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電影《葉問》海報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電視劇《李小龍傳奇》海報

詠春拳廣為大眾熟知,與電影《葉問》、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熱播密不可分。不過,仍有許多人不知道,影片裡慢中有力道、快中見功底、攻守同時的詠春拳出自福建。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

詠春拳是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五枚師太所創,距今有三百多年曆史。發揚於廣東,並在香港、臺灣逐漸開枝散葉至全世界。目前,其練習者超過一千萬,遍佈五大洲近八十個國家和地區,是中華武術在海外最龐大的單項武術組織之一,影響極為深遠。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人鄭祖傑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人鄭祖傑

近年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詠春拳在國內漸漸飄香。這其中,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人鄭祖傑功不可沒。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詠春拳宗師李小龍激起了無數習武愛好者們心中的功夫夢,也吸引了鄭祖傑醉心學習。不過,那時的福州卻找不到詠春拳的練習場所。詠春拳雖然為福建南少林五枚師太所創,卻在當地失傳了200多年。早在清朝的雍正年間,福建南少林被毀,民間武林高手被迫背井離鄉,詠春拳的高手也紛紛離開了福建。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第八代“指”字輩傳人鄭祖傑(右)

懷揣著詠春拳夢的鄭祖傑只能從書籍、電影上找到些許慰藉。直到1998年,國際詠春拳大師、祖籍福州長樂的鄭忠先生要回福州辦展的消息在報紙上公之於眾,這讓鄭祖傑看到了希望。他寫信自薦,希望納入鄭老門下拜師學藝。終於,在半年後如願以償成為第八代“指”字輩弟子。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鄭祖傑演示“木人樁法”

與其它有幾十套乃至上百套武術套路的拳法相比,只有三套拳法的詠春拳著實簡潔。不過,在其簡潔套路之下卻蘊含著“寸勁”威力與五枚師太至高的智慧、用心。鄭祖傑說,這套基於女性身體構造、適合女性演練的以弱勝強拳法,以“小念頭”為入門基本功,“尋橋”為中級套路,“標指”為高級套路,其器械主要有八斬刀、六點半棍和108式木人樁。其中,108式木人樁為福建傳統詠春拳所獨有。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108式木人樁

“祖師爺為什麼要用‘詠春’二字?因為這兩個字,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包含詠春拳的拳譜、拳理、拳形在裡面,代表了五枚師祖一生對中國儒釋道武醫文化的至高用心和智慧。”鄭祖傑說。

習武二十多年,鄭祖傑對詠春拳精髓的把握已經超越拳法的界限。在他看來,詠春拳簡單的拳法集合了諸多文化,同時蘊含了生活的哲理。例如“小念頭”, 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排除雜念,真切認識自我,按部就班、積少成多去沉澱,字裡行間都是智慧。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福州詠春拳傳習所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學習者背誦祖訓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學習者

在詠春文化展示中心裡,100多位弟子與學生每天到點都要上香祭奠五枚祖師,並背誦祖訓。儀式雖簡潔,但謹記祖師教誨,文武兼修是鄭祖傑對他們的基本要求。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鄭祖傑授課中

為推動福建詠春的傳承、重發詠春之光,這些年,鄭祖傑開辦詠春拳特訓營、傳習所,先後到警衛局、特種警察學院以及學校、機關單位等開展傳承活動,參加眾多活動彙報表演,廣受社會各界好評。2015年,詠春拳作為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年運動會開幕式千人表演項目,深受好評。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鄭祖傑帶學生參加第一屆青運會開幕式表演詠春拳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在第一屆青運會開幕式上展演

推動非遺進校園,鄭祖傑更是不遺餘力,他親自編了一套詠春拳廣播體操。目前,詠春拳“青少年傳承示範基地”相繼在福州一些中小學落地,下一步將向高校推廣。

「文化遺產在福建」詠春拳的前世今生

詠春拳“青少年傳承示範基地”落地福州

在鄭祖傑看來,在時代更迭中,福建傳統拳法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和大智慧,只有具備連貫性,才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