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爲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李鍾嶽(1855—1907.10.29),一作李宗嶽,字崧生,又字申甫,清末官吏,安丘縣輝渠鄉謀家河村人。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1898年中進士。此後代理浙江衢州府江山縣縣令。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調任山陰縣令。後因處死秋瑾而感到內疚,自縊身亡。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秋瑾,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

1907年因同是光復會的徐錫麟起義被殺害,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洩。清政府便安排李鍾嶽抓捕秋瑾。

李鍾嶽之前就聽說過秋瑾,據說,還一直在用她的“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來教育兒子,對於她的思想,一直很是認同。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剛開始,李鍾嶽因為其上司要求,要查抄大通學堂,但他去向知府勸說:“學堂無越軌行為,不能引起大家的爭議,建議暗中調查。”

上司雖沒反對,但也沒有同意,李鍾嶽也沒有辦法,只好拖時間,好讓該校師生儘早逃走。

沒過兩日,上司就再去找他,問他是何居心,不執行命令。讓他立刻去查抄學堂,師生全部殺掉。因實在不忍殺掉該校師生,還走在前面,不讓士兵開槍傷人,這才抓到秋瑾等師生八人。

大堂上,秋瑾神色自若,堅貞不屈,只承認自己有家庭革命、夫婦革命,否認參加推翻清政府的政治革命。上司無奈,只好命李鍾嶽將秋瑾等人押回山陰縣署繼續審訊。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李鍾嶽奉命提審秋瑾。他卻不忍對秋瑾下毒手,稍加審問後,便令文案將程毅等7人帶到公堂審訊,自己則破例設座,讓秋瑾坐於椅上,同其單獨交談。

奈何李鍾嶽已經把他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也沒救下秋謹,最後李鍾嶽被迫押秋瑾至紹興軒亭口赴刑,一代女傑義士從容就義。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在之後,李鍾嶽因為在秋謹案中屢屢的消極表現,最後,李鍾嶽因為“庇護女犯罪”被革職。

離任之即,紹興府的父老鄉親集合數百人,乘船數十隻,送到30多里外,仍不忍其離去。他對送行的人說:“去留何足計,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李鍾嶽離職後住在杭州寓所裡,他終日悶悶不樂,反覆唸叨“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對秋瑾之死深感內疚。其它人皆寬慰李鍾嶽,但李鍾嶽在良心的自責下始終不能釋然,最後在寓中懸樑自縊,此時距秋瑾遇難只有百餘日。

中國有這樣一個縣令,因為做錯事內疚而自殺身亡

《續安丘新志》載;“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後,乃為立祠西湖上,歲時祀之。”民國成立,真相大白,“秋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為至交。從此,李鍾嶽與秋瑾兩位志士的事蹟並垂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