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是怎麼得來的?

背影64768782

結腸癌屬於大腸癌,是非常常見的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根據統計該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均較高。雖然在世界範圍內看,我們所處的亞洲屬於發病率較低的地方,但是單從我國自身看,近些年發病率是明顯上升的。僅在2010年,單年新發病人數就接近30萬,死亡人數約15萬。

結腸癌是怎麼得來的?這個問題實際就是問該病的發病因素。有關其發病因素,我們從以下幾方面看。1.飲食因素。現代人生活越來越富足,飲食檔次越來越高,高脂肪的攝入,纖維不足的情況嚴重影響大腸癌的發生。2.自身腸道問題。腸道內的菌群紊亂、腸道內腺瘤(≠結直腸息肉,結直腸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各種慢性直腸炎。3.遺傳學因素。尤其是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4.長期吸菸或者肥胖者,尤其是年齡≧50歲。5.長期排便習慣、便質不正常。6.長期壓力過大,情緒消極,精神壓抑者。

通常該病發病後會出現排便習慣、便質的改變(血便是最為常見的)。還有可能出現腹痛、腹部腫塊、貧血、低熱等症狀。如果出現症狀,可篩查大便隱血實驗,再考慮下一步的檢查。


杏花島

結腸癌和其他癌症一樣,確切的病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但一些相關的發病危險因素已經初步弄清楚,可能跟以下一些因素有關:

首先是飲食因素。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結腸癌的高發因素。吃太多的肉,特別是紅肉(哺乳動物的肌肉),以及加工肉類,都可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而吃粗糧、蔬菜水果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上看,結腸癌是一種“富癌”,也就是說,以前窮,吃得“不好”,沒肉吃,或吃肉少,吃粗糧多,吃蔬菜瓜果多,得結腸癌較少,而生活條件好了,吃肉多,結腸癌增加,這也是為什麼歐美髮達國家的結腸癌發病率高的原因,當然,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結腸癌也越來越多。

其次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結腸癌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其患結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結腸癌是一種遺傳傾向較為明顯的癌症,當然,這裡是說遺傳傾向,不是說結腸癌為直接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也不是說,有家族史的人,肯定會得結腸癌,當然不是,只是說,風險更高。

第三是某些大腸非癌性疾病也增加結腸癌風險,比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息肉病、腺瘤等,因此這些人也容易得結腸癌,要重視。

最後還有一些相關的危險因素,比如環境因素,某些地區屬於缺鉬地區,可能更容易患結腸癌,石棉工人似乎也風險更高。某些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風險,比如久坐、缺乏體力活動,超重和肥胖等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人,問這個問題主要還是想通過了解為什麼會得結腸癌從而來預防結腸癌。其實,瞭解了以上致病因素,就可以針對以上的危險因素有針對性採取一些措施,儘管做不到肯定不得結腸癌,但可以最大可能降低風險。

以下措施可供參考:

1、合理安排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細,肉類要適量攝取,不吃或少吃加工肉類,比如臘肉臘腸培根等。

2、遠離不良生活方式,勿久坐,參加體力活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不吸菸,不酗酒等。

做好結腸癌的篩查,特別是高危人群。主要的措施是結腸鏡檢查,具體要諮詢專科醫生。


腫瘤專科醫生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結腸癌,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據調查,在我們國家,每年約有14萬人被確診患有大腸癌,更可怕的是,每年發病率以2.5%~5.0%的速度增長,遠遠高於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大腸癌的發生,和日常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一些不良的習慣,會增加得癌的幾率。

接下來就說說有哪些生活方式:

1、無肉不歡

危險指數:5顆星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各種肉食已經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常客”,但是如果餐餐吃很多肉、甚至只吃肉,是極不健康的。

因為一旦攝入的肉食超過人體的需要,那些多餘的蛋白質、脂肪等會成為細菌的溫床。接著,在細菌的作用下,這些物質會很快腐敗,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這些有害物質反覆“薰染”腸粘膜,長此以往,腸粘膜細胞易發生惡變。

2、經常坐著不動

危險指數:4顆星

久坐不動,是現代人的通便,平時工作一坐做好幾個小時,回去以後又老坐著不動。

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腸蠕動減慢,排洩物中的有害成分、甚至是致癌物,會在腸道停留並反覆刺激腸粘膜。

3、長期便秘

危險指數:4顆星

長期便秘,是很多老人得結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便秘的對腸癌的影響和久坐的原理相似:糞便停留時間過長,其中的有害物質會刺激腸粘膜,而且腸道還會吸收糞便中的致癌物質。


家庭醫生雜誌

結腸癌目前普遍認為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飲食習慣相關。高油脂、高蛋白的進食,以及纖維素、維生素的攝入不足會加大患結腸癌的機率。因為油脂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改變結腸中正常的細菌菌落,增加了結腸中膽汁酸的含量。膽汁酸及其相關化合物是致癌物質,所以大大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率。

