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可以控制嗎?

銀振冰

我是陸俊茜,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孩子有先天疾病,因此全家壓力比較大,愛人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暴露出情緒調節能力差的特點,我也嘗試了通過消費娛樂以及交流疏導的方式幫助減壓,但是效果不好。所以想知道:我的做法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減壓或者提升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妻的情況是否有精神上的問題?


我觀察和了解的一些情況如下:

一個是妻學歷低,並不喜歡聽理論性的東西。一個是現在處在一個長期持久的焦慮情緒裡(孩子的病在腦子裡,妻總是抱著一個短期根治的想法不願改變,而實際情況是長期都無法治癒)。再一個就是當處在焦慮情緒中時她自己走不出來。


陸俊茜回覆知乎089

你好,感受到了你的壓力以及你迫切想改變現狀的心情。從來信中看到了你目前狀況,“孩子有先天疾病......孩子的病在腦子裡”——這是不能改變的,“愛人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暴露出情緒調節能力差......處在一個長期持久的焦慮情緒裡”——這是能夠改變的,由於孩子的問題而導致“全家壓力比較大”。


因此你想通過幫助妻子控制焦慮情緒從而緩解大家的壓力。感受到了你的艱難“腹背受敵”,既要接受孩子的問題,又要想辦法調節妻子的情緒,要撐起家——這片天空,真的心力憔悴。

看到了你感受到妻子“當處在焦慮情緒中時她自己走不出來”,努力想通過“消費娛樂以及交流疏導的方式幫助減壓”,不得不說的是你是個好丈夫。


由於你感覺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因此你想到了藉助外力向我們求助。

信中提了3個問題,讓我們逐一來拆解它。


首先你問道“我的做法有沒有問題?”。可以說,你做得很好。通常很多不良情緒,如果能被充分表達和宣洩,往往就無害了。


這種表達和宣洩本身就有療愈作用。因此你通過“交流疏導的方式幫助減壓”做得很好。但是似乎你妻子還會繼續表達她的各種負性情緒使得你覺得做了那麼多努力卻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因此你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其實能做到有耐心地傾聽別人表達不良情緒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其次“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減壓或者提升人的情緒控制能力?”我想說就目前情況來看,傾聽、包容、接納其實對你妻子來說很重要。


你妻子目前“總是抱著一個短期根治的想法不願改變”,其實是防禦性的拒絕接受孩子有先天性的疾病這一事實。


其實她的內心是恐慌、害怕的。那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定的站在她的身邊,告訴她“別怕,我們一起”。

最後“妻的情況是否有精神上的問題?”。一般來說,每個人碰到事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焦慮或抑鬱的情緒,這很正常。


信裡沒有描述你妻子焦慮的症狀及出現這樣的狀態有多久了,不知道你妻子是否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吊膽;是否伴自主神經症狀或運動性不安;是否有社會功能受損。


如果以上有兩項情況符合且時間超過6個月了,建議你帶妻子到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去診斷。


我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給到你幫助?祝早日走出情緒的霧霾。


簡介:陸俊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醫學背景。在世態紛呈的環境裡,請記得不管經歷了什麼,我願意傾聽你的訴說,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你走出困頓。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因此情緒不是要控制,而是要管理情緒,我們如何管理情緒呢?

1、當有情緒出現時,深呼吸,讓自己冷靜;

2、覺察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出現。找到自己的認知思維模式,方法是:當有事情發生時,覺察馬上閃現的想法,這個立刻閃現的想法也叫自動思維。就是你的認知思維模式。

3、反觀我們生活中,有一個詞“應該”出現的頻率,一般“應該”的後面就是我們的認知。“應該”頻率越高,煩惱也會越多。

4、找到自己的認知模式後,去追根溯源,理清認知產生的根源,即發現情緒的產生往往不是對方與外界的問題,而是對方的語言或行為觸動了我們內心的情結而產生了情緒。

5、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積極情緒,比如幸福、快樂、自豪、滿意等,自然積極情緒多了,消極情緒就少了!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自我覺察、自我認識、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中!當我們慢慢了解了自己,逐漸完善我們的人格,我們更多體會的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就自然管理了情緒、不被情緒控制!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情緒是可以控制的,只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情緒的控制力是不同的。有人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另一些人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較弱而已。


