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要不要化療?

只為__的杜雯潔

雖然民間對化療有很多抱怨,謠言滿天飛,但化療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癌手段,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化療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已經擴散了的癌症之所以如此難治,就是因為癌變了的細胞都是你自身的細胞,兩者的差別非常小,很難通過化學手段加以根除。癌症專家沃格盧姆曾經在1945年時說過一句話:“那些沒有受過生化或者醫學訓練的人很難理解癌症為什麼那麼難以攻克,這就好比說要找到一種溶劑,只溶解左邊的耳朵,而不損害右邊的那隻。”

化療最早是美國軍方發現的,目的是為了對付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ALL)。這種病沒法手術,所以此前醫生束手無策。二戰時,為了防止軸心國率先使用化學武器,美國軍方專門成立了一個化學武器研究部門,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氮芥子氣。有個醫生髮現,人一旦接觸了氮芥子氣,3-4天之後白細胞的數量就會直線下降。兩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看到了這個報告,心想:既然氮芥子氣能破壞健康白細胞的繁殖能力,那麼它會不會也能殺死癌變的白細胞呢?這個問題的背景是:那時科學家對癌症瞭解很少,他們認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分裂的快,因此他們相信那些具有干擾細胞繁殖能力的藥物肯定能優先殺死癌細胞。

換句話說,化療的本質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聽上去似乎不太好,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殺死了更多的敵人,自己還是會受益的。

關於化療的第二大抱怨就是副作用太大,病人往往受不了。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化療遵循的是“一級動力學”(First Order Kinetics),也就是說,同樣濃度的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同樣比例的癌細胞,而不是同樣數量。比如說,某濃度的化療藥物能殺死99%的癌細胞,患者原來有10000個癌細胞,第一輪用藥殺死9900個,還剩下100個。第二輪如果還用同樣濃度的藥,也只能殺死99%,即99個癌細胞,最後還會剩下一個活的。按照這個理論,用藥時必須堅持大劑量,持續用藥,以及多種藥物同時進行,不能因為害怕副作用而在第二輪用藥時減少劑量。但這樣一來,副作用就會很大,病人只能忍受。

所有生命都是一次賭博,如果你得了厲害的癌症,這就意味著你賭輸了,只能認命,就別去抱怨發牌者了。


土摩托看世界

得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化療?

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沒辦法簡單地給出“要”或者“不要”的答案。

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人,在提問的背後,大約有兩層疑惑!

第二層疑惑:化療到底值不值?

先說第一層疑惑

答案非常明確,該!

癌症並不是不可治癒的!

美國公佈的數據,美國惡性腫瘤的總體5年生存率在65%以上。這65%存活了5年以上的癌症病人,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臨床治癒了的。

很多人又疑惑了,“這只是活過5年而已!以後還不是要復發轉移,還不是得死?”

瞧這話說得,誰能不死啊?

癌症為什麼只統計5年生存率這事兒,這裡不仔細展開。總之,為了評估療效,為了讓數據有可比性,我們必須制定一個標準,5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還是10年生存率?總之就是個評價標準而已。畢竟癌症有很多是無法治癒的,如果以都以治癒為標準,我們很難知道,這個人10年或者20年沒復發,是不是就真的不可能再復發,是不是就徹底治癒了。(雖然事實上,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但科學的事兒,不容半點主觀,一定是講客觀數據的。)

美國數據如此,中國數據如何呢?

說實話,中國惡性腫瘤的診治水平真的很落後,但是也並沒有落後到“得癌症就等於等死”的地步,中國惡性腫瘤的總體5年生存率大約在55%左右。

咱們再說說具體各種不同類型的腫瘤。

其實,咱們搞腫瘤專科的醫生,治癒的癌症實在是太多了,不計其數!但是咱們從來不吹噓,說什麼“xx神醫又治好了一個癌症晚期!”

但確實,有的癌症,即便是晚期也有可能治癒的。例如,卵巢生殖細胞腫瘤,惡性程度極高,通常發現都是晚期,但是該腫瘤對化療極其敏感,有部分患者單純通過化療就能徹底治癒。

而對於早期腫瘤,大部分早期的癌症,治癒率都非常高,您說,咱們時不時治癒一個早期癌症患者,這事兒咱們腫瘤大夫都不屑於提!

