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怎么得来的?

背影64768782

结肠癌属于大肠癌,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根据统计该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看,我们所处的亚洲属于发病率较低的地方,但是单从我国自身看,近些年发病率是明显上升的。仅在2010年,单年新发病人数就接近30万,死亡人数约15万。

结肠癌是怎么得来的?这个问题实际就是问该病的发病因素。有关其发病因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看。1.饮食因素。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富足,饮食档次越来越高,高脂肪的摄入,纤维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大肠癌的发生。2.自身肠道问题。肠道内的菌群紊乱、肠道内腺瘤(≠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各种慢性直肠炎。3.遗传学因素。尤其是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4.长期吸烟或者肥胖者,尤其是年龄≧50岁。5.长期排便习惯、便质不正常。6.长期压力过大,情绪消极,精神压抑者。

通常该病发病后会出现排便习惯、便质的改变(血便是最为常见的)。还有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贫血、低热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可筛查大便隐血实验,再考虑下一步的检查。


杏花岛

结肠癌和其他癌症一样,确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一些相关的发病危险因素已经初步弄清楚,可能跟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首先是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结肠癌的高发因素。吃太多的肉,特别是红肉(哺乳动物的肌肉),以及加工肉类,都可能增加结肠癌的风险。而吃粗粮、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结肠癌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看,结肠癌是一种“富癌”,也就是说,以前穷,吃得“不好”,没肉吃,或吃肉少,吃粗粮多,吃蔬菜瓜果多,得结肠癌较少,而生活条件好了,吃肉多,结肠癌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的结肠癌发病率高的原因,当然,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结肠癌也越来越多。

其次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其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肠癌是一种遗传倾向较为明显的癌症,当然,这里是说遗传倾向,不是说结肠癌为直接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也不是说,有家族史的人,肯定会得结肠癌,当然不是,只是说,风险更高。

第三是某些大肠非癌性疾病也增加结肠癌风险,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因此这些人也容易得结肠癌,要重视。

最后还有一些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环境因素,某些地区属于缺钼地区,可能更容易患结肠癌,石棉工人似乎也风险更高。某些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风险,比如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超重和肥胖等都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人,问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想通过了解为什么会得结肠癌从而来预防结肠癌。其实,了解了以上致病因素,就可以针对以上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尽管做不到肯定不得结肠癌,但可以最大可能降低风险。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1、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细,肉类要适量摄取,不吃或少吃加工肉类,比如腊肉腊肠培根等。

2、远离不良生活方式,勿久坐,参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不吸烟,不酗酒等。

做好结肠癌的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主要的措施是结肠镜检查,具体要咨询专科医生。


肿瘤专科医生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结肠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据调查,在我们国家,每年约有14万人被确诊患有大肠癌,更可怕的是,每年发病率以2.5%~5.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大肠癌的发生,和日常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些不良的习惯,会增加得癌的几率。

接下来就说说有哪些生活方式:

1、无肉不欢

危险指数:5颗星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各种肉食已经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常客”,但是如果餐餐吃很多肉、甚至只吃肉,是极不健康的。

因为一旦摄入的肉食超过人体的需要,那些多余的蛋白质、脂肪等会成为细菌的温床。接着,在细菌的作用下,这些物质会很快腐败,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反复“熏染”肠粘膜,长此以往,肠粘膜细胞易发生恶变。

2、经常坐着不动

危险指数:4颗星

久坐不动,是现代人的通便,平时工作一坐做好几个小时,回去以后又老坐着不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排泄物中的有害成分、甚至是致癌物,会在肠道停留并反复刺激肠粘膜。

3、长期便秘

危险指数:4颗星

长期便秘,是很多老人得结肠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便秘的对肠癌的影响和久坐的原理相似:粪便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肠粘膜,而且肠道还会吸收粪便中的致癌物质。


家庭医生杂志

结肠癌目前普遍认为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饮食习惯相关。高油脂、高蛋白的进食,以及纤维素、维生素的摄入不足会加大患结肠癌的机率。因为油脂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变结肠中正常的细菌菌落,增加了结肠中胆汁酸的含量。胆汁酸及其相关化合物是致癌物质,所以大大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率。