情緒按照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狀態,這也是一種常規的劃分方式,心境就是我們平時所處在其中的一種情緒狀態,應激狀態就是遇到突發事件,特別是具有破壞性的事件時的情緒,這種情緒通常難以控制,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狀態。而按照情緒是來源可以分為原始情緒和複合情緒,原始情緒就是喜、怒、悲、恐、驚,而複合情緒就是焦慮、嫉妒、抑鬱等情緒。要是控制情緒,普遍的做法就是壓抑情緒體驗,然後通過認知層面的調整來接納這種被壓抑的情緒。


情緒的控制要輔以一定的行為

情緒和行為是相輔相成的,情緒影響行為,行為也能反過來影響情緒的表達。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很生氣的時候,覺得快要控制不住了,這時候可以馬上離開引發情緒的情景,然後深呼吸幾次,你會發現情緒就會得到有限的平復,而且,很多時候,事後會發現自己當時因為那樣的事情或者情景或者人生氣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行為。

有時候,如果不能很好的或者適度的控制情緒會讓人做出事後非常後悔的事情,到時候想彌補都非常困難。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要過度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會引發自己的情緒、心理問題,適度的情緒發洩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不倒翁小姐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崔春玉:

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這就是人的情緒和情感。情緒和情感是伴隨認識和意志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和體驗。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有的事情對我們有利,我們會很高興,身心都會感到愉悅;有的事情明顯的不利於我們,甚至嚴重損害到我們的利益,我們會感到憤怒、恐懼。在應激情況下機體的機能處於亢奮的狀態,一旦事情結束身心才能放鬆,長期應激狀態下機體的機能低下,會造成對許多疾病或障礙的易感,當再次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襲時,就會患病。

情緒和情感的影響,也會表現在行為上,當人處於積極的狀態時,他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態度變得和善,也樂於助人,勇於承擔責任;在消極情緒狀態下,人看事物問題容易悲觀,懶於追求,又更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俗話說衝動是魔鬼,人在衝動的情況下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悔恨終生。

其實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太過都會影響身體的機能,《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因此,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讓自己憤怒的事情時,要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平靜情緒,同時理清思路,有理有據的處理目前的情況,別讓自己失去理智的控制,待事情處理完成後,你會發現其實事情不向你想象的那麼糟糕。

世上有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性格,也會有一百種處理事情的方法,他的處事之道也許會與你的做人原則相悖,這讓你很不爽。求同存異,善莫大焉。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哲人說,如果不能改變風的方向,就要想辦法調整風帆;如果不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微笑著面對人生,做自己健康的管理者。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情緒當然可以控制!

病理性的情緒狀態

認知情緒

這類情緒問題往往就是我們說的容易被外界事物或人所影響,因為認知的不同,讓我們產生了情緒波動。為此,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ABC合理情緒療法,這一理論認為人們對外界事物或人的態度、看法,會讓人們產生不良情緒,從而導致一定的行為傾向。因此,只要調整對外界事物或人的認知,導向正向解讀,不良情緒自然會改變。

說得直白點,當情緒來了,無非是三種方式:

下策是通過控制自我、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把情緒壓抑下去。這樣的方式對於情緒感受不太強烈的情況下尚可操作,但對於脾氣大或情緒感受相當強烈的人來說,壓抑這種情緒就變得相當難執行,且長此以往,勢必影響自身健康,畢竟“氣大傷身”。

中策是把情緒用相對危害較小的方式適度發洩出來,不要把自己憋壞了。既然產生了不良情緒,其實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壓抑,對某些人或事產生的不良感受,如果不能及時發洩出來,還是會在今後持續醞釀,埋下不良禍根。既然如此,不如通過一些比較適宜的方式把情緒“放”出去。比如拳擊、跑步之類的運動,聽聽音樂或者找個地方大喊,這些方式既不會傷害他人,也不會傷到自己,相信這些方式,都會讓我們的情緒有所疏導。

