16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超過10倍以上,其中深圳為32.44倍位居榜首,上海26倍,北京25倍,而大部分的二線城市,普通工薪家庭也需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在當地買得起一套房!

按照市場規律而言,房產作為一種投資物,沒有隻漲不跌一說。


那麼房價要是跌了,會有什麼影響呢?

當然這裡要提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下跌,不是深圳式下跌。

提到房價泡沫,不得不提我們的鄰居日本。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對美貿易持續保持順差。

1985年簽訂廣島協議之後,日元對美元持續走強,日元升值,進口商品越來越便宜,相比日本貨物出口受到了一定衝擊,遏制住了日美之間不對誇大的貿易順差。

由於日元在國內貶值,物價升高,同時日本政府下調了利率,使得大量熱錢不斷湧入市場。這些以萬億記得貨幣最終都流向了房地產和股市,不斷推高房價和股價,整個日本陷入瘋狂,錢彷彿都用不完,日本企業家幻想著可以買下整個紐約。

由於泡沫之前,極低的利率,日本居民和企業大量從銀行借貸,揹負房債和槓桿炒股。。1900年,察覺風險的國際資本相繼開始外逃,日本股市暴跌。。。從而引發了多米諾骨牌

另外,海灣戰爭爆發,使得油價不斷攀升,製造業成本進一步加劇,再加上出口受阻,內銷又飽和,股價又暴跌,阻斷了企業的融資渠道。企業大批倒閉,銀行破產。。大批抵押房產進入市場,從而影響了市場供求,房價暴跌。。

房價暴跌使得,房奴們的房產價格已經腰斬,但是按揭還是要還啊,舉個例子:假設一房子市值800萬,已經還了300萬,還有700萬的貸款(本息合計),而這個時候房價暴跌,房子只值400萬了,從利益角度考慮,大多數人都寧願背棄信用,採取斷供。

於是銀行收不回貸款,只能收回房子,銀行壞賬大量滋生。整個日本二十年發展被洗劫一空,居民背上沉重的債務,房子已經資不抵債,企業運轉難以為繼,工資大幅下滑。收入水平降低,進一步抑制了內需。。企業生產停滯,出現虧損進而破產.....整個國家失去了元氣。。。

當然我國自有國情所在,大家都懂的。


腦洞局長

房價下跌一半或者四分之三,是很多人的心願,尤其是還沒有房子的年輕人。

但是房價下跌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番:

1、很多高負債家庭會破產

假如一個家庭在一線城市800萬元買了一套房子,其中貸款500萬元。但是房價暴跌一半後,如今房子只值400萬元了。但是貸款還是那麼多,還了多年後還差450萬元,剩餘貸款都能再買套更大的房子了。

如果放棄貸款,銀行就會收走房子,還會再索賠一百萬的貸款。而家庭除了房子和有限的存款外,並沒有更多的資產了,理論上已經破產。

至於其他城市,除了數字上會有差別,實質都是一碼事。

有其是工作不穩定的時候,遭遇房價下跌更是雪上加霜。

2、出售房子的難度會加大

買漲不買跌是普遍的投資心理。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很多人會有繼續漲價的預期,所以會跟進買入。而一旦商品價格下降,則都會產生降更多的預期,購買會更加保守,以免吃虧。

相應的,手裡持有多套房產的炒房客變現的難度會加大。假如房產都有貸款,手裡又沒有足夠的現金還房貸的話,那麼房產就有可能被銀行收走。

3、銀行的壞賬會急劇增加

家庭破產迫在眉睫,欠的貸款足夠買套更大的房子,反正還貸也是虧本,不如揹負不良信用不還了。

當無數貸款人這樣選擇時,銀行的壞賬就會大量增加。

4、銀行會成為最大的房東

銀行收不回貸款,就可以收回房子,每家銀行少說收回幾十萬套房子,就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房東。

