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時代下的智能交通商機

■ 文/於宏志 天地偉業技術有限公司

智能交通 未來經濟新“熱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汽車普及進程也隨之加快,由此所帶來的各種交通問題逐漸凸顯,交通擁堵、道路事故和城市大氣汙染等問題已然成為各大城市的通病。

如何有效緩解路面交通擁堵、減少事故發生,除必要時緊急預案外,還應從全局、科學的角度去考慮。以車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正在被管理部門越來越多地提及,這也是未來我國交通發展應該看到的圖景。

AIoT時代下的智能交通商機

智能交通系統可對各路口、路段的車流量數據進行自動採集並進行智能分析,提供最佳的路口交通信號配時方案,並通過遠程干預和微調,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實現通行有序化。預計未來5年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的投入將接近3800億元,戰略規劃將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收費等設備的需求,智能交通行業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熱點”。

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系統已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接下來將從應用領域、行業規模和企業分佈三方面來闡述我國智能交通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

 智能交通應用日趨成熟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我國智能交通主要應用在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以及城市公交信息化領域。

在公路交通信息化方面:北京實施了“科技奧運”智能交通應用試點示範工程,廣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慶、濟南、青島、杭州等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示範城市也各自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公路收費領域中,全國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聯網運行,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正逐步展開跨省區的收費系統的建設。

在城市公交信息化方面:37個城市入選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統的吸引力、調控城市交通需求總量和出行結構、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從行業規模來看,201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52.8億元,比2010年201.9億元增長了25.21%;2012年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在智能交通行業IT應用投資方面加大了力度,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25.59%,規模達到了317.5億;2013年受政府投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影響,智能交通行業應用投資增長至408億元,增長率則高達28.5%。預計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到上千億元,智能交通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軌道。

智能交通要體現大數據本質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推廣應用及自動化等技術的逐步成熟,交通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原有的智能交通體系已無法適應新形勢,需要更新和完善。數據只是基礎,能利用數據做好應用才能體現出大數據的本質。

AIoT時代下的智能交通商機

大數據的交通信息監測與出行服務

目前,對於公交出行,大數據技術也應用其中。通過很多城市公交APP,都會提供相關公交車的實時狀態,比如車的具體位置、進站時間等,確實基於交通數據的綜合應用,可以很好的引導市民選擇最優的出行方式。

大數據交通監管和安全服務

交通大數據的應用場景另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政府監管,通過相關交通數據和車輛的歷史行為,可以繪製城市路網交通態勢及擁堵點分佈圖。通過這些直觀的信息,可以為政府的相關規劃及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比如道路規劃、路口控制燈設置、公交站點規劃等。

同時,通過對交通信息、交通環境及路況數據的採集,能夠及時獲取路況信息,從而能及時的處理道路的安全隱患,提高安全出行服務。此外,對路面、事故車輛、違章違停車輛的信息採集,結合視頻信息的獲取,可以更好地指導交通,提升監管效率,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助力。

目前安防廠家已經深刻體會到交通行業的發展潛力,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傾斜,會有越來越多安防廠家結合自身的優勢,投入到指揮交通的市場當中。

AIoT時代下的商機

在AIoT時代,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目前問題,因此要把硬件作為支撐,軟件作為應用才能夠實際解決問題。安防企業在智能交通市場已經成為了主力軍,主要優勢在於安防企業具備智能交通行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安防行業和智能交通行業都需要基礎技術的支撐,無論是在音視頻技術方面還是在核心智能算法、大數據等方面都是安防企業在智能交通領域的競爭優勢所在。目前安防市場的需求空前火爆,面對如此龐大而且潛力巨大的市場機會,眾多IT企業紛紛加入到這個市場爭奪戰中。國際企業如Intel、技嘉、EMC、WD等,國內如TCL、清華同方等,都想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和業內人士意識到,和IT企業共同競爭,共同發展已成定局。

眾所周知,目前安防產業雖具備一定技術含量,但進入門檻不是很高。相對而言,IT產業的技術門檻要高些。當前,安防市場的技術也呈現IT化的趨勢,流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都在促進安防市場的IT化進程,這也給更多的IT企業融入安防市場提供了契機,IT企業進入安防產業已是大勢所趨。

IT巨頭大都具有雄厚的資金和研發優勢,而且這些企業具有多年在數字視頻和網絡技術領域的研發優勢。這些新銳之師的進入,將會徹底改變國內安防企業缺乏研發、技術優勢,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等被動局面,從而縮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

多年來,我國安防產品市場主要以行業用戶市場為主,傳統的安防消費市場(主要是銀行、文博等重要部門和重點防範單位)一直是安防消費的主導市場,但這個市場的需求已趨向飽和。新興的消費市場(主要是電力、工礦企業、房地產、物業管理及個人用戶)何時能大規模啟動,仍然受到國民安防意識、消費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制約。

當然,安防企業深入瞭解該行業的特點及需求,是必不可少的素質,畢竟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生存。另外,安防企業對於行業內多年的客戶關係也是自身巨大優勢。因此安防行業廠商與IT企業建立緊密合作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安防企業與IT企業共同競爭共同發展已不可避免。

企業要想搶佔制高點就必須看到新潮流、新趨勢當中涉及到自己的優勢產品或方案機會點,要馬上並且牢牢地抓住,讓自己的優勢搭上新潮流的列車。當然,如果自己還有額外的精力,也可以選擇一些新的機會點進行試水,也許會增加不少額外的收入,發展出另一個優勢點。最終能做出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於社會。

隨著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大發展以及互聯網+ 的推進,政府的政策傾斜,資本的投入不斷加大,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將包含傳感器、通信系統、外圍設施等新型智能化基礎設施,無人駕駛車輛等智能化交通工具,共享汽車等創新服務,滿足多層次的出行服務系統、智能物流系統和管理系統。目前國內外琳琅滿目的智能交通設備已經相對完備、先進,硬件已經相對成熟,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這些設備獲取數據,並有效利用。就這個角度而言,企業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側重點在於軟件,通過軟件對大數據進行處理,進行數據的模擬預測,能力估算尤為重要。

未來的市場和需求肯定是對車和人更加準確的採集。人和車也是所有業務應用的基礎,前端的採集設備配合深度學習結構化的算法,更加精確的分析和分類。後端的平臺接到已經分析好的數據進行更迅速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