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531」新政 光伏行業的未來是怎樣?

時間來到七月份,將光伏產業打入“冷宮”的“531”新政已經發布一月有餘。前幾天,有關“630”之前戶用市場或有轉機的傳聞最終證偽,掐滅了行業人士對於政策的最後一絲期望。新政發佈之初,光伏人士曾憤懣過、反抗過,也曾失落過、絕望過。但事到如今,也唯有接受事實,準備面臨接下來的生死挑戰。

假如沒有“531”新政 光伏行業的未來是怎樣?

“630”結束 行業正式跨入“寒冬”

由於“630”搶裝潮的存在,6月份的市場尚能支撐,7月份之後的市場需求開始迎來“真空”期,行業“凜冬”正式拉開序幕。近段時間,已經有不少中小企業支撐不住,開始出現了破產、欠薪等事件。但這些企業大多在很久以前就經營不善,“531”新政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接下來的市場預期來看,國內市場需求的下跌將淘汰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反觀巨頭企業,大多已經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如晶科近日拿下多個國家的訂單;隆基股份計劃在印度投資建設1GW電池組件產能,並打算以7億元出售17個光伏項目;協鑫集成則表示得益於海外業務的突破進展,7、8月份公司訂單趨於滿產。由此可見,“531”之後,行業的寡頭效應將愈發凸顯。

假如沒有“531”新政 光伏行業的未來是怎樣?

儘管“531”新政的落地已經無法撼動,但是由於影響巨大,業內對於新政的控訴一直未曾停止。因為正是 “531”新政的存在,才使得部分中小型企業的最後一絲生存空間被擠壓殆盡,才使得諸多製造廠商停工、停產,最終導致大批員工被裁。戶用市場的鎖死對那些蜂擁而入的經銷商來說更是苦不堪言。另外,“531”新政發佈之後引發的產業競爭,將導致整個行業利潤的極劇壓縮,在這方面,即使是大企業也難以避免。在“531”新政發佈之前,市場情況是空間大、效益好;“531”新政發佈之後,市場不但空間小,而且利潤低。

在此情況下,想必不少行業人士會在心裡感嘆,假如沒有“531”新政,那該有多好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假如沒有“531”新政,光伏行業的未來會是怎樣?

假如沒有“531”新政,搶裝潮將繼續

假如沒有“531”新政,分佈式光伏電站依然不限規模,那屬於分佈式光伏的時代將繼續輝煌。以今年一季度分佈式7.69GW,以及去年近20GW的裝機來估計,如果今年依然不限規模,那分佈式的新增裝機將會輕鬆突破30GW。再加上領跑者項目、高補貼的光伏扶貧項目、“630”搶裝的普通光伏項目、“1231”搶裝的項目,2018年不但有可能超過50GW,甚至可能創造新的裝機紀錄。

假如沒有“531”新政,補貼缺口將持續擴大

假如沒有“531”新政,2018年將有可能創造新的裝機紀錄,行業發展也將在巨量裝機之下繼續高歌猛進。企業更不用說,肯定又是大賺特賺的一年。但是行業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補貼缺口的持續擴大,以及隨時可能捲土重來的棄光限電。

根據國家能源局給出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佔比約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今年6月,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超1200億元。鉅額的補貼拖欠,正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補貼越是拖欠,光伏企業的未來風險就越大。

假如沒有“531”新政 光伏行業的未來是怎樣?

目前我國每年徵收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數額在700億-800億之間,但是以光伏電站為例,每一個項目的補貼都不是一次性就補完,而是一補就是20年。所以電站基數越多,光伏所需要的補貼就越多,屬於疊加式的。

而根據目前國家的政策,給企業減輕負擔是中心思想,相關部門在政策中也有所闡述,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的徵收不太可能加重。因此以光伏行業這幾年的發展速度,補貼下調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規模擴張的速度,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假如沒有“531”新政,光伏補貼缺口將很快突破500億元,再過幾年,這個數字將達到什麼地步?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預計,如果沒有“531”新政限制,2018年光伏行業需要的補貼將達到810.72億元,2019年將達972.42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1111.02億元。在平價上網之前,光伏行業的補貼需求將會持續保持增長。即使在2020年平價上網之後,只有存量項目才需要補貼,預計每年依然有超過800億的光伏補貼需要支付。

簡而言之,如果不加以控制,即使將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用為光伏補貼,都無法補上補貼缺口。

假如沒有“531”新政,行業將迎來倒閉潮

光伏行業對於補貼的依賴性,從“531”新政發佈在業內引發的震盪就可以窺見一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補貼拖欠其實與沒有補貼區別不大。結果都是企業拿不到錢,電站無法產生收益,持有的電站越多,虧的越大。500億的補貼缺口是什麼樣的概念?假設電站運營企業有100家,其中80%的項目資源集中在50家之上,那分攤下來這50家企業將面臨8億元左右的資金缺口。而由於行業的寡頭效應越來越明顯,越是巨頭企業面臨的補貼壓力將越大。有哪家企業能夠無視8億元的資金缺口?沒有,因為光伏企業要是有這種實力,那早就不需要補貼了。

假如沒有“531”新政 光伏行業的未來是怎樣?

補貼拖欠最直接影響的是那些持有大量光伏電站的電力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出現了資金問題,那必將拖欠上游供應商的資金,最終導致整個光伏產業鏈的資金吃緊。恐怖的是,如果不加以控制,補貼拖欠將會越來越嚴重,這樣的情況下,資金實力再雄厚的公司,也難以為繼。

假如沒有“531”新政,光伏補貼將成為類似於“空頭支票”一般的存在,若不加以控制,光伏企業的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將越來越高,終有一天整個行業都會被拖垮,隨之而來就是企業的破產潮。

事實上,即使現在有“531”新政限制,光伏補貼的缺口依然在擴大之中。當光伏行業剛起步的時候,補貼是行業發展的良藥;當所有企業都巴巴的指望補貼盈利的時候,補貼便漸漸變了味道;當缺口越來越大,補貼將變成毒藥。

小結

假如沒有“531”新政,光伏補貼將徹底失去控制。而隨著未來幾年補貼缺口的不斷擴大,補貼問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引發行業風暴。與此同時,在不斷的搶裝和無序的發展之下,國內的市場空間將被提前透支,後續的產業發展或將面臨空間不足的困境,到時候行業成本降低了、技術進步了,但是市場空間卻沒有了。更不要說明顯跟不上行業發展腳步的規範標準,以及電網建設速度,這些有可能將造成更大範圍的棄光限電。

假如沒有“531”新政,光伏企業還有幾年的好日子過,但是行業發展將陷入病態;而有了“531”新政,企業開啟一輪優勝劣汰,行業卻正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光伏活動預告:

“Oriel系列光伏材料特性檢測解決方案”在線研討會2018年7月18日舉辦,歡迎大家預約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