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急剎車」,氣電會否短期「降溫」?

新政“急刹车”,气电会否短期“降温”?

用氣量佔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約五分之一的燃氣發電,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後,似乎即將進入“降溫期”。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下稱《行動計劃》)提出,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這意味著,目前各地規劃中的諸多熱電廠“氣代煤”項目即將 “擱淺”。分析人士指出,《行動計劃》因未在技術指標上對“天然氣熱電聯產”概念做出明確界定,未被提及的天然氣分佈式能源很有可能一併“急剎車”。

文丨仝曉波

中國能源報記者

政策仍待明晰

作為典型的氣電大省,江蘇省目前燃機裝機規模和發電用氣量均位居全國第一。記者瞭解到,該省已將天然氣熱電項目作為能源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頭戲”加以推進。

據瞭解, 江蘇省未來三年將新增近700萬千瓦氣電機組。目前已不再批建天然氣調峰項目,新增燃機均為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僅在2017年,江蘇就新批了裝機共計200萬千瓦的10個燃氣熱電聯產項目。

“本來準備在‘十三五’期間再上兩個燃氣熱電聯產項目,目前看來有困難,需要調整了。”華電江蘇發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行動計劃》並未對熱電聯產的規模等技術指標做出明確界定,熱電冷多聯供的分佈式能源項目會否受到影響,目前無法確定。

“通知中所指的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否包括分佈式能源,如何界定區分?就這些問題,我們近期也正與國家能源局溝通,希望能從產業政策方面給予指導,但還沒有收到明確答覆。”江蘇省能源局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此政策對江蘇的影響目前還無法評估。”

氣電行業專家向記者解釋,約定俗成的熱電聯產是以熱定電,某種意義上而言,分佈式能源項目也是熱電項目,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二者經常很難界定。因此現實中也存在不少熱電聯產項目以分佈式能源名義申報的情況。“如果一個分佈式能源項目設計之初就統籌考慮熱電冷,那麼規模最大不會超過20萬千瓦,但具體多大,目前還沒有官方論證。所以《行動計劃》只是籠統地提及熱電聯產項目,而未明確規模,容易出現爭議,還有待權威解讀。”

讓行業困惑的,還有政策的前後矛盾。記者梳理發現,無論《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還是十三部委2017年7月聯合發佈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均對氣電發展持鼓勵態度,其中後者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有序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相比之下,《行動計劃》提出的“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措辭明顯發生變化,讓不少有意參與氣電發展的地方政府和企業無所適從。

而與《行動計劃》同步印發的福建省“《關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則指出,福建將“在具備條件情況下,在有穩定熱、電負荷的開發區、工業聚集區、產業園區等適度發展熱電聯產燃氣項目;遵循以供冷供熱為主、發電為輔、就地消納、餘電上網的原則,結合智能微電網等新模式,在具有冷、熱、電需求的能源負荷中心、產業和物流園區、旅遊服務區、商業中心、交通樞紐、醫院、學校等有序發展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

“國務院出臺的文件必須要嚴格執行,但如果不明確,江蘇下一步的能源轉型與結構調整就會很被動。” 上述江蘇省能源局相關人士表示。

有熟悉江蘇情況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江蘇是《行動計劃》重點提及的省份,屬限制煤機發展的區域,區域內小熱電、小鍋爐均要關停。“煤機改供熱基本也已無潛力可挖,若不上燃氣熱電聯產,除了現有煤機改造,或發展分佈式燃機,沒什麼好辦法。估計江蘇會調整能源發展規劃,不排除適度開放煤機。”

關鍵仍在氣源

事實上,從保障氣源穩定供應角度考慮,不難理解國家此次臨時叫停“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的用意,這也是多位受訪專家與業內人士一致認同的施政依據。

彭博新能源財經天然氣行業高級研究員娜敏告訴記者:“這次針對天然氣熱電聯產的政策更多是從天然氣供應角度考慮,2020年之後,隨著天然氣進口渠道更加多元化、天然氣資源保障能力增強,政策或許會有鬆動。畢竟目前氣電的利用小時數並不高,全國平均只有2700小時,有的氣電廠甚至不到1000小時。”

氣電是名副其實的耗氣大戶,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天然氣發電量僅佔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的3.2%,用氣量卻佔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近20%。

以江蘇為例,目前,該省氣電裝機規模達到近1400萬千瓦,2017年發電用氣量達到82億立方米,佔全省天然氣消費總量近38%。而到2020年,其發電用氣量將達到約170億立方米。

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我國氣電裝機將達到1.1億千瓦以上。“我們預測,到2020年我國氣電裝機有望達到9970萬千瓦,屆時發電用氣量將可增至約670億產方米,比2017年增加約200億立方米。”娜敏說。

而就呼聲更高的天然氣分佈式能源,依目前的發展態勢,業內分析有望實現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1500萬千瓦熱電冷多聯供裝機目標。“我們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分佈式能源市場裝機規模將達到2700-3000萬千瓦之間。”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委會秘書長黃微告訴記者說,“到2020年,全國發電用氣增幅將更可觀。”

基於氣電與用氣量的關係,業內有激進觀點認為,收緊天然氣熱電聯產的發展意味著“收緊”天然氣產業發展。而一位不願具名的氣電專家表示,此次收緊氣電、明確煤改氣“以氣定改”,主要是受氣源所限而被迫收緊,是對之前力挺煤改氣的修正,旨在將有限的氣用在冬季取暖這樣的“刀刃”上。

“天然氣熱電聯產實際上並不具備電網所需要的靈活性,其工況和發電量是被熱負荷鎖定的。但整體上看,電力系統在冬季並沒有調峰需求。因此三年攻堅戰時期,氣電(含調峰和熱電聯產)在冬季的運營必將會受到較大影響。” 上述氣電專家說。

娜敏進一步指出,氣電最主要的障礙是經濟性,氣價、穩定的氣源,以及氣價能否傳導到電價,均會影響氣電發展。“但根據我們多角度的敏感性分析,這條政策短期對氣電的整體發展影響不會太大。我們預測的2020年9970萬千瓦氣電裝機規模,目前不會改變。”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