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我不是藥神》就是個“大騙子”,明明寫著是喜劇,卻讓我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感動,也可以給我們很多反思。這是一部十分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電影。在這樣的電影面前,一切以文娛為目的的片子霎時就變得“矮小”了,《爵跡》逃檔是正確的選擇!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幾乎可以斷言,這將會是一部評分極高的國產片,這也是一部少有的聊到了中國社會痛點的國產片,上映之後能夠會惹起普遍討論而成為一部話題電影。我看完之後的第一感覺是,我想把這部電影引薦給每一個朋友,每一個生過病的人,甚至是每一箇中國人。

本文有劇透,慎入,不過本片的關鍵不在劇情。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徐崢和甯浩監製,文牧野導演, 徐崢、王傳君、主演的喜劇片。故事圍繞一種高價抗癌藥和低價“假藥”展開。這裡的“假藥”有別於我們平常聽到的假藥,它和真藥有一樣了的療效,而且價錢廉價,只是途徑不合法。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徐崢的這張海報是不是挺有喜感,頗具“犀利哥”的風範。電影的主角叫“程勇”由徐崢扮演,絕對是一個社會人,也是一個loser。他是一家男性保健品店的老闆。店裡生意差,房租都交不起。老婆嫌他沒用跟了別的男人,想爭取孩子無奈本人條件太差。他還有一個得了重病的父親需求照顧,而父親的醫療費又貴的驚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上有老下有小,職業不光榮,人生無希望,還有一堆負擔.....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直到有一天,“關穀神奇”出現了。這是一個白血病患者,他希望程勇能“走私”一種印度的抗癌藥物。這種藥國內賣40000一瓶,而印度只需2000,利潤可觀。程勇剛開端是回絕的,無奈父親生命垂危急需用錢做手術,只好鋌而走險!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然後,他找了病友群的群主,一個兒子患了白血病的脫衣舞娘,來推銷這種藥。還找來了一個患了白血病的牧師做翻譯拿下了獨家代理,後來又找到了一個由於得了白血病離家出走的黃毛少年來幫工。由於價錢廉價,療效好,一時間玩的“風生水起”,幾個落魄之人憑仗“假藥”小賺了一筆,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電影的前半段看起來十分舒適,也確的確實是一部喜劇電影的樣子。別看這幾個人其貌不揚,還真的挺有看點,有幾處還特別燃。拋開主題不說,電影自身就拍的不錯。而且各位主演的演技那真的是“出神入化”,比方徐崢把一個“失敗的社會人”演的活靈活現,舉手投足之間讓人覺得,這就是真真實實的一個人。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由王傳君扮演的白血病患者雖然略顯猥瑣,但是他的演技讓人“驚豔”。他選擇這部電影而放棄愛情公寓是對的,因為他的層次已經遠高於肥皂劇演員。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還有周一圍扮演的警察,章宇扮演的黃毛,譚卓扮演的脫衣舞娘,楊新鳴扮演的牧師,每一個都是“戲精”。他們創造的幾個角色,每個都是有血有肉,有恐懼,有羈絆,有絕望,也有希望。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當然,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既不是喜劇元素,也不是演員們的演技,而是它拋出的問題留給我們的考慮,還有很多感人的小場景。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電影關於主人公程勇的塑造十分成功,這個人物在兩個小時中完成了人性的“三級跳”。 剛開始他買假藥只是為了賺錢使得自己解脫窮的窘境,他喜歡飆髒話,也會拿出一疊錢砸給別人,也會想睡一下“女下屬”,他們公司搞“團建”那一段十分嗨。