比如,宮頸癌Ⅰ期以內的,治癒率高到90%,而鏡下早期浸潤癌,治癒率接近100%,甚至還能保留生育功能。

再比如,子宮內膜癌,Ⅰ期的治癒率,也是非常高的。而由於子宮內膜癌很多因初發症狀及時診斷的,多半都是早期,因此子宮內膜癌的總體5年生存率會非常高,甚至被婦瘤科大夫譽為“好癌”。


例如,宮頸癌Ⅱa期以內首選手術,而Ⅱb期以上的就不能手術了,首選同步放化療。

內容太多,這裡就不細緻展開了!


第二個問題:化療到底值不值?

相比問這個問題的人,是聽過很多關於化療的負面信息。比如,傷身體嚴重,中國人最愛講究傷元氣什麼的,比如掉頭髮,比如嘔吐等。

事實上,普通老百姓對化療的直觀影響,只有掉頭髮,認為掉頭髮就很嚴重了。而對於“傷元氣”什麼的,其實他們完全不知道到底傷到哪兒,怎麼個傷法,具體什麼表現。

其實,相比於放療,化療的副反應真的算不得什麼,因為大多數化療藥物的化療副反應,都是可逆的,而放療的損傷往往不可逆,並且有終身劑量限制。而化療,只要病人的基礎狀況還好,可以反覆打幾十年。

單從這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化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

化療的可怕,源於何處?

首先,掉頭髮這事兒,很多人覺得可怕。實際上這是化療最不值得顧慮的副作用。頭髮無論怎麼掉都不是問題,醫生也不會因為病人頭髮掉了,就覺得化療副作用太大,醫生在評估副反應,評估病人是否能耐受化療這個問題上,從來沒有把掉頭髮這事兒放在眼裡。

並且,化療結束後兩三個月,頭髮就長出來了,新長的頭髮還更漂亮!

其次,化療給公眾造成不好印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個歷史原因。

過去沒有那麼好的抗副作用藥物,當中尤其是嘔吐反應。在格拉司瓊類的藥物問世之前,化療對於病人而言,可以說是生不如死。那嘔吐的感受,沒一個人受得了的。甚至很多病人形成條件反射,藥還沒輸,看見輸液的車來了,就開始吐了。

但是現在完全不同了,有了新一代的止吐藥物支撐,現在的化療病房,已經不再是一片哀鴻。相反,病房很安靜,很和諧。因為化療病房的工作都是流程化的,工作有序,自然就少了很多嘈雜。再加上病人副反應普遍不那麼重,這個世界自然就清淨了。

關於化療副作用,醫生最怕的莫過於骨髓抑制了,這個事兒可沒什麼感覺,但是卻能要命!病人一旦感染,很難控制,死亡率極高。而嘔吐,雖然病人主觀上很難受,但是因為嘔吐致命的實際上並沒有。

化療致命性的副作用,往往都不在病人的主觀感受上。

而現在,對於化療輔助用藥,化療期間,和化療後的保護措施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病人因化療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性命的概率已經很低了。

所以,關於化療可怕這事兒,已經是過去時了!


如果這個病,對化療敏感,毫無疑問,化療該做。為什麼不做呢?手術和放療是針對局部,而化療是針對全身。癌細胞是善於侵略的,有的細胞還善於長途奔襲,搞遠征。手術放療只能消滅大本營的敵人,而遠征在外的敵人,需要化療去消滅!

所以,化療如果有指徵做,該做,不要因為副作用而顧慮!畢竟,只要你想活,並想活得更好,更久,就應該積極面對這些現實!專業的問題,交給專業的人去思考和解決,拋開自己的顧慮,你只需勇往直前!


擅長婦科微創手術,腹腔鏡、宮腔鏡、經陰道手術等。

門診時間:每週五上午,下午。


郭大夫科普時間

得了癌症要不要化療?這個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


最後要看病人的身體情況,這也就涉及到所謂的化療副作用問題。由於化療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只盯著化療有效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的副作用,用得好,它就是治病工作,用得不好,則反而傷害病人。所以,如果經過上面兩點的評估,病人確實有必要化療,接下來要做的一件重要事就是全面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化療,也就是能不能面耐受化療,如果病人的身體太差,或者肝腎功能心臟不好,骨髓功能血象都不行,就不能化療。

總之,得了癌症要不要化療,既要看是什麼癌症,又要看是什麼分期,還要看病人的身體狀況等,根據這些情況綜合判斷決定。既不要誇大化療的作用,也不要簡單地盲目拒絕化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這是最基本的辯證思維。



腫瘤專科醫生




那麼,化療有哪些禁忌證呢?


