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親手毆打百姓;杜甫喝醉登牀罵人

寫下大量愛民詩篇的白居易親手毆打百姓?顛沛流離、憂國憂民的杜甫會耍酒瘋?是的,你們沒看錯,他們的確做過。有沒有顛覆大家的認知?

白居易毆打百姓

  • 白居易也曾“高考移民”

什麼是高考移民?就是遷移戶口,去異地甚至異國參加高考。中國各地教育資源不平衡,某些地區教育條件好,學生普遍素質較高,這些地區錄取分數線就相應升高;另一些地區教育差,錄取分數線也低。所以有人藉助各種關係,在教育質量高的地區上學,卻在錄取分數低的地區考試,這被稱作“高考移民”。

白居易曾親手毆打百姓;杜甫喝醉登床罵人

除了“國內高考移民”,還有“國際高考移民”。由於中國對外國留學生有優惠政策,所以一些考生利用資本優勢加入外國國籍,然後回國參加高考。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這些行為都大大損害了正常考生的權益。

其實,“高考移民”並非現代產物,而是古已有之。在古代,科舉考試也會根據各地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分榜錄取。比如在明朝,就分“南榜”和“北榜”,南方、北方分開錄取。這就給了一些人操作的空間,他們假造異地籍貫參加考試,這叫作“冒籍”,是犯法的。唐朝的白居易也曾“冒籍”科舉。

白居易曾親手毆打百姓;杜甫喝醉登床罵人

宣城

白居易出身中、小官僚家庭,祖籍山西太谷,生於河南新鄭。他的父親曾任彭城縣令,後因功擢升徐州別駕。如果白居易要參加科舉,也應該在徐州或太原府。然而,白居易都沒有,他是在安徽宣城參加州試,又經宣城太守推薦入京應試。這就是“冒籍”了。不過,這也是唐朝科舉制度決定的,唐朝科舉需要有名望的人推薦,正好白居易的叔叔白季康與宣城太守崔衍相熟。(貞元十五年秋,予始舉進士,與侯生俱為宣城守所貢--送侯權秀才序)

  • 白居易毆打百姓

最初,白居易被授予校書郎,不久轉任周至縣尉。當時,有一項政策叫作“和糴”。和糴,是政府出資向百姓購買糧食。這原本是良策,一來國家充實府庫,二來百姓不必受商人盤剝。但是,中唐以後,政府不再以公正價格購買糧食。和糴,就成了強掠民財的苛政。

白居易就負責“和糴”。白居易在《論和糴狀》中說:“臣久處村閭,曾為和糴之戶,親被迫蹙,實不堪命,臣近為畿尉,曾領和糴之司,親自鞭撻,所不忍觀。”白居易也曾是“和糴之戶”,受過和糴之害;但當他做了縣尉,領受和糴的差事,又對不願和糴的人家“親自鞭撻”。

白居易曾親手毆打百姓;杜甫喝醉登床罵人

不過,白居易還是有良心的。他在鞭撻的同時,不忍心看受鞭撻的人,而《論和糴狀》這篇文章也正是為了揭露和糴之害。此時的白居易,剛剛做上管民的官,或許還不能完全體會民生疾苦,畢竟他出身官僚家庭。但此時,他在詩中,對此已有反映。比如,《觀刈麥》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杜甫耍酒瘋

  • 宦海浮沉

杜甫也是官僚家庭出身,少年時非常狂放,喜歡議論天下大事。他曾經和李白、高適一起遊歷,飲酒酣醉、談古論今。只是因為李林甫嫉賢妒能,杜甫屢試不中,客居長安十年一事無成。後來,杜甫的文章被唐玄宗看重,才做了個掌管倉庫的小官。

白居易曾親手毆打百姓;杜甫喝醉登床罵人

安史亂後,唐玄宗逃往四川,杜甫避往江南。唐肅宗稱帝后,杜甫前往投效,路上被叛軍抓住。幸好杜甫只是小官,叛軍不重視,讓他找到機會逃掉了。杜甫被授予左拾遺,不久因為給房琯求情被貶到華州。《三吏》、《三別》就是杜甫在前往華州途中的見聞。

關中鬧饑荒,杜甫辭官。後來朝廷又徵召他,但他沒到職,而是投奔了劍南東、西川節度使嚴武。嚴家與杜家為世交,所以嚴武對杜甫很好,向朝廷推薦他為節度使參謀兼檢校工部員外郎。

  • 杜甫罵人

嚴武到杜甫家中,杜甫經常不戴帽子與之相見(戴帽子是禮儀,不過也可以視為親近)。杜甫去嚴武家中喝酒,經常醉了以後登上嚴武的床,瞪著厭惡道:“嚴挺之有這樣的兒子。”嚴挺之是嚴武的父親,當著兒子這麼說就很不尊敬了。嚴武對此的反應在《新唐書》與《舊唐書》中並不一致。

《新唐書》中,嚴武很生氣,要殺杜甫。嚴武召來兵卒,正要出發,左右告訴了嚴武的母親。嚴武的母親趕來力勸,救了杜甫的性命。

而在《舊唐書》中卻記載,嚴武對杜甫的狷狂“不以為意”。嚴武去世後,杜甫無所依靠,只能投奔時任蜀州刺史的好友高適。還沒趕到,高適也去世了。


看來,不能只從詩詞中認識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