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全力打造生態建設的「園林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蘭察布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自治區園林縣城”為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打造“人在景中、景在園中、園在城中”的城鎮園林格局,構建起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人民更開心的生態宜居環境,曾經沙進人退、滿目瘡痍的北方小城在短短數年之間蛻變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塞外綠色山城,給世代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人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激情。

“園林名片”向世人展示綠色新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園林建設資金約118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鎮綠地面積達到12377.5萬平方米,全市共有公園73個,總面積2431.2公頃,其中中心城區公園18個,其他旗縣市公園55個,廣場44個、街頭綠地102處、防護綠地72處、生產綠地28處。

與此同時,中心城區通過不斷調整樹種結構,增設花雕、花架、花壇等景觀設施,形成集綠芯、綠廊、綠帶於一體的城市園林體系,共栽植各類樹木3000多萬株(叢),是建國60多年來植樹造林累計總數的6倍,累計投入園林建設資金80億元,建成區綠地率由32.8%上升到36.82%,綠化覆蓋率由36.3%上升到4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1平方米上升到28.6平方米。

2012年我市被評為“自治區園林城市”;2014年我市中心城區“三山兩河”綠化工程被自治區政府評為“自治區人居環境範例獎”;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被譽為建在玄武岩上美麗的園林城市;2015年豐鎮市成功創建“自治區園林城市”;2016年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和涼城縣成功創建“自治區園林縣城”。2016年市園林局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聯合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國家級榮譽稱號,霸王河公園入選國家溼地試點公園;2017年察右前旗成功創建“自治區園林縣城”,中心城區白泉山生態修復暨公園建設項目被評為“自治區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市園林局被烏蘭察布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園林名片”向世人揭示綠色工程

為了使綠色成為城市的主基調,面對自然條件差、綠化難度大的核心難題,我市著力打好“山水綠”三張牌,重點實施了城市“四綠”工程。

建設富有活力的城市“綠肺”工程。中心城區在2011年全面啟動了“三山兩河”(三山:白泉山、臥龍山、老虎山,兩河:霸王河、泉玉嶺河)生態建設工程,充分利用了“三山兩河”天然地貌,全面打造“顯山、露水、透綠”的城市生態景觀。由於中心城區大部分坐落在玄武岩臺地上,土層薄、肥力差,為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整地過程中採取“挖大坑,換客土”方式,在樹種選擇上,根據氣候特點、立地條件和水資源條件,優選鄉土樹種和馴化樹種,在樹種搭配上,採用喬灌草結合,切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實現了“石山變土山,土山變綠山,綠山變景觀”,使城市周邊受損棄置地得到有效生態修復,生態與景觀恢復率達到84.9%。老虎山生態公園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自治區重點公園,霸王河生態公園被評為自治區AAA級旅遊景區。“三山”矗立,“兩河”蜿蜒,不僅成為烏蘭察布的綠色地標,更形成城市“綠肺”,滋潤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城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市整體形象明顯提升。

構築“有路就有樹”的城市“綠網”工程。道路綠化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中心城區東、南、西、北四個出入口的綠化美化,對境內的110國道、G6高速、G55高速等重要通道進行了全程綠化;對察哈爾大街、杜爾伯特街、滿達街、曙光路等40餘條城區主要街道進行了高標準綠化和老城區行道樹的補植工作。各旗縣因地制宜,對城鎮出入口及立交橋進行景觀綠化,基本形成了步步見綠、路路有景、景隨步移的園林綠化格局。

打造以單位和小區建設為重點的城市“綠園”工程。以滿足市民“看到綠色、聞到花香、享受綠蔭”為出發點,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了“園林式單位(小區)”創建評比活動,評選出市財政局、維邦世基小區等38個園林式單位和34個園林式居住區。同時,組織市區兩級機關單位對中心城區553個小區進行了包聯,積極開展宅旁綠化、停車場綠化、屋頂綠化等多種形式的綠化,城市公共設施綠地達標率96.24%,小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建設以城市周邊防護林為重點的“綠環”工程。加大城郊的綠化美化力度,先後建設了中心城區臥龍山防護林、霸王河防護林、察右後旗杭寧達來生態園、集寧區和商都縣軍民義務植樹基地等,為城市築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

“園林名片”向世人昭示綠色成效

經過短短几年的建設,中心城區平均風速由原來的3.7m/s減低至現在的1.5m/s,儘管有大風天氣出現,只是有風無塵,給人帶來危害的沙塵暴天氣基本絕跡。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3.28%,氨氮同比下降1.39%,二氧化硫同比下降1.5%,氮氧化物同比下降8.2%,考核排名在自治區12個盟市中名列第三。

隨著我市園林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烏蘭察布市城市風貌和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質的飛躍,相關區域已經成為重要的旅遊休閒勝地,特別是烏蘭察布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草原避暑之都”、“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城市”以來,烏蘭察布市、中心城區在自治區,相鄰省區,甚至在全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中心城區每年接待遊客達到數百萬人次,並且每年以約20%的速度遞增。

成績固然喜人,烏蘭察布卻從未停下追求卓越的步伐。市委、政府正領導全市人民沿著建設城鄉共榮型、經濟高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型社會的發展道路闊步前行,加快完成打造蒙晉冀長城金三角、融入京津冀和對接俄蒙歐“三篇文章”,將烏蘭察布建設成為適宜人居、適宜創業、發展迅速的首都後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