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文 / 赤葉青楓

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上,有一部華語片大放異彩。在沒有一線明星名導加盟的情況下,它一舉斬獲了新浪潮競賽單元KNN觀眾選擇獎,而且還是此次電影節唯一獲獎的華語片,這便是85後新銳導演周全執導的長篇電影處女作《西小河的夏天》。

所謂“西小河”,其實是紹興市西小路歷史街區內的一條小河,全長約700米。河岸之上,有多幢明清時代留下來的臺門(注:在紹興,對於舊時具有一定規模、封閉獨立的院落統稱為“臺門”,如同北京的四合院,是當地極具特色的傳統民居。),而《西小河的夏天》講述的就是紹興古城中一幢老臺門裡三代男性相互交織的成長故事。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故事的時間背景設置在了1998年,因此影片除了溫情再現當年紹興“臺門”內外濃郁的生活氣息外,還將第16屆世界盃、經典歌曲《相約1998》、下崗改制等幾代國人共同的年代回憶巧妙地融入進了片中大小三位男主的生活經歷之中:

少年顧曉陽(榮梓杉飾)熱愛足球,視皮耶羅為偶像,為了一睹世界盃比賽盛況,不惜半夜和鄰家爺爺(顧寶明飾)一起偷溜去酒吧看電視;父親顧建華(張頌文飾)身為小學教導主任,為人平時古板嚴肅,然而遭遇中年危機的他情不自禁被學校新來的實習老師小沈(董晴飾)所吸引,繼而相約在舞廳之中隨著《相約1998》的音樂翩翩起舞;鄰家爺爺看似性情古怪,實則和藹可親,剛正不阿,因為之前上了一輩子班的老廠面臨巨大改革而與收購廠內機器的兒子發生了激烈衝突……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以上這些極為接地氣兒的點點滴滴,當時只道是尋常,實則是以小見大,呈現的是一個逝去時代細膩影像化的藝術縮影。與此同時,又較為難得的沒有刻意煽情及懷舊,只是娓娓道來一段如煙過往,再加上紹興那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如畫風景和秀美詩意以及優美動聽的越劇的渲染映襯,從而令這個追憶江南似水流年的故事更顯靜水深流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不僅僅是一部情懷之作,它還較好表現了三代男性各自的煩惱與成長。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顧曉陽的煩惱是少年人特有的迷茫。小夥伴之間的矛盾、足球夢被父親的無情打壓、父親的出軌秘密、鄰家爺爺的意外突然離開……樁樁件件,足以令年幼的他不堪其憂。而他也通過這些事情漸漸明白:有些事譬如友情,能一笑泯恩仇;有些事如參加校足球隊的選拔,他盡力爭取或許還有希望;而有些事譬如大人的事,他則無能為力,只能順其自然。能“明白”這一切,對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父親顧建華的煩惱來自中年危機。瑣碎平淡的家庭生活、缺乏共同語言的妻子(譚卓飾)以及枯燥無聊的工作等令他感到苦悶壓抑,年輕貌美的實習老師小沈的到來如同一縷春風令原本已油膩中年的他心湖蕩起漣漪,一時間似乎找回了年輕時候的激情與活力,而之後綺夢破碎,家庭矛盾爆發,升職意外落空……則又令他備感受挫。而正是這些挫折令他認清了現實,選擇了接受,從而獲得了成長。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鄰家爺爺的煩惱來自父子之間的矛盾。他的喪孫之痛及故土難離是他與兒子、兒媳之間家庭關係失和的最大症結所在,但是逝者已矣,生者還在,搬家與子女同享天倫是年邁的他不得不做的一個選擇。這種放下與妥協之於這位老人而言,是無奈,亦不失為一種成長。

這些極具代表性及典型性的不同年齡段的“煩惱”與“成長”匯聚在一起,折射出的是富有中國特色的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人生百味,而且不受年代所限。

《西小河的夏天》:追憶江南似水流年,聚焦三代男性成長

最後說一句,雖然《西小河的夏天》這部電影是以男性為主,飾演鄰家爺爺的老戲骨顧寶明老師演技炸裂,堪稱“戲柱”,不過片中譚卓飾演的妻子一角亦並非花瓶,她將一個越劇名伶臺上的忘我,生活中的婆媽,面對丈夫疑似出軌行為的大智若愚,以及面對情敵時淡定從容、舉重若輕的“正室”氣度俱演得入木三分,為此片增色不少,故而非常值得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