1.患者身體情況太差或者年齡太大不能承受化療者。


2.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如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


3.早期癌症(如原位癌和Ⅰ期癌症)已經成功手術切除的病例一般不需要化療。






家庭醫生在線


深藍醫生

隨著化療藥物的普及以及大量循證醫學研究,腫瘤的化療類型也越分越細。化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根治性化療

有些癌症對化療藥物比較敏感,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早期患者可以通過單純化療就能夠治癒,此類型的化療即為根治性化療。

2.姑息性化療

3.術後輔助化療

4.術前化療(新輔助化療)

有些腫瘤灶太大難以實施手術,可以通過術前化療可以使病灶縮小,方便手術切除,或者使部分失去手術機會的病灶縮小後再獲得手術機會,同時還可以殺滅潛在的轉移病灶,降低復發轉移的可能。這種術前化療或者叫做新輔助化療已被證明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越來越多的應用於乳腺癌等惡性腫瘤。

5、腔內化療

腔內化療是一種局部給藥的方法,通過體腔內給藥(如腹腔和胸腔內給藥),使體腔內局部暫時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達到提高局部療效的目的。


百科名醫

這個問題問的太寬泛了,經常有病人問:“醫生我這個病要不要化療,需要化療幾個療程!”,“醫生我這個病能不能就化兩個。”“醫生,我聽別人說化多了不好。”“醫生,我是早期,是不是不需要化療?”

其實,是否需要化療以及化療的療程與腫瘤嚴重程度及腫瘤的類別有關。不同腫瘤化療療程也不同,即使是同一腫瘤,按照其嚴重程度,療程數也不一樣。

化療分為術後輔助化療和姑息性化療。

術後輔助化療是指:根治性手術後,根據術後的病理結果,病灶大小,是否有淋巴結轉移、神經侵犯、血管癌栓等高危因素,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術後的輔助化療,化療最好能在術後1月內開始,這樣療效比較好,但也要根據患者術後身體恢復的情況。一般常見的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四周期,小細胞肺癌六週期,消化道腫瘤如胃癌、腸癌一般六週期,乳腺癌一般化療六週期,三陰乳腺癌需要八週期。

當然,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複查情況及體質來決定是否化療以及化療療程,希望大家不要把化療妖魔化,保持科學的態度,尤其是網上信息混雜,眾說紛紜的時候,大家更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建議選擇有經驗的腫瘤科醫生決定是否行化療及化療方案。對於體質很差不能耐受化療的患者一般不考慮化療,對於化療不敏感的腫瘤,如肝癌,膽囊癌,胰腺癌根據評估其可能獲益情況酌情考慮化療。


胡洋

“大夫,我爸這個必須得化療麼?能不化麼,我怕一說化療他就該知道了……”

這幾乎是很多患者家屬的心聲,有時候他們擔心患者知道自己得癌的焦慮,遠遠超過了癌症本身給他們所帶來的打擊。

“大夫我爸這身體,化療他估計扛不住吧?”病人總是這樣試探性地問我。

這其實體現了患者對於化療的牴觸情緒,似乎化療在患者的心中就是脫髮、嘔吐、生不如死、人財兩空的來源。這種觀念似乎在國人當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也許源自影視作品,也許源自坊間傳說,因為每一個患者家屬,可能都沒有親身經歷過化療,甚至沒有親眼見過。

但是我們的影視作品幾乎無一例外地把身患癌症作為悲劇的一種基本套路,然後用化療的痛苦來彰顯主人公的頑強和愛人不離不棄的陪伴。

那麼查出癌症,到底該不該化療呢?

首先,什麼是化療呢?

化療本質上就是噴農藥,農民伯伯噴農藥的目的,就是為了殺蟲子。可是蟲子雖然和秧苗不同,但都是生物,這就面臨一個問題,農藥量小了,蟲子殺不死,農藥量大了,蟲子和苗秧苗一起死,所以才需要找到一個劑量,讓蟲子儘可能死,讓秧苗受到的傷害儘可能小。

但是,農民伯伯噴一次農藥就夠了麼?不是,要一波一波地噴。等蟲子長多了一波,噴死一波。所以才有了週期這個概念。但是農藥是殺不乾淨蟲子的,只能減小蟲子的數量到最低,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到底需要不需要化療?

