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讓孩子多讀書 他成立「流動書屋」

為讓孩子多讀書 他成立“流動書屋”

周吉海現在朝陽市雙塔區遼河小學任班主任,主教數學和語文。

周吉海的妻子程利娟也是一名教師,在朝陽市第二十三中學任教。

周吉海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他的流動書屋,把他的愛心和熱情從學校延伸到了社區。周吉海還幫扶了幾名家庭困難的學生;創立了愛心車隊,為殘疾人的出行提供便利;成立志願者服務隊……

周吉海獲得過“朝陽市首屆文明家庭”“2015遼寧好人”“朝陽市精神文明先進工作者”“朝陽市第四屆道德模範” “朝陽市學雷鋒先進個人”“朝陽市五四青年獎章”“朝陽市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在朝陽市的銀河小區,每逢週末,總會有一家三口推著移動的書架,擺開幾千本圖書,讓孩子們免費閱讀。

這個“書屋”就是周吉海辦了5年的移動閱覽室,每年他會在為數不多的工資中拿出幾千元錢用來購置新書,“我要讓沒時間讀書的孩子多讀讀書,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也讓一些沒有時間被照顧的孩子們有個去處。”

“助人是快樂的”,這是周吉海的信念,從教16年,他始終秉承著這個信念一路前行。

他是學生們眼中的“好媽媽”

學生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周吉海總是怕孩子們吃不好,所以忙前忙後協助食堂人員給孩子打飯打菜、添飯添菜,常常是孩子們都就餐之後他才拿上自己的餐盤,此時他早已經汗流浹背。

每當酷暑來臨,周吉海經常早起開車去果菜批發大院批發西瓜,等到中午的時候給全班的孩子們分著吃,一有時間就到校門外的冷飲店給孩子們批發雪糕,為他們防暑降溫,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燦爛的笑臉,他的心比吃了蜜還要甜。

因為對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一些學生甚至在私下親切地稱呼他是“好媽媽”。

愛生如子 頑劣學生成為優等生

周吉海的學生小杰的父親因車禍不幸去世,母親改嫁,離他而去,小杰便由70多歲的奶奶一人撫養。因為缺少家庭的關愛,他的性格孤僻,脾氣粗暴古怪,好搞惡作劇。有一次,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條死蛇,用紙包好塞進一名女生的書包裡,嚇得那名女生差點昏過去。

看到小杰時常發呆的眼神時,周吉海從中讀出了一種無助、一種孤苦。小杰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看看同齡的孩子,再看看他,周吉海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他不想讓班級的大家庭裡有一人掉隊,於是決心去幫助他。

在辦公室裡周吉海經常給小杰準備好開水、麵包、餅乾和方便麵,教小杰的三年裡,每年開學的文具周吉海都給他準備齊全,包攬了他的夏季、秋季校服。一有空閒,周吉海就找他促膝談心,把自己的人生經歷講給他聽,以此來鼓勵他:命運也許對我們並不公平,但我們要學會自強自立,要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周吉海又多次打長途電話,有時一天打三四個,與小杰遠走外地的母親聯繫溝通,做她的思想工作,讓她加強與兒子的溝通與聯繫,讓兒子得到親情母愛。一連三年,每逢小杰生日那天,周吉海都會塞給他幾枚熱乎乎的雞蛋,買生日蛋糕,組織學生給他過生日,讓他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孩子被感動了,他的母親也被感動了。經過不懈努力,孩子的臉上終於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成績也直線上升。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高中宏志班,接著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每年教師節那天,孩子都打來電話為周吉海送上節日的祝福。

為讓小區的孩子多讀書 成立“愛心流動書屋”

2009年開始,周吉海將家裡收藏的300多冊圖書拿出來免費借給小區的孩子閱讀。工薪階層的他將辛苦積攢的1.8萬元拿出來,利用休息時間跑遍市內各個書店精挑細選購買了兒童讀物1870冊。

2013年10月,周吉海又花錢租了一間簡陋的出租屋作為閱覽室,他本以為這回肯定會有更多的孩子到這裡來讀書,可是事與願違,來看書的孩子卻寥寥無幾。周吉海想了想,可能因為資金緊張,租的房子太偏了,孩子們不注意這裡或不願意來。

於是周吉海把閱覽室的書架低價全部賣掉,用賣書架和退房租的錢買了兩個室外移動的書櫃和簡易的書架,擺在人們往來比較集中的地方。果然,這回前來讀書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