动物脂肪的过多摄入容易发胖,现代人又缺乏足够的体能锻炼,新陈代谢率下降。同时纤维素的不足会进一步引发排便困难,更加无法代谢有毒致癌物质,患上结肠癌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饮食习惯中喜欢用油炸、腌渍、烟熏等烹饪方式也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破坏了食物本身的纤维素、维生素,增加了油脂的含量。另外遗传因素也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直系亲属得过结肠癌的人的患病率要比普通人更高。

另外基础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人,结肠癌的发病率也会增高,因为炎性的增生性病变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伴有息肉的生成,进一步发展成肠癌的可能性很大。


KK健康

得了结肠癌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有的肿瘤可以没有任何的表现 但也有的它是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 逐渐地会表现出来一些症状

比如说我们从小的癌前病变而来 它被称作为小的结肠息肉的这种情形下 它在发展过程中 它的发病几率 恶变几率 如果它大于两公分以后 它恶病几率会大大地增加 但是在早期它并没有什么临床表现 它们病期发展非常缓慢 出现明显的症状 往往是到了特殊的一些情况


Health Talk

一、肠癌的预防及高危人群




目前医学及卫生事业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对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如:


第一:从病因上,


我们改善生活方式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

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

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从病因尚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如果我们能早期把这些癌前病变处理,治愈,他们就不会发展称为大肠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积极防治大肠息肉、溃疡性大肠炎;对多发性息肉、腺瘤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第三: 高危人群,积极健康检查,


哪些是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高危人群呢?


  • 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

  • 本人患过大肠腺瘤;

  • 本人患过溃疡型结肠炎;

  • 本人患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妇科、乳腺);

  • 直系亲属中有2人以上,或一个<50岁患肠癌;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成员;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







三、如何及早发现大肠癌 ,重视大肠癌危险信号

1、首先经常察看粪便是否带血,

说起便血,很多人都会想到痔疮,其实便血也可能提示消化道存在其他方面的隐疾,甚至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的信号。日常生活中遇到大便带血,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痔疮患者群体,不以为然,认为又是痔疮在捣乱;另外一种是很在意健康的群体,非常恐慌,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其实,便血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出血量不同、出血的速度不同,所便出的血的颜色就会不同。粪便出现了鲜红色,或者是暗红色,或者是黑色,都是便血。其实,便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但是,大部分的便血都预示着是肛肠发生了病变所导致的!

比较常见的要数痔疮,直肠癌,肠息肉这三种情况。


其中属直肠癌的后果最为严重!便血正是直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


那么,究竟啥样的便血是直肠癌?它和痔疮有怎样的区别呢?


  • 首先是年龄。

    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因为直肠癌和其他癌症一样,它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虽然现在有

    成年轻化的趋势,但大部分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才会发生!


  • 其次是便中的血液特点。


  •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专科医生进行的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和诊断。


2.另外您的大便习惯是否有所改变


比如大便次数或者是便意增多,

直肠癌患者的大便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会增多,而痔疮并不会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此外,腹泻的患者,每天都会排便很多次,如果用药后腹泻仍不能减轻,也应该特别留意。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由于直肠肿块及其癌肿溃疡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


3.再就是看大便性状是否改变;


比如大便条形变细或成扁平状,可出现大便变稀、经常不成形,大便越来越细,大便带血和黏液等情况


4.其次您是否腹部隐隐作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腹部可能有位置不固定的阵发性胀痛,隐痛 伴有明显的肠鸣音等等,还有就是是否便秘或交替出现便秘、腹泻的情况,腹部摸到包块。


5.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


病人如果说对自己的观察比较仔细的话,比如说我们说有一些大便的带血啊,大便习惯的改变等等,出现以上这些症状 等大肠癌危险信号,都应及早排查原因,如果你能早期抓住这些蛛丝马迹,你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找医生就诊看的话,我想你可能发现早期肠道疾病的概率会大大的提高。


一般除了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之外,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检,比如做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等,有效避免误诊耽误病情!


四、筛查


1、肛门指检:


不少人在体检时会放弃直肠指检。认为又难受又没用,就不愿意做了,还有些患者因为怕疼痛也放弃做指检。还有些年轻人认为直肠癌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而自身有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于是也放弃了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真的是“又难受又没用”吗?哪些情况下要做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怎么检?