這麼多房子遭遇房價下跌,顯然出售不容易,降價銷售只會讓市場更壞,價格下跌更慘,所以只能出租。

租售同權這時候就有用武之地了,看到前瞻性沒有。

5、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加大

銀行壞賬規模過大,就有可能造成個別銀行破產,一旦形成擠兌現象,多家銀行破產都有可能發生,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比如破產銀行裡的企業資金提取不出來,企業生產也會陷入困境。賬款如果在該銀行,收不回來也會造成虧損。存款保險制度每個賬戶可以保證賠償50萬元,但是假如企業賬戶裡有一個億呢?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房價的下降會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會有很多力量支撐和護盤。

6、土地價格下降,靠賣地賺錢行不通了

所以,要靠房產稅,三年內出臺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

還有更多,先說這些吧。

房價是一定要降的,否則會影響消費,當出口和基建拉動經濟的效果減弱時,消費拉動經濟是唯一出路。錢都壓在房產上,普通人工資大半都還了房貸,靠什麼拉動經濟?


財智成功

在討論國內房地產走向之前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看看香港和日本。

8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國內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一直到80年代末日元大幅升值,升值達到了5成。當日元大幅升值後.日圓的價值提升.購買力道變的很強..什麼進口貨物都變的非常便宜..整個日本.似乎覺得什麼都買的起..房地產也急速高漲..整個日本社會{在80年代晚期}對經濟.與工業出口信心十足.此時.很多企業和民間開始將資金投入不動產..若是資金不足就像銀行貸款..甚至很多企業.為了擴大基地.向銀行超額貸款..此期間日本的三菱還買下了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廈。大家應該都知道的!來自銀行的大量貸款很快流入房地產市場,最有代表性的是銀座的地價,在1987年一年中漲了40%。同一年,東京的房價也漲了53%。那些埋頭上班的公司職員們生怕房價不斷漲上去,忙著向銀行貸款買房子。由此煽起了浩浩蕩蕩的全民購房之勢。(此處大家是否覺得很熟悉呢?)

但是僅僅4年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銀座地價暴跌六成,原先1億日元的房子跌至4500萬日元。高高興興搬入新家沒多少日子的白領們,一夜之間變成了房奴。並且美國人也從三菱地所手中買回了洛克菲勒大樓,並讓小日本淨虧了近1000億日元。此期間還發生了知名的八佰伴倒閉事件!

我們再來看香港,香港經歷了5個週期,我們看第二個週期(個人覺得和現在國內有相似的地方)第二個週期是 1959 年至 1969 年,1959 年香港人口超過了 300 萬,人 口的急劇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動及利益驅動下,上世紀 50 年代, 大量資本湧入,香港出現了房地產建設熱潮。(和前2年國內驚人相似)

到了 1958 年,房地產市場開始供 過於求,房價、地價下跌了 70%。 1959 年開始,香港經濟出現轉機,加上來港的外國人、國際商業機構增多,對 商業樓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產業迅速回升。由於銀行對房地產業的過 度貸款及其他因素,1965 年春,香港爆發了銀行信用危機,接著房地產價格暴 跌,許多地產公司倒閉,香港房地產業陷入了戰後第一次大危機之中,一直延續 到 1969 年才有所好轉。

簡單滴看了一下日本和香港,市場發展規律大致差不多,我們再看國內,有很多相似之處,香港和內地不同的是: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工業品的出口國,而且還是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香港是內地最重要的中轉港口,其關係不言而喻。其次是出口加工,香港資源貧乏,市場也不大!

國內和日本的區別:日本是個小島國,人口不多,資源貧瘠,經濟上比較依賴中國

比較下來,國內經濟發展規律和現狀有很多和日本和香港相似的地方,所以房地產市場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現在的中國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已經有相當深厚的基礎,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想進入中國,包括現在已經開始的一帶一路,這些是第一無二的,幾點總和考慮,國內房地產市場短期內相對穩定,不可能出現崩盤!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指出

關注我一起探討


名老中醫匯

先說一下房價下跌對我們中國有利的一面:房價下跌對中國有啥好處呢?

