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台新聞!

臺湖鎮的外郎營村和玉甫上營村作為典型,前兩天上了北京電視臺的

《北京新聞》,進行了專題報道!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近年來,臺湖鎮全方位建立和落實“街巷長”制,整體提升了街巷衚衕環境和功能品質!而這兩個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州小布這就帶您進村看看去↓↓↓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去年4月,通州區臺湖鎮響應市委號召,成立了環境建設辦,建立了“街巷長”制度——422名街巷長正式走馬上任,他們手裡攥著“集結哨”。

一旦在基層發現問題,隨時召集相關職能部門處理。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該鎮環境有了顯著提升。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外郎營村

“‘街巷長’制度建立後,我們在招募街巷長的同時,還根據地方誌、村史,為全村21條街巷進行了規範命名。

跟隨外郎營村總街長、黨支部書記湯秀雙走在村中,通州小布發現——

茂源街、紫雲街、沃母街……村裡的每一條街巷,不僅有著典雅的名字,而且還十分整潔。

大家印象裡堆放在農村房前屋後的雜物,已經被盛放的鮮花所取代。↓↓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街巷有了規範的名字,街巷長打理起來方便得多,也高效得多。”

湯秀雙說,現在街巷長髮現雜物需要環衛清理,直接報告街巷名就可以了。而在此前,因為許多街巷沒有名字,環衛人員也大多不是本村村民,找到問題地點常常要費不少力氣。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工作在鄉村的街巷長們,打理街巷各有各的辦法——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街巷長在巡查街巷過程中,發現環境問題就直接拍照發到群裡,同時發送問題地點的定位。

保潔隊長收到消息後,就會派最近的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清理完畢後會再拍一張照片發到群裡進行反饋。

發現其他“城市病”也是如此——工商、食藥監等部門在群裡隨時待命。

通州小布瞭解到,臺湖鎮“街巷長”工作制實行三級責任體系。

第一級,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全鎮總街長。

第二級,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所在村總街長。湯秀雙和趙月忠,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三級,由村內的黨員,擔任其居住區域附近的街巷長。劉萬軍就是其中之一。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此外,每條街還成立了自治共建理事會——

理事會成員由所在街巷附近的黨員、居民代表、商戶企業代表組成,並選舉出秘書長,每週組織召開一次例會,及時與街巷長溝通。

按照規定,街巷長每天巡查不少於1次,理事會秘書長每天巡查不少於3次。

全市榜樣!通州這倆村上了北京電視臺新聞!

不僅如此,臺湖鎮還對422名街巷長的工作進行日查、週報、月評、季考核。

鎮黨委每週召開專題會,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街巷長問責,對錶現突出的則實行表彰和獎勵。

“‘街巷長’制度不僅是環境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基層黨支部掌握本村各項工作的重要信息平臺。

臺湖鎮鎮長曹東波表示——下一步將把村內交通秩序、綠化管理、市政設施、便民服務等各項工作,都納入到“街巷長”制度中開展,使鄉村治理更加精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