结直肠专科体检,非常强调直肠指检。因为直肠指检非常简单,没有痛苦,费用低廉,而且对于诊断直肠癌又非常敏感,是发现直肠癌的利器。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个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何辅助设备,是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超过70%的中国患者的直肠癌都很低位,距离肛门很近,通过直肠指检就能摸到。

2、结肠镜检查:

3、无痛肠镜检查。

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喜爱。

1.其实大家所关心的“切干净”就是我们专业所强调的“根治性”,而远期效果就是我们所关系的患者预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要“开干净”分为两个部分:病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廓清)

2. 胃肠道肿瘤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和根治程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二者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

3.现在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实践已经证实,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在远期效果: 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 局部与远处复发率均无差异,但患者恢复更快,痛苦更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

某种程度上讲,腹腔镜微创手术不仅能“开干净”,而且许多方面较开放而言能做得更好。

4.腹腔镜手术在“根治性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虽然微创手术没有在病人腹部做很大的切口, 但是医生是通过腹部一个1厘米的穿刺孔放入腹腔一个高清的摄像头,通过放大高清的电视屏幕来观察腹腔,探查全面,减少遗漏(整个肚子可以看一遍,而非靠手摸)。视野放大,如放大镜下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更加精细,传统开放手术的部分操作是靠手术者触觉 ,非直视下操作,部分步骤略显盲目和粗糙,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全部操作均在直视下操作,精细解剖——出血量少,零失血,手术中血管根部的离断,淋巴结的清扫更加清晰 彻底,所以从淋巴清扫的角度,腹腔镜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根治度更好,由器械代替手的操作,避免触碰、挤压肿瘤,更加符合无瘤操作的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其实正是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出现,胃肠外科进入了精准解剖的时代,胃肠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显微外科时代。




六、结直肠癌患者的规范随访




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荟萃显示在根治性手术后,80%的复发转移是在术后3年内发生的,95%的复发转移是在术后5年内出现。因此,定期规范的术后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为再次手术根治或长期带瘤生存提供可能。


  • 术后1~2年,每三月复查一次;

  • 术后3~5年,每六月复查一次;

  • 建议行化验血液肿瘤标记物,胸腹盆腔CT、术后1年和3年分别复查肠镜,然后每5年进行肠镜复查。

  • 如果例行检查中发现腺瘤(如绒毛样息肉,息肉大于1CM或高级别不典型增生时)均应1年后复查。


七、结直肠癌术后饮食过渡(院内)




结直肠术后早期需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开始先饮水,随后逐渐过渡至清流食、流食、半流食、软食。

  • 第一步:清流食;可进食糖盐水或稀米汤、稀藕粉、菜水、清淡的肉汤。 。

  • 第二步:流食;可进食米汤、藕粉、杏仁霜、米糊、菜果汁、要素型肠内营养素。

  • 第三步:少渣半流食;大米粥、烂面条、疙瘩汤、面片、馄饨、土豆泥、鸡蛋羹、酸奶、豆腐脑、瘦肉泥丸子及瓜果类蔬菜(西红柿、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去皮),果泥、肠内营养制剂。

  • 第四步:半流食或软食。面条、面包、软饭、瘦肉丸子、水煮蛋、少渣蔬菜(菜花、生菜等嫩绿叶菜)水果。150ml起始,逐渐加量至200-300ml。逐渐过渡到普食。


郑不怪说健康i

一张图片带你了解结肠癌


普外科曾医生

百分之90以上的疾病尤其癌症是由遗传、环境、空气污染、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作息、情绪、、安逸懒惰、紫外线、化学品、放射线、药物等等单一或共同作用的结果,什么肥胖/吃红肉/少纤维饮食等等,我都不认为是主要因素,这些说法都是互相抄袭的!人云亦云的!因为生命是在漫长的时空中的一个动态过程,哪个专家要是肯定说某病(非特异性病因导致的癌症)主要是一、两种因素引起的,这个医生是最次的医生。“结肠癌是怎么得来的?”这个问题问得一看就是不专业的外行问的,太泛泛,因为引起该病还涉及专业性很强的很多方面,比如基因层面,诸如遗传性基因(多发性息肉性结肠病变)、还有诸多不同基因的表达形式,比如什么微卫星、什么野生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