上策則是徹底改變認知和經驗解讀。如果在產生不良情緒的源頭就改變它的認知,那麼同樣的事,以前我們會為此氣得不行,改變了認知之後可能根本就不會生氣,或者情緒波動會小很多,這從根本上讓我們真正做到了情緒控制。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熟人從對面走過來,你正想上去打招呼,對方卻視而不見,匆匆而過,你覺得熟人對你不夠尊重,內心十分不爽,甚至為此生氣。可如果告訴你,熟人因為孩子生病了,趕回家去照看孩子,根本沒注意到你,你還為此氣憤不已嗎?大概知道因由的你,氣一下就散了吧?為什麼?因為你知道對方不是對你故意視而不見,不是不尊重你。假如類似的事情,你多想想對方可能有自己的原因,而不是總把對方的行為解讀為針對自己,想必很多事就不會鑽牛角尖,情緒自然波動就小了。


情緒可以控制,只要我們認識它,瞭解它,學會引導它,自然就能控制得很好。當然,就認知而已,因為我們從小形成的思維模式很難改變,認知調整起來也就不能輕而易舉的改變,平時遇事還要學會多加練習,多學著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慢慢地,我們的情緒模式就會有所調整。


王培

首先我們要知道情緒是如何觸發的。

李小墨在《請停止無效社交》一書中提到:

我們的情緒觸發邏輯不是他人行為—情緒反應,而是他人行為—主觀想法—情緒反應。主觀想法就是我們解釋、判斷他人的行為的方式,它決定我們的情緒反應。

比如在工作中,因出錯被上司批評以後,有的人會因此連續幾天心情不好。表面上的邏輯是上司批評→心情不好。其實中間的主觀想法才是決定心情的關鍵,被批評的人如果主觀認為上司就是針對我,一點小事就批評,這個工作真沒勁,那麼情緒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被批評的人,能理性的分析下上司為什麼批評我,我在工作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以後該怎麼做等,情緒則不會受太大影響。
主觀想法不同,導致的情緒反應也不同。
知道了這個情緒觸發邏輯,我們才可以通過改變主觀想法,有意識的管理情緒。但是難點就在這裡,我們經常聽說,“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除非他願意”。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呢?

這讓我想到了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的一個心理學現象,即:習慣性防衛。當別人的觀點或言語,讓我們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挑戰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通過維護自己的觀點來維護尊嚴,而不是思考對方觀點的合理性。這就是習慣性防衛。
習慣性防衛就像一個開關,一旦被觸發,我們的心理就進入應激模式,進而引發一些列的情緒和行為。比如最常見的帶孩子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導致的婆媳關係是個永恆的話題。
奶奶們在養育小孩上有自己經驗和想法,並認為這些經驗是經過過時間考驗的,一旦被兒媳質疑,覺得尊嚴受到挑戰,立即觸發習慣性防衛,畢竟“我兒子不是被我養的好好的嗎?你憑什麼質疑我?“
兒媳則認為,婆婆的很多經驗都是過時的,有些想法更是不可理喻,第一次遇到時可能會溫和的提醒;第二次、第三次又發現婆婆與自己理念不合的育兒方式,主觀上會認為婆婆太固執了,不與時俱進,不懂得尊重自己。
同時觸發習慣性防衛的兩個人,埋怨、指責不可避免。

如何打破習慣性防衛呢?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提到的方法是,構建兩個底層心態。

第一個心態:綠燈思維。
我們先說下紅燈思維,回憶下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與朋友或同事談論一個問題時,各執己見,用語中充滿否定含義,如:“不是”,“你說的不對”,“你不明白”,“這種方法沒用”......等等。這種不加思考的否定他人,捍衛自己觀點的行為,就是紅燈思維的外在反應。

而綠燈思維,就是在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時,不要急於反駁,而是先理性的思考下,這個觀點是不是有道理,跟我的想法有哪些不同,這個角度看問題我之前為什麼沒有想過,有沒有可以借鑑的地方,等等。經過這樣一個思考過程,我們會更理性的看待別人的意見,會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世上的人和事。