1、中國社會的風氣要比房價高的時候要好多了,如果房價迴歸居住屬性,丈母孃就不會那麼強烈要求女婿一定要有房產才能結婚;夫妻假離婚的事情也杜絕了;在分割遺產時兄弟姐妹也不會大打出手;更沒有人會在地鐵裡整天高談闊論自己有幾套房,而不去努力工作了。還有就是社會貧富差距縮小了,人與人相處更加和睦友愛了。

2、中國製造業更有生命力了,房價下跌,迴歸理性,大量資金流向製造業,特別是高新技術行業,中國人何愁開發不出好的芯片呢?現在大家都炒房,知識產權缺少保護,製造業也人沒人願意投資,因為風險太大,收益不高,好象中國經濟始終無法擺脫房地產業的束縛。

3、房價下跌,使得購房者不用將每個月賺來的錢都還房貸,而可以輕輕鬆鬆的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屆時中國的中產階級就會浮出水面,他們可以用還房貸的錢,去消費商品,去享受服務。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也水到渠成。事實上,一個社會應該是橄攬型社會,而非少數人擁有大量財富和房源,那麼這個社會經濟穩定,各階層相處更加和諧。

當然如果房價下跌,並且跌幅過大,那麼很可能造成投機炒房者逃離樓市,屆時,房地產金融危機就會發生。所以,現在我們的政府開始通過限購、限售來遏制房地產成交過快增長,再通過對開發商的限價,對投機炒房者的限售令,來阻止房價泡沫的上漲。後續房地產可能逐步每年以小幅下跌的方式,來完成軟著陸。

此外,保障房、租賃房、共有產權房等進入市場,可以給民眾提供不同的居住方式。所以,大家今後也不必一定非要通過買房這唯一途徑來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都在致力於通過多途徑保障,多渠道提供來讓我們每一個人居者有其屋。



不執著財經

房價一直是我們老百姓非常關心的話題,可見房價的漲跌對於老百姓的影響是多麼的大,如果一旦房價出現像日本90年代那樣的大跌,那其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斷供潮來襲、房地產一地雞毛:

這是房價下跌最直接的影響,房市如股市,當上漲預期發生改變之後,迎來的就是大量的拋售盤,不斷湧現的拋壓盤又形成新一輪的降價、拋壓,如此反覆,房價大跌也就在所難免,而一旦跌幅超過了30%,就會出現斷供,因為我們是首付30%,跌幅超過了30%,也就意味著繼續供房還不如斷供去買新房,而房價經過這一二十年的迅速上漲,價格早已漲了幾倍甚至十幾倍,這麼大的漲幅下跌個三四成,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

二、企業倒閉潮出現,失業率大增: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過分狂熱,廣大老百姓一致看漲,就連賣菜的阿姨都知道買房能發財,你不買房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個大傻子,所以,很多做實業的企業主也經不起房地產的巨大誘惑放棄了自己經營多年的主業,轉戰房地產市場,就連A股的上市公司也有1300多家投資房地產,涉及金額達5900多億,所以,一旦房價出現大跌,很多企業將會倒閉破產,很多上班族將會失業,經濟將出現衰退!

三、銀行倒閉,家庭存款大減:

銀行的大多數存款最後都是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到了房地產,房地產與銀行是捆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當房地產開發出現破產的時候,銀行貸款壞賬將會劇增,一旦資金無法週轉,銀行倒閉也就不奇怪了,尤其是對於地方性的中小私人銀行來說更是如此!

事實上,央行早在2015年5月就已經出臺了《銀行存款保險條例》,銀行破產將不再是什麼新鮮事,目前國內出現過兩家銀行破產:一個是9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海南發展銀行破產,另一個是河北省尚村農信社破產!

四、國家稅收大減:

房價大跌,房地產蕭條,國家稅收將會大減,這個很好理解,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當然,無論是房市,還是股市,都是政策市,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出現房價短期的大幅下跌,但是可能會用時間換空間,緩慢下跌,下跌週期延長,這個是可能出現的!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房價小幅下跌影響不大,但是房價如果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或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問題,整個經濟或將帶來較大的影響,而個人家庭的不能承受之力也將係數體現。

家庭資產角度,沒人能接受房價下跌

最近幾年,房產價格上漲超過50%,如果家裡資產主要是房產,財富漲個50%,太正常了。在家庭資產中房產佔比已經高達70%以上的今天(一線城市佔比已達85%),幾乎誰都無法接受房價下跌。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貸款的“房奴”呢,一旦房價下跌,哪些靠槓桿的人又怎樣承受呢?

