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現技術性反彈,創業板成領頭羊,三大理由牛市未來

A股在週五出現絕地反擊,三大股指全線翻紅,創業板指作為領頭羊更是大漲4%。出現這種情況我並不感到意外,在6月22日本號根據混沌交易法推斷“大盤將出現技術性反彈”,並在本週二文章中指出,大盤與上證50指數均跌到了關鍵位,創業板指還缺一口氣。週五,大盤與上證50均在深入“下跌區間”後,用急漲突破MACD底背離頸線位,觸發了混沌交易法之波段買點。創業板指距離關鍵位還差一點,其30分鐘指標形態提前發出信號,領漲板塊是我們的老相好軟件股。

在此,我的結論依然沒有變化,繼續維持6月22日的判斷:大盤將現技術性反彈,但不要奢望A股走牛。

第一,A股的技術性反彈已經展開,領頭羊是創業板裡的軟件股。由於大盤與上證50的量能在週五股指大漲的情況下並無明顯增長,唯有創業板指出現量價齊升,故,在接下來的技術性反彈裡,創業板依然是領頭羊,以白馬股、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指數是被動翻紅者,如果某一天上證50指數後來居上,要警惕反彈曲終人散。因為,上證50指數太消耗資金了。

對於創業板的技術性機會,我繼續維持《2018天下勢》之“追蹤解讀③”的觀點,推薦那三個方向。激進投資者重點關注前兩個方向,尤其是第一個方向,三個潛力股兩漲停,還一個上漲7%,說明這個方向是領頭羊;第二個方向的股票表現稍遜,漲幅均在5-6%區間;週末IPO與CDR均出現利好,這利好次新股;第二個方向裡有兩隻次新股要注意。保守投資者可關注第三個方向,旱澇保收沒問題。

第二,本次技術性反彈定性為“下跌途中的超跌反彈”,A股不僅沒有走牛的基礎,甚至連大級別的反彈也沒有。

原因何在?且聽我細細道來。

①本次大盤跌到關鍵位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導火索是政策安慰。政策安慰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央行口風略有變化,由此前的“合理穩定”改為“合理寬裕”,這說明央行由“全面擠泡沫去槓桿”改為了“定向爆破,定向輸血”。

定向爆破的是毒瘤,如影子銀行、P2P、房地產、虛擬貨幣、夕陽產業;你可以把“定向爆破”視為“暴力去產能”,在爆破後活下來的企業不得了,獨佔市場份額。但現在很多企業將痛不欲生,A股裡的質押爆倉與大手筆減持現象還會持續,這對A股大勢是利空的。

定向輸血的是小微企業、高科技產業,如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IPO與CDR均屬於定向輸血,當然,最大的定向輸血當屬央行定向降準。央行本次扣得轉變,意味著下半年還會定向降準,但你千萬別把這當成寬鬆的信號。

二是證監會本週末的行為十分溫柔。週五晚上破天荒的只核發了一家IPO企業批文,比以往雷打不動的兩家少了一家。讓其奇怪的是,這一次居然沒有披露籌資額,證監會葫蘆裡買什麼藥?上一次富士康批文也是沒披露籌資額,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巨無霸。這一次呢?難道減少IPO家數後,在籌資額上做補償?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噁心了。如果不是這樣,證監會也沒必要掩掩藏藏。

另外,對於市場傳聞“3000點以下不推CDR”,證監會的回應是“不對市場表現做任何評價,但是CDR工作會依然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和一系列規定依法推進”。這從側面坐實了該傳聞的真實性。這說明本輪反彈已經有了天花板,難以站上3000點。IPO消息是反彈裡的隱形炸彈,下週五的IPO批文會見分曉。

②A股整體的估值依然不夠底。我說的整體估值是指絕對估值,不是相對估值。在上週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時,有一種聲音很具有代表性:A股估值已經跌破前期歷史低點了。這說的是相對估值,相對估值沒啥意義,其作用如同前期歷史低點一樣,從來不是真正的底部。你看真正的大底部,哪一個不是深深跌破了前期歷史低點?