第二個心態:學會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
我們要意識到一點,當別人在否定我的觀點,或批評我做的事情不對時,針對的是“觀點”或“事情”,並不是否定“我本人”。比如上司批評我們某件事情做的不好、做錯了,主觀上我們應該意識到,上司批評的是“事情”沒做好,而不是我這個人不好。
回到我們初始的情緒觸發邏輯上來,他人行為—主觀想法—情緒反應。
當建立綠燈思維,學會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後,我們可以對情緒觸發邏輯做一個升級改進,變為:他人行為—理性思考—情緒反應
學習理性思考很難,但這是我們一生的功課。經過理性思考後,我們的情緒反應會更客觀、平和,這樣才能掃開習慣性防衛的心理障礙,學會控制情緒。

繁花留雲

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特徵。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

情緒,意指情感及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

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內在的感受,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其外顯的行為或生理變化來進行推斷。意識狀態是情緒體驗的必要條件。


情緒是信心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信心中的外向認知、外在意識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種暫時的較劇烈的生理評價和體驗。

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併合理化之後的信念與行為。這就是情緒管理的基本範疇。

情緒管理,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並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現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均把情商及自我情緒管理視為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警惕你身邊的偽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最早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在1990年提出,本意指的是瞭解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和處理人際關係這五種能力的綜合,強調的是自我情緒控制。

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就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如果你身邊有人說,情商高的人就是社交高手,TA在討論的是偽情商。

生活中常見的偽情商還有以下這些表現:

1、 把積極樂觀當口號,行動上卻不思進取,根本沒有計劃和實施的能力,空耗了情緒和時間;

2、 事態順利時千好萬好,一旦有困難和障礙就躲開當縮頭烏龜;過分在意他人的情緒和意見,不敢解決問題;

3、 別人的看法即便沒搞懂也習慣性附和,甚至經常會引經據典地讚賞,行動上卻方向不明——他們壓根還沒搞清楚東南西北;

4、 雖然善於哄人開心,也常常做到了,卻也常常弄得自己很鬱悶——連自己的需求都還沒搞懂,卻勉強去照顧他人的需求,自然不會達到理解情緒及獲取幸福的目的;

………


Tara陶思璇的陶花源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我覺得可以按照這個步驟:

1、什麼是情緒?

2、情緒如何組成的?

3、情緒是能控制嗎?

第一個步驟:回答什麼是情緒?情緒人人都有,形形色色,情緒不是情感,有些學者把情緒當作情感的一部分,我不苟同。我認為情緒和情感還是差別很大的,不是一回事兒,情緒更傾向於即時的主觀感受,來去比較自由,不太穩定,情感更傾向於比較豐富持久穩定的主觀狀態,情緒是因為人對某種事物或者人有了主觀認知後,在經驗層面的體驗,糅合了個人主觀的感覺、個體思想和獨有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

第二步驟:回答情緒如何產生的?其實關於“情緒”的概念,不同流派的心理學家還有哲學家已經辯論了130多年了。但都承認情緒是由以下三種成份組成的:1.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2.情緒涉及有意識的體驗。3.情緒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對外界事物的評價。

3、情緒是能控制的嗎?

有關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蠻挑戰的!不是嗎?書店裡的暢銷書還少嗎?不都是關於《情緒管理》,既然情緒都是可以管理的,這個邏輯導致情緒必然是能控制的!

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

有關情緒的理論太多了,例如認知學派的『詹姆士—蘭格的情緒理論』『阿諾德“評定-興奮”說』 『沙赫特的兩因素情緒理論』 『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還有分化理論,例如就是現在廣泛流行的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因為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試而被考生廣泛推崇。

情緒常產生於人們對環境的評價方式和反應方式。如果按照情緒ABC理論,人們對環境的評價方式即B,人們對環境的反應方式即C——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這些好像都在解釋情緒師能控制的。。但是這些都繞不過去一個部分就是人的“認識”或者“動機”,如果認識和動機都是在意識層面還好說。如發生在潛意識層面就不好講了。。畢竟潛意識不是被人能控制的!也就是說情緒不是能控制的!

以上!