企業角度,或有大量企業破產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必定影響相關行業的發展,利潤下降,企業大量破產在劫難逃。首當其衝的是銀行、房地產企業、建築業企業和建材生產企業。

就業角度,很多人可能失業

承接上方, 如果企業不賺錢,企業倒閉,那麼企業沒有利潤就會大量裁員,很多人就會失業。失業的後果,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都會造成很多的不穩定性結果;

經濟角度,經濟會下降

房價大跌影響的問題,也將導致經濟衰退,經濟轉型放緩,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蕭條,將會有一段較長的陣痛期。

以上幾點僅是可能的房價相對大跌帶來的極端的影響,表述的比較直白,但是確實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不能過於盲目忽視。

當然,對於國家來說,也會盡量避免這樣的問題出來的,所以會針對隨時出現的問題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力保一切都平穩發展,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郭一鳴

一旦房價下跌,後果很嚴重。

現在任何人都無法否認房地產業就是國內消費經濟中的真正的龍頭大哥,支柱性產業。房地產的背後,緊緊跟隨著銀行、建材、裝修、家電等十幾個產業,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眾所周知,一國的發展依靠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投資面臨邊際效益遞減,出口面臨拐點,只能依靠促進消費拉動。而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拉動消費的真正龍頭。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到了岌岌可危、不容有失的地步。

一旦房價暴跌,後果有多嚴重?

拋盤如潮,交易量驟減!房產的金融屬性決定了買家(尤其是普通老百姓)買漲不買跌的心裡,房價加速下跌成為必然。但交易困難、真的賣不出去,這和2015年股災的情形非常相似。貸款買房的接盤俠被套牢於高空,房子真正成為了負資產。炒房一族的破產概率激增。

債務平均已達85%的房地產企業估計會有一半倒閉,這就是“光著屁股裸泳者”在退潮後的必然結果。那些緊跟龍頭大哥身後混吃騙喝的小弟行業則四散奔逃,裁員保命要緊。下崗人員驟增,經濟危機立現。所以,國家才會出臺嚴厲的調控政策,以時間換空間,保護經濟發展,保證民生質量。

筆者在上一篇討論房產回答中,提出了下面這個問題,請聽信動用長輩“六個錢包”的小夫妻認真考慮之後再回答。

如果您夫妻倆每月需要償還5000元-10000元貸款,卻又遇到經濟危機,有一人不幸下崗失去收入,只能依靠其中一人每月8000-10000元的收入支撐,您將如何保證每月的購房還款、孩子的教育、父母長輩的養老,還有您全家的一日三餐。俺還沒有說二孩的降生和可能不期而遇的疾病開支。您的現金存款能夠支撐三年嗎? 動用六個錢包、貸款買房的小夫妻,您真的想清楚、算明白了嗎?

且不說中國老人正面臨著未富先老、缺乏保障的晚年困境。就是湊齊了六個錢包,真的能夠能夠解決小夫妻的終身幸福嗎?一旦房價下跌,您將如何面對長輩淒涼的晚景?您還有能力為他們養老嗎?



猴思猴想

一旦房價下跌,下幅度的震盪是正常的表現。如果出現大幅度的下跌,那麼有房的沒貸款的可能還是最後的贏家,更沒有買不起房的能買起房這麼一說,最慘的還是剛剛揹負貸款的人們。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就曾經經歷過。自信的日本人認為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有限的資源必然不會出現價格下跌一說。所以,日本人瘋狂貸款買房,當時日本的銀行政策也很寬鬆,低首付低利息,房價在下跌的前一年上漲了100%,很多人因為買房成為了億萬富翁,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和今天的中國人一樣,到哪裡都是買買買。