在絕對估值上,截止6月份,A股的平均估值是40倍;細分來看,創業板綜的PE是50倍、中小板綜的是30倍、中證1000的是27倍、滬深300的是12倍、上證50的是9.9倍。就拿最低的上證50來說,上證50裡的金融股佔比高達65%,除掉低估值的金融股,上證50的股指略等於中小創的40倍。如果你在單獨把白馬股的估值列出來,會發現白馬股才是A股最大的泡沫。這也是當初《2018天下勢》把上證50指數列為做空對象的原因之一。

單獨說A股也沒啥意思,如果與港股比一比,你會發現A股也不具備投資價值,因為港股裡同股同權互通的標的相對於A股標的,折價區間在20-50%;市值超過500億元的藍籌股,港股的平均折價為40%,像中信建投、中國銀河這種折價超100%的股票多得很。如果大牛市來了,港股與A股的折價應該迅速被抹平,否則抄底大資金都是大傻瓜。現實是,他們的折價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擴大,這說明外資在出逃,人民幣離岸匯率出現12連跌就是明證。

③外資出現了趨勢性逃離,在“保外儲還是保利率”裡,央行用了一種很複雜的方式,既沒有保外儲,也沒有保利率,其內心深處是既想保住外儲,也想保住利率。具體表現為:面對美聯儲的加息,不跟著加息對沖,而且還定向降準,這明面上“既沒有保外儲,也沒有保利率”,因為不跟著加息就是在傷害外匯儲備,定向降準加大人民幣供應又傷害了利率。正是由於這一行為,導致人民幣離岸匯率出現了12連跌,2018年上半年以來連人民幣兌美元的漲幅被全部吃掉。

央行這個行為,其實是想把外儲和利率都保住:只有保住了外儲,才保住了護城河;只有保住了利率,才能保住經濟在去槓桿時不崩潰。這兩個不可兼得的東西怎麼能都保住?央行的打算應該是:通過定向降準調節經濟修煉內功,這會導致逐利的熱錢出逃;於是高層先對熱錢蓄水池樓市交易進行限制,讓其變現的規模有限;再通過資本管制,讓出逃的力度有限。這樣賭的是:在外儲大傷元氣前調節好經濟。通俗的講,就是在敵人拆掉你家大門前,你躲在屋裡修煉好護體功夫金鐘罩鐵布衫。

對於股市而言,資金出逃是實打實的利空。未來股市出現大級別的反彈只有兩個條件:一是美聯儲停止加息(強盜停止攻擊你家大門),二是中國產能徹底出清、槓桿徹底降下來(你修煉好護體神功金鐘罩鐵布衫)。我覺得,第二點會先到來,這也是我看好2019年股市的原因之一,但現在去槓桿去產能正如火如荼,幻想A股走牛不切實際。

④A股換籌不夠充分,散戶的情緒不夠絕望。A股還沒有出現慘無人寰的主跌浪,太多的人對後市過於樂觀,以至於大盤每次停止下跌時,來自股市大V、財經媒體、散戶的抄底之聲不絕於耳。正式由於這些樂觀者的存在,導致超級廉價的籌碼遲遲沒有出現,從而導致有能力發起一波行情的主力沒有吃到足夠多的籌碼。

這樣出現的直接後果是:樂觀者在技術性買點出現後,會製造超跌反彈,樂觀者的籌碼消耗完後,市場會吞噬一切再度下跌,消滅這一批樂觀者;當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又會出現一批樂觀者抄底,市場反彈後重回下跌,再度消滅這一批樂觀者。如此反覆,直到絕大部分的樂觀者被消滅,直到絕大部分股民不再心懷幻想、絕大部分股民不再談論股票,真正的底部就來臨了。

當真正的底部來臨時,大部分人是不會相信的,當行情漲到一定程度他們才會動心,當市場漲到高位他們就瘋狂建倉了,他們搶完籌碼後無人來接盤,於是就高位站崗了,這就是所謂的“股市總是在絕望中見底,在猶豫中前行,在瘋狂中見頂,在幻想中下跌”,目前的市場處於“在幻想中下跌”階段。

綜上所述,A股出現技術性反彈,但參與者要且行且警惕;如果你對自己技術很自信,可以去玩一把,這賺的是對手的錢;如果你覺得技術欠火候,就沒有必要去趟這趟渾水,耐心等待趨勢性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