動物脂肪的過多攝入容易發胖,現代人又缺乏足夠的體能鍛鍊,新陳代謝率下降。同時纖維素的不足會進一步引發排便困難,更加無法代謝有毒致癌物質,患上結腸癌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同時飲食習慣中喜歡用油炸、醃漬、煙燻等烹飪方式也與結腸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破壞了食物本身的纖維素、維生素,增加了油脂的含量。另外遺傳因素也是結腸癌的發病原因,直系親屬得過結腸癌的人的患病率要比普通人更高。

另外基礎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的人,結腸癌的發病率也會增高,因為炎性的增生性病變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伴有息肉的生成,進一步發展成腸癌的可能性很大。


KK健康

得了結腸癌有什麼臨床表現呢 有的腫瘤可以沒有任何的表現 但也有的它是在腫瘤的發生過程中 逐漸地會表現出來一些症狀

比如說我們從小的癌前病變而來 它被稱作為小的結腸息肉的這種情形下 它在發展過程中 它的發病幾率 惡變幾率 如果它大於兩公分以後 它惡病幾率會大大地增加 但是在早期它並沒有什麼臨床表現 它們病期發展非常緩慢 出現明顯的症狀 往往是到了特殊的一些情況


Health Talk

一、腸癌的預防及高危人群




目前醫學及衛生事業進步,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深入,對結直腸腫瘤疾病的防治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預防手段,如:


第一:從病因上,


我們改善生活方式 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細、醃炸、煙燻食物的攝入;

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糧;減少吸菸和過量飲酒;

加強運動、減少肥胖,從病因尚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如果我們能早期把這些癌前病變處理,治癒,他們就不會發展稱為大腸癌,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積極防治大腸息肉、潰瘍性大腸炎;對多發性息肉、腺瘤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機會。


第三: 高危人群,積極健康檢查,


哪些是結直腸腫瘤疾病的高危人群呢?


  • 經常進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

  • 本人患過大腸腺瘤;

  • 本人患過潰瘍型結腸炎;

  • 本人患過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婦科、乳腺);

  • 直系親屬中有2人以上,或一個<50歲患腸癌;

  •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家系成員;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員;







三、如何及早發現大腸癌 ,重視大腸癌危險信號

1、首先經常察看糞便是否帶血,

說起便血,很多人都會想到痔瘡,其實便血也可能提示消化道存在其他方面的隱疾,甚至可能是腸道惡性腫瘤的信號。日常生活中遇到大便帶血,一般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痔瘡患者群體,不以為然,認為又是痔瘡在搗亂;另外一種是很在意健康的群體,非常恐慌,懷疑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其實,便血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症狀,根據出血的部位不同、出血量不同、出血的速度不同,所便出的血的顏色就會不同。糞便出現了鮮紅色,或者是暗紅色,或者是黑色,都是便血。其實,便血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的一種臨床症狀。但是,大部分的便血都預示著是肛腸發生了病變所導致的!

比較常見的要數痔瘡,直腸癌,腸息肉這三種情況。


其中屬直腸癌的後果最為嚴重!便血正是直腸癌常見的症狀之一。


那麼,究竟啥樣的便血是直腸癌?它和痔瘡有怎樣的區別呢?


  • 首先是年齡。

    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因為直腸癌和其他癌症一樣,它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雖然現在有

    成年輕化的趨勢,但大部分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才會發生!


  • 其次是便中的血液特點。


  • 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專科體檢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專科醫生進行的肛門指檢、結腸鏡檢查和診斷。


2.另外您的大便習慣是否有所改變


比如大便次數或者是便意增多,

直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會增多,而痔瘡並不會有排便習慣的改變。此外,腹瀉的患者,每天都會排便很多次,如果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也應該特別留意。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癌腫潰瘍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


3.再就是看大便性狀是否改變;


比如大便條形變細或成扁平狀,可出現大便變稀、經常不成形,大便越來越細,大便帶血和黏液等情況


4.其次您是否腹部隱隱作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


腹部可能有位置不固定的陣發性脹痛,隱痛 伴有明顯的腸鳴音等等,還有就是是否便秘或交替出現便秘、腹瀉的情況,腹部摸到包塊。


5.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


病人如果說對自己的觀察比較仔細的話,比如說我們說有一些大便的帶血啊,大便習慣的改變等等,出現以上這些症狀 等大腸癌危險信號,都應及早排查原因,如果你能早期抓住這些蛛絲馬跡,你去做一些相關的檢查,找醫生就診看的話,我想你可能發現早期腸道疾病的概率會大大的提高。


一般除了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之外,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專科體檢,比如做肛門指檢、結腸鏡檢查等,有效避免誤診耽誤病情!


四、篩查


1、肛門指檢:


不少人在體檢時會放棄直腸指檢。認為又難受又沒用,就不願意做了,還有些患者因為怕疼痛也放棄做指檢。還有些年輕人認為直腸癌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而自身有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於是也放棄了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真的是“又難受又沒用”嗎?哪些情況下要做直腸指檢?直腸指檢怎麼檢?