曹暉

我們習慣把自己的情緒掛在臉上,甚至表現在肢體語言上,當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旁人,影響到身邊的時候,我們就會進入一個可怕的循環。

管理情緒越來越重要!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負面情緒,反被負面情緒控制,那麼說明你已經失去了一個核心競爭力。甚至極大可能因為情緒的爆發擾亂自己正常的生活。

不妨先試試以下幾點:

自己同自己溝通,這非常重要,體驗自己真實的反映,並且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發生。

對問題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分析,想明白為什麼會出現令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分析清楚原因。

努力地開解自己,告訴自己無需為別人錯誤而懲罰自己,要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大發雷霆,那簡直在浪費生命。

反覆地告訴自己,我不要生氣,我要心平氣和,我要心情愉快,我不能自己傷害自己。

去做一些令自己感到高興的事情,比如和愛人一起看場電影,和朋友一起吃頓美食,或者買一束鮮花

“負面情緒”帶來的後果既是“抱怨”,有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別人的態度太冷漠、情緒太不好,卻不知你自己是對方最好的鏡子。如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不妨問問自己做了什麼。經常“情緒”失控很可能讓你失去很多,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你退縮得越多,能讓你喘息的空間就越有限;日子不是用來將就的,你表現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東西就會離你越遠。

當情緒爆發的時候,一定要試著自己保持“微笑”,微笑是最有效果的精神良藥,微笑會使你自己感到溫暖,懂得對自己微笑的人,他的心靈天空將隨之晴朗;懂得對生活微笑的人,必將會擁有美麗的人生。

當我們以後在遇到令自己抓狂的事情時,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試一試,控制好情緒也是需要練習的,當它形成習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情感微訊

你好,我是白小恩,恩恩醫生助理。有抑鬱焦慮,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可以關注恩恩醫生。

恩恩醫生先講一個和情緒控制有關的小故事。
從前有個犯人,一審被判死刑二審終了之際….
法官問犯人:”你還沒有什麼要說的?”
他回了一句:”靠!”
法官一聽大怒,於是訓斥了他十幾分鍾….
犯人靜靜地聽完之後對法官說:“法官大人,您是個受過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聽了我一句髒話也會如此動怒,而我只有國中畢業,當我看到老婆跟別的男人在床上,於是我一氣之下,就將他們殺了!實在是當時太沖動,無法剋制自己情緒而造成的。”後來,這位犯人從死刑被改判無期徒刑…


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情緒的控制人的情緒控制能力與學識高低並無直接關係,人在憤怒的,常控制不住”力道”,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提高情緒自制力”。

情緒智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感知、運用、理解和管理情緒。這些能力能讓我們更靈活適應性更強,且在情感上更為成熟

首先,你要學會認識到情緒的客觀性。人往往會把情緒認同為"我"。但情緒其實是一種生理反應,必然會自然消散,可以類比受傷的疼痛感。理想的狀態是,脫離情緒就像脫掉外衣,它就是外物。情緒也是有一定的週期和潮汐。比如這段時間你的生活比較平靜,你的情緒也是穩定的波浪線,但是當你的生活中遇到讓你惱怒的事情,你的情緒肯定會受到影響。認識到情緒的客觀性,並不可能讓你一夜之間成長為一個初變不驚的人。但是可以讓你逐漸和情緒和平相處。他來的時候你可以知道,你也知道他的去時。有時候等待就是最好的和解方案。

歷練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質就是脫敏訓練。脫敏訓練帶有漸進機制,也帶有技術性,練習機制,所以非常實用。不管同意不同意行為療法,但是關於脫敏訓練,各個流派的心理醫生大致都是認同的。情緒,其實也是「身體反應」一種。

以合宜的方式紓解情緒 

紓解情緒的方法很多,有些人會痛哭一場、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訴苦一番、另些人會逛街、聽音樂、散步或逼自己做別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飈車。要提醒各位的是,紓解情緒的目的在於給自己一個理清想法的機會,讓自己好過一點,也讓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對未來。

長時間,折磨式的運動

能在很大程度內,提升你「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這是某一個流派的「問題心理矯正」辦法 ,最好的例子,是在處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很多問題青少年,有嚴重的情緒失控問題,講大道理,無一毛錢用處。

拉出去跑上五千公尺,跑上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


恩恩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主要為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在線諮詢、購藥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