後來,“關谷”死了,程勇目擊了他醫治的痛苦(這一段不忍直視),決定迎風作案重操舊業,不過這次不是為了賺錢。他以本錢價把要藥賣給病友,這完全是出“良知”。

後來,印度神藥貨源被封,他以2000元去批發點收買,再以500元賣出,一個月本人倒貼幾十萬,這個人物霎時就昇華了。雖然賣“假藥”是不對的,但是他賣得是希望,救的是人命,這些事情本不該他做,但是他還是做了。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能夠就是“真實”,這種真實震撼人心。這個故事其實就是由真實事情改編,主人公叫陸勇,一個被稱為印度抗癌藥“第一代購”的人。他34歲被確診得了慢性顆粒細胞白血病,吃了兩年抗癌藥格列衛,破費56.4萬。後來他改用印度仿製藥,價錢只需1/20。他把這些藥引薦給其他病友,還幫助代購,後果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故事的一切來源是“藥太貴,病看不起”。這是多麼有現實意義的一個話題。如今的藥怎樣這麼貴!我也在公交上遇到過一個老奶奶她說一個感冒花了幾千塊錢,生過病住過院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病生不起啊”。而電影中那些白血病人那真是絕望,首先這種病自身就讓人絕望,不過讓他們最絕望還是那藥的價錢。有藥,沒錢,就得送命。

雖然說,醫者父母心,製藥也是為了救人,但是這種初衷,還有多少從業者銘刻於心?一瓶格列衛賣4萬塊,有幾個人擔負的起?就像片中的一個老奶奶說到:"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想活,不想死”作為老百姓,作為一個白血病人最簡單的一個信念就是“我想活下去”。

電影中有很多場景都讓人沉思。

程勇在找牧師的時候牧師說:“犯法的事情我不幹”,程勇說:“主說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雖然這一段是以偏喜劇的方式出現,其實這裡拋出了一個問題“法與命,哪個更大?” 假如違法可以救人命,而守法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人死去,該如何選擇?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而週一圍扮演的警察又給我們拋出一個問題,“人情和法如何選擇?”。 作為一個警察他必需嚴格執法保護法律尊嚴抓住買假藥的人,而作為一個人,良知告訴他這種“假藥”其實協助了很多絕望的人,抓了藥販,等於間接殺人。

由於藥品價錢太貴,病友們去醫藥公司門口抗議,負責人說:“我瞭解你們的心情,但是我們做的事情完全合法,你們再鬧,我就只能報警了”,病友說:“命都快沒了,我還怕你報警”。印度的藥價錢只需1/8,療效完全一樣,但是被認為是假藥,被正軌公司經過法律手段取締了。這又拋出了一個關於“商業利益和良知”的問題。一瓶藥賣4萬,是黃金做的麼? 痛宰走在絕望邊緣的人,“良知”不會痛麼?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電影中還有一個真的賣假藥的“楊教授”,這真是一個壞人,詐騙窮人和病人的錢,真的是沒良知。不過他被抓之後居然沒有供出程勇,而且反問警察,我救了這麼多人,我有錯麼? 他又拋出了一句經典臺詞:“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這道出了多少病人的悲傷啊!

其實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什麼叫“假藥”? 一個是4w一瓶,一個是500一瓶,療效卻完全一樣。明明可以治病,為何稱之為“假藥”!

國產電影一向拈輕怕重,主流電影都是以娛樂為主,我們經常感慨韓國放得開有深度,印度電影講了我們的故事,而這次《我不是藥神》終於認仔細真講了下我們的“痛點”。 電影並沒有去極端的揭露誰或者諷刺誰,片中的角色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大家只是立場不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覺得就是“有良知”!

《我不是藥神》雖然講了一個比較深刻的故事,但是同時充滿了“欣賞性”,他不刻意說教,也不沉悶,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共鳴,所以適合一切人觀看。 強烈引薦!!!

作為普通人生活在當下,或多或少都會面臨“養不起娃”,“讀不起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等問題。有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被解決,比如我們有了九年義務教育,我們有了醫保。但是有些問題還是“任重道遠”!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良心“電影,我想推薦給14億中國人!

希望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大家都看病不愁,買藥不貴,最好是不要生病,健健康康快樂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