夏天氣溫炎熱,周吉海又買來帳篷,此時周吉海的流動閱覽室可以真正的稱為閱覽室了。儘管有些簡易,但卻非常實用,作為教師的他對於孩子們不理解的地方,都認真地給予講解,有時在英語閱讀上出現問題,他就讓教英語的妻子程利娟出馬解決。

每天路燈亮起來,周吉海和妻子才收拾起書攤,常常是別人飯後都出來散步了,他家廚房的燈才剛亮起。

有一次臨近收攤了,幾位小朋友看書興致正濃,遲遲不肯離去,周吉海勸他們:“天黑了,對眼睛不好,快回家吧!”小姑娘卻說:“叔叔,今天怎麼還不收書呀,我們等著幫你收呢?”看著小傢伙們忙碌的身影,周吉海被感動了,沉浸在幸福中……

後來來看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在這裡他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也培養了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很多成年人也紛紛加入閱讀的隊伍,小區內掀起了閱讀的風氣。讀書之樂受益匪淺,假日裡打麻將的家長少了,陪孩子讀書的多了;孩子的吵鬧聲少了,朗朗的讀書聲多了……看到這種喜人的現象,周吉海信心滿滿,決心再出資,完善設備,再購進一些科普類、生活類等實用性圖書。

有一年的教師節,一起床周吉海的頭就開始痛,一直到下午三點該出攤了還是不見好。他八歲的兒子見他面色難看說:“爸爸!你不是頭疼嗎?今天我去出攤。”孩子已經完全熟悉了他的業務!聽著兒子稚嫩的童聲,他又一次被感動了。“這是教師節兒子送給我的最好禮物!”周吉海說,看著孩子那使盡全身力氣艱難推著移動書櫃的身影,周吉海的眼睛模糊了,強忍著沒讓眼裡的淚珠滾落下來。

現在周吉海的流動書屋已經小有名氣,每逢週末,小區的孩子都會早早等在攤位前,週末看書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

建愛心車隊 4年行程1萬多公里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我要發動身邊的人,與我一起共同為他人服務。”2014年3月,周吉海開始試著組建愛心團隊,首先他組織了一支愛心車隊。推出了節假日期間免費接送殘疾人出行的愛心活動。

在撥通張大爺兒子的電話後,為爭取時間,車隊馬上派王新華前往阜新途中接人,在半路上從出租車內將其接回。由於張大爺病情十分嚴重,雖經醫生全力搶救,仍無奏效,於十一點三十分離世。其兒子雙膝跪地,痛哭流涕地說:“非常感謝恩人呀,是你們讓我見到了父親最後一面,使我終生無憾!”

至今為止,吉海愛心車隊已接送殘疾人出行60餘次,行程約1萬多公里。不久,周吉海又組建了吉海愛心志願者團隊遼河志願分隊、藍天志願分隊、海洋志願分隊和未來之星志願分隊,併成功組織了多次愛心活動。

為讓孩子多讀書 他成立“流動書屋”

對話周吉海

建書屋的初衷是想讓孩子多讀書

周吉海:“現在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閱讀。每當節假日寒暑假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在小區內亂跑,家長們工作忙也沒有太多的閒暇時間來照顧孩子。我想何不把家裡的藏書拿出來給孩子們閱讀呢。並且,我家裡的書非常多。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閱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周吉海:“閱覽室一辦就是五年多。來看書的不僅有孩子,現在來看書的大人也非常多,尤其是那些歲數大的人。他們生活閱歷非常豐富。又教給了我們許多生活的竅門和做人的道理。現在我們小區就像一個大家庭,鄰居之間非常和睦,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兒啊,我們都去幫忙。”

周吉海:“現在來看書的孩子非常多。每到節假日的時候閱覽室就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個流動閱覽室,孩子們一邊閱讀他們喜愛的書籍。一邊交流書籍上的內容,一邊分享著書中的精彩篇章。現在來看書的小學生對科普類的書籍展現出了特別濃厚的興趣;初中生對小說類的書籍更是情有獨鍾。”

周吉海:“這次遼寧省文明委首次評選遼寧省文明家庭,我們家庭就選上了。對於我們家庭來說是榮譽,更是一種鞭策和努力的動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和我的妻子一如既往地從身邊小事做起,服務大家,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把這份愛心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