結直腸專科體檢,非常強調直腸指檢。因為直腸指檢非常簡單,沒有痛苦,費用低廉,而且對於診斷直腸癌又非常敏感,是發現直腸癌的利器。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是醫生用一個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摸,不需何輔助設備,是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臨床觀察發現,超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通過直腸指檢就能摸到。

2、結腸鏡檢查:

3、無痛腸鏡檢查。

其實質就是在檢查前經靜脈注射一種起效快、作用確切的麻醉藥物,使患者在數秒鐘內入睡,完成全部檢查後即能甦醒,檢查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的不適和痛苦感覺,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的喜愛。

1.其實大家所關心的“切乾淨”就是我們專業所強調的“根治性”,而遠期效果就是我們所關係的患者預後。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要“開乾淨”分為兩個部分:病灶切除+區域淋巴結清掃(廓清)

2. 胃腸道腫瘤腹腔鏡微創手術和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切除範圍和根治程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二者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而無本質的差異.

3.現在多項國內外臨床研究及實踐已經證實,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根治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在在遠期效果: 總生存率,無瘤生存率 局部與遠處複發率均無差異,但患者恢復更快,痛苦更小,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併發症少。

某種程度上講,腹腔鏡微創手術不僅能“開乾淨”,而且許多方面較開放而言能做得更好。

4.腹腔鏡手術在“根治性方面”有其獨到的優勢:

雖然微創手術沒有在病人腹部做很大的切口, 但是醫生是通過腹部一個1釐米的穿刺孔放入腹腔一個高清的攝像頭,通過放大高清的電視屏幕來觀察腹腔,探查全面,減少遺漏(整個肚子可以看一遍,而非靠手摸)。視野放大,如放大鏡下顯微外科手術,手術更加精細,傳統開放手術的部分操作是靠手術者觸覺 ,非直視下操作,部分步驟略顯盲目和粗糙,而腹腔鏡微創手術全部操作均在直視下操作,精細解剖——出血量少,零失血,手術中血管根部的離斷,淋巴結的清掃更加清晰 徹底,所以從淋巴清掃的角度,腹腔鏡微創手術比傳統開放手術根治度更好,由器械代替手的操作,避免觸碰、擠壓腫瘤,更加符合無瘤操作的腫瘤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其實正是由於腹腔鏡技術的出現,胃腸外科進入了精準解剖的時代,胃腸外科進入了微創時代,顯微外科時代。




六、結直腸癌患者的規範隨訪




多個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薈萃顯示在根治性手術後,80%的復發轉移是在術後3年內發生的,95%的復發轉移是在術後5年內出現。因此,定期規範的術後隨訪有助於及時發現復發轉移病灶,為再次手術根治或長期帶瘤生存提供可能。


  • 術後1~2年,每三月複查一次;

  • 術後3~5年,每六月複查一次;

  • 建議行化驗血液腫瘤標記物,胸腹盆腔CT、術後1年和3年分別複查腸鏡,然後每5年進行腸鏡複查。

  • 如果例行檢查中發現腺瘤(如絨毛樣息肉,息肉大於1CM或高級別不典型增生時)均應1年後複查。


七、結直腸癌術後飲食過渡(院內)




結直腸術後早期需禁食,待腸道功能恢復,開始先飲水,隨後逐漸過渡至清流食、流食、半流食、軟食。

  • 第一步:清流食;可進食糖鹽水或稀米湯、稀藕粉、菜水、清淡的肉湯。 。

  • 第二步:流食;可進食米湯、藕粉、杏仁霜、米糊、菜果汁、要素型腸內營養素。

  • 第三步:少渣半流食;大米粥、爛麵條、疙瘩湯、面片、餛飩、土豆泥、雞蛋羹、酸奶、豆腐腦、瘦肉泥丸子及瓜果類蔬菜(西紅柿、冬瓜、南瓜、西葫蘆、茄子去皮),果泥、腸內營養製劑。

  • 第四步:半流食或軟食。麵條、麵包、軟飯、瘦肉丸子、水煮蛋、少渣蔬菜(菜花、生菜等嫩綠葉菜)水果。150ml起始,逐漸加量至200-300ml。逐漸過渡到普食。


鄭不怪說健康i

一張圖片帶你瞭解結腸癌


普外科曾醫生

百分之90以上的疾病尤其癌症是由遺傳、環境、空氣汙染、飲食、吸菸、飲酒、生活作息、情緒、、安逸懶惰、紫外線、化學品、放射線、藥物等等單一或共同作用的結果,什麼肥胖/吃紅肉/少纖維飲食等等,我都不認為是主要因素,這些說法都是互相抄襲的!人云亦云的!因為生命是在漫長的時空中的一個動態過程,哪個專家要是肯定說某病(非特異性病因導致的癌症)主要是一、兩種因素引起的,這個醫生是最次的醫生。“結腸癌是怎麼得來的?”這個問題問得一看就是不專業的外行問的,太泛泛,因為引起該病還涉及專業性很強的很多方面,比如基因層面,諸如遺傳性基因(多發性息肉性結腸病變)、還有諸多不同基因的表達形式,比如什麼微衛星、什麼野生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