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台湖镇的外郎营村和玉甫上营村作为典型,前两天上了北京电视台的

《北京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近年来,台湖镇全方位建立和落实“街巷长”制,整体提升了街巷胡同环境和功能品质!而这两个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州小布这就带您进村看看去↓↓↓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去年4月,通州区台湖镇响应市委号召,成立了环境建设办,建立了“街巷长”制度——422名街巷长正式走马上任,他们手里攥着“集结哨”。

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随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该镇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外郎营村

“‘街巷长’制度建立后,我们在招募街巷长的同时,还根据地方志、村史,为全村21条街巷进行了规范命名。

跟随外郎营村总街长、党支部书记汤秀双走在村中,通州小布发现——

茂源街、紫云街、沃母街……村里的每一条街巷,不仅有着典雅的名字,而且还十分整洁。

大家印象里堆放在农村房前屋后的杂物,已经被盛放的鲜花所取代。↓↓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街巷有了规范的名字,街巷长打理起来方便得多,也高效得多。”

汤秀双说,现在街巷长发现杂物需要环卫清理,直接报告街巷名就可以了。而在此前,因为许多街巷没有名字,环卫人员也大多不是本村村民,找到问题地点常常要费不少力气。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工作在乡村的街巷长们,打理街巷各有各的办法——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街巷长在巡查街巷过程中,发现环境问题就直接拍照发到群里,同时发送问题地点的定位。

保洁队长收到消息后,就会派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清理完毕后会再拍一张照片发到群里进行反馈。

发现其他“城市病”也是如此——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在群里随时待命。

通州小布了解到,台湖镇“街巷长”工作制实行三级责任体系。

第一级,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全镇总街长。

第二级,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所在村总街长。汤秀双和赵月忠,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三级,由村内的党员,担任其居住区域附近的街巷长。刘万军就是其中之一。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此外,每条街还成立了自治共建理事会——

理事会成员由所在街巷附近的党员、居民代表、商户企业代表组成,并选举出秘书长,每周组织召开一次例会,及时与街巷长沟通。

按照规定,街巷长每天巡查不少于1次,理事会秘书长每天巡查不少于3次。

全市榜样!通州这俩村上了北京电视台新闻!

不仅如此,台湖镇还对422名街巷长的工作进行日查、周报、月评、季考核。

镇党委每周召开专题会,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街巷长问责,对表现突出的则实行表彰和奖励。

“‘街巷长’制度不仅是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基层党支部掌握本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信息平台。

台湖镇镇长曹东波表示——下一步将把村内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市政设施、便民服务等各项工作,都纳入到“街巷长”制度中开展,使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