要治病,先定性!

第一,腫瘤性質

癌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類疾病的合集。它至少包括兩大類:

所以確定了腫瘤的性質,才知道這種癌到底需要不需要化療。

第二,定分期

癌症早期不需要化療

癌症中期可能需要輔助化療

如果手術後發現是中期,那麼手術後可能需要輔助4個週期的化療鞏固一下。輔助化療的意思是,手術已經達到根治癌症了,但是可能還有殘餘的癌細胞,或者血液裡癌細胞的餘孽尚存,用化療可以讓這些細胞徹底失去再生的機會。

這時候家屬甚至可以和患者說,手術切乾淨了,但是再鞏固鞏固以後就不太容易復發就可以了。從科學上講,輔助化療可以提高肺癌患者5%-10%長期存活的比例,而在乳腺癌當中可以提高20%以上,所以需要根據病人癌症分期和身體的實際情況酌情考慮。如果病人身體能夠耐受,就鼓勵患者堅持做完,如果耐受得不好,就尋求醫生的幫助看是否見諒或停止。

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的意思,是在一些患者當中,先使用2-3個週期的化療,讓病變縮小,一方面可以讓腫瘤的爪子縮回來(之前的腫瘤可能已經牢牢地侵犯了重要臟器),提高手術的切除率,另一方面也能夠測試化療的效果,看手術後是否需要更換對腫瘤更敏感的化療方案。

解救化療

本文摘錄自即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癌症病人怎麼吃:西醫給您開方子》一書,作者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躍主任和王興醫師(狼醫生)。目前正在校稿中,敬請期待。

腫瘤學狼醫生

癌症患者該不該做放化療不能一概言之,總體上講臨床上超過一半的腫瘤病人都需要化療,除非那些對化療極端不敏感的惡性腫瘤病人,以及一些非常早期的惡性腫瘤病人。

除此以外,手術後的病人和晚期病人,都需要化療。癌症患者能行局部切除術的,那是最理想的。

隨著目前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藥物的不斷改進,放療、化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噁心、嘔吐、脫髮以及血細胞減少等副反應會越來越少。


醫聯媒體

得了癌症要不要化療?筆者有好多好多話想對提問的人說。因為,這個問題挺重要的,這裡面有很多的人文關懷的觀點需要溝通。

我在一次和別人閒聊中,知道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歪果仁,不幸患上肺癌,因為腦轉移,有輕微的運動障礙,但是不妨礙日常生活。這個歪果仁經過一系列的病理檢查和會診後,專家給的意見是:可以腦部手術,減慢運動障礙逐漸嚴重的趨勢,但是有一定的風險。也可以不行手術,但是疾病進展較快,可能導致癱瘓。有一點是不變的,患者肺癌晚期了,疾病會一直進展下去,直至死亡。這個歪果仁選擇了不動手術,日子照常過下去,該上班上班,想和孫女戶外活動就組織旅行。過了3個月後,果然病情加重了,腦轉移瘤加重了患者的運動障礙,導致他必須輪椅出行了。後來,他安詳的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家人常伴左右,過得沒有遺憾。

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作為家屬,能極力挽救親人的生命或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親人的生命,是家屬最大的心願。但是,家屬的心願,不一定是對親人最好的,可能會給親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家屬能做的,是常伴親人左右,讓親人心理上少些恐懼,少些壓力,少些面對疾病的孤獨。

當然,以上這種情況是是針對生存時間比較短,化療無法治癒、分期較晚的腫瘤患者。如果是像淋巴瘤、白血病、睪丸癌、絨癌等等這些對化療高度敏感的癌症,本來通過化療有可能治癒的,還是應該與患者多溝通,多讓患者瞭解自己的病情,積極化療。

化療的副作用有多大?這個就因人而異了。化療方案和劑量的確定,都是醫生結合醫療指南上的標準和患者的個體情況,再根據不同患者的身高、體重來確定的劑量,大部分患者都能承受得住,但是因為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個別的耐受不了的情況,例如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貧血;骨髓抑制比較常見,醫生均可以對症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