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長得這麼羞恥!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編譯 七君

俄國特產之一——小說家契科夫曾經說過,在寫小說的時候,要刪除一切和戲劇性無關的成分。比如,如果你看到小說裡寫著,牆上掛著一把槍,那麼這本小說的某處肯定會寫到有人拿著這把槍開火了。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契科夫

這個寫小說的技巧,或者說套路被稱為“契科夫之槍”(Chekhov’s gun)。雖然這是一種文學技巧,有助於我們理解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但它也適用於大自然。

比如,動物們不會浪費生命和能量去發展那些對生存沒有意義的結構和功能,那些對生存有利的特徵則更有可能被代代相傳。

所以呢,如果契科夫穿越到8百萬-2千萬年前的地球,遇到下面這種長相神奇,甚至可以說有點點羞恥的動物,他會怎樣撰寫它的進化劇情呢?

前方高能!

略略略!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先看一下這個動物,欣賞一下它那華麗麗的大板牙和突出的嘴唇。它奇怪的嘴巴看起來像是鴨子、野豬和象拔蚌的雜交品種。

長得,像是某位靈魂畫手出道前在小學課堂上的大作?似乎和地球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呢,人家是大象的祖先。這麼突出的造型,使得發現它的古生物學家不得不給它取一個同樣突出的名字——鏟齒象(Platybelodon)。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契科夫可能會問它:“請問,你那腰間盤突出的嘴巴有什麼用嗎?”

如果鏟齒象會說話,可能會回答:“當然有用啊,不然正常人為什麼要長得像我這樣清新脫俗呢。謝謝你哦。”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Osborn 和 Granger在論文中把鏟齒象的牙齒和鏟子進行了對比

鏟齒象生活在中新世晚期的非洲、歐洲、亞洲和北美的很多地方。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 Henry Fairfield Osborn 和 Walter Granger 在沼澤地裡挖出了它們的骨頭。

由於發現地點的關係,大家最初認為,這貨的嘴巴長成這樣,一定是個鏟食官,用鏟子一樣的牙齒在在泥地裡鏟食物。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一開始大家認為鏟齒象是在泥地和沼澤裡覓食的,現在這種理論已經out了。鏟齒象和現代的大象一樣,吃的是樹上的東西。

Osborn 和 Borissiak 曾猜測,鏟食官可以“用它那充滿肌肉的上嘴唇揪住食物。”

不過到了1992年,這種“鏟食官”的觀點開始受到了挑戰。弗羅裡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David Lambert 用顯微鏡查看了鏟食官的牙齒,發現上面並沒有拿牙齒鏟地留下的痕跡,反而有很多類似被樹皮樹枝摩擦摩擦的痕跡。

他認為,這說明鏟食官並不是在泥塘裡翻吃的、在地上啃草的那種動物,而是用它的大齙牙磨樹枝樹葉的那種磨砂機型動物。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鏟齒象復原。大自然的想象力比人類豐富多了

現在有更多的證據支持 Lambert 的觀點。

最近,通過和現在地球上的動物的牙齒進行比較,美國貝佩絲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Gina Semprebon 和同事發現,鏟齒象的板牙上的痕跡更像非洲象,而不像那些用板牙剷草吃的動物,所以鏟齒象應該是吃樹葉的,而不是啃草的。另外,小鏟齒象吃的食物要更柔軟一些,大鏟齒象還會吃粗糙的樹枝。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鏟齒象復原模型

密歇根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 William Sanders 也同意這個觀點,“它們下排的大牙一開始被認為是用來鏟、用來挖、用來搗泥裡的植物用的。但是最近對於它們門牙表面的分析表明,它們比較像鐮刀。”

Sanders 說,如果仔細觀察鏟齒象門牙的橫截面,就可以發現裡面有一種特殊的強化結構,這對摺樹枝、刮樹皮比較有用。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看來,鏟齒象食譜的秘密已經揭曉了。

不過,用板牙刨樹皮的樣子應該也不會太優雅。想象一下,一個板牙突出的生物用它的嘟嘟嘴在一棵樹上像吸塵器那樣嘬啊嘬啊的樣子。

實際上,最近動物學家已經知道,小象在感覺很尷尬的時候,會用小象鼻呼啦呼啦地轉圈。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我們人類還嫌棄自己的猴子祖先長得不好看,但是小象們要是知道自己的祖先長成這樣,大概會尷尬到把鼻涕都甩出來吧。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最後,許多人類可能會有這個困惑:這樣口型的動物在小時候是怎樣吃奶的,它們的媽媽應該會感覺被長尾夾夾住了吧?應該會很痛吧?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好在後來發現的鏟齒象幼體的化石表明,它們小時候嘴巴並沒有這麼長。這就解決了我們的疑問。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好評圖書

不過癮,請戳

你是你媽身上掉下來的肉,但你也留了很多細胞在她身體裡陪她

想不到大象的祖先竟然长得这么羞耻!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Lambert, W. D. (1992). The feeding habits of the shovel-tusked gomphotheres: evidence from tusk wear patterns. Paleobiology, 18(2), 132-147.

Semprebon, G., Tao, D., Hasjanova, J., Solounias, N. 2016.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etary habits of Platybelodon grangeri from the Linxia Basin of China: Evidence from dental microwear of molar teeth and tusks. Palaeogr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doi: 10.1016.j.palaeo.2016.06.012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laelaps/shovel-tusker-was-actually-a-saw-tusker/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paleobiol/article-lookup/18/2/132

http://digitallibrary.amnh.org/bitstream/handle/2246/2995/N0537.pdf;jsessionid=2FEE6A4C4D39F3848BF6724F785FB14C?sequence=1

https://www.wired.com/2013/10/absurd-creature-of-the-week-spork-elephant/

https://video.nationalgeographic.com/video/news/180607-elephant-helicopter-trunk-animals-vin

Dean Cameron Reynol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