可是好景不長,第二年房價慘跌70%,銀行壞賬激增倒閉,企業倒閉,億萬富翁變成億萬負翁。企業裁員、降薪。很多人過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買了房的好在還有房子在,沒買房的連房租都付不起。同時股市暴跌,日元貶值,資產縮水,物價上漲,生活成本激增,根本不夠還貸,所以,日本人開始瘋狂加班賺錢,這就是今天的日企從當時繼承的東西。總之特別慘,最後還是實業也就是工業和汽車製造業救了日本。到今天,日本人已經變得不再買買買了,二手貨對他們更受歡迎。



理性面對

所以,一旦房價暴跌,不是像各位想象的,人人買得起房子,而是民不聊生了。所以請理性看待房價,同時理性看待調控,當年日本就是沒有調控造成了最後的崩盤,現在我國努力調控就是為了製造良好的地產環境,也請各位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看,多聽,多瞭解有自己準確的判斷。


房產老J

一旦房價大幅度下跌,意味著經濟不景氣,我們每一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將下滑,這是十分恐怖的事兒。

現在的社會整個是一個鏈條,每個人都在鏈條上,如果那個地方掉鏈子了,整個鏈條都將停擺。房地產市場,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我們看下面這張圖,可以知道,在房地產產業鏈上的,是多種產業,而這些產業關係到大部分人的就業

此外,很多地方財政就是靠賣地,房價下跌,那財政收入將收到很大影響,可能很多公務員和事業編人收入會下降,或者拖欠工資。這部分收入下降後,他們的消費能力大幅降低。影響到商場、飯店、菜市場的生意。從而很多從事銷售、第三產業、服務行業的人員收入也會降低。

房價下跌,那建材市場直接遭殃。很多從事水泥、傢俱生產和銷售行業的人員也會受到影響。他們收入降低,又會影響到其它行業。

收入降低了的這些人可能還有房貸,他們面臨著斷貸的危險。一旦這些麼多人斷貸,金融風險就會產生。普通人存銀行的錢在取的時候可能會存在一定困難。

綜上所述,保持房價穩定,不僅事關政府,也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水平。

我理解很多無房者迫切希望房價大幅度下跌,那樣他們可能就能買得起了。但如果房價真的下跌了,他們也不一定買得起。這不是危言聳聽。


王可期

如果你說的房價下跌是斷崖式、崩盤式的下跌的話,那絕對是一場人!間!慘!劇!

現在中國的中流砥柱中產階級家庭財產中,房產基本上佔比在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八九十。如果房價斷崖式下跌,大量中產階級家庭縮水嚴重,而房貸是要繼續還滴,導致生活壓力驟增。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再加上財產減半,工資降低,養老無望,那麼中產階級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


你以為房價下跌對無房者是好事嘛?沒買房的就可以置身事外幸災樂禍,甚至趁機撈便宜了嘛?不存在的!房地產崩盤必然導致經濟倒退,大量公司倒閉,大批人員失業。就算沒有失業的你的工資也別指望漲了,很有可能會減半,你不幹,外面一群人排著隊搶你的職位。

而現在的無房者往往在工作競爭中並不佔優勢,換句話說,現在沒房的人很有可能到時候不但無房還很有可能無業。大批下崗人員找工作,必然有很多會與外來務工人員搶飯吃。堵塞了農村務工人員的出路,導致社會階層流動不暢。


而塔尖富豪人群很有可能斷尾求生,拋售房產導致市場更加慘淡。而他們可以拿著存量資產去國外繼續逍遙自在。

房產崩盤必然導致大量房貸斷供,導致大量壞賬。到時候你想從銀行貸款出來創業?門都沒有。簡而言之,房地產崩盤會使得整個社會將失去活力變得暮氣沉沉。人們生活失去希望,年輕人喪失鬥志,國家各行各業都是慘淡經營,只能靠時間慢慢消化……


日本,香港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的噩夢歷歷在目。千萬富翁變千萬“負”翁,破產、自殺集中爆發,整個社會幾十年走不出陰霾。希望我們能夠憑藉智慧和政府調控有效控制房價,避免慘劇再現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