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你有没有过一句话想说,却始终说不出口?

或是因为暗恋一个人;

或是因为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期望相悖;

亦或是遭受别人误解,却不知如何开口;

最近,if 姐被一些很特别的短视频刷屏了,视频的主人公是一群学生们,他们全都站在高高的台子上,大声地向台下的老师、同学、父母喊出自己的心声。

这个能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栏目叫《少年说》,是湖南卫视新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其中有几位同学的发声,让姐印象很深刻。

有一个叫袁璟颐的初一女孩,吐槽自己妈妈总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霸女闺蜜。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困扰,期待可以得到妈妈的认可和赞许,却没想到再一次在妈妈的“好口才”和“讲道理”中败下阵来。

“我认为我是比较客观的……你没有领悟到重点……不打击你就有可能有点飘……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改……”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说白了就是,妈妈把你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都是为了你好,而你也要理解妈妈。

还有因为成绩下滑,而被妈妈停掉舞蹈课的初二女生彭苑杰。面对学业和舞蹈,她说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梦想。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在和台下妈妈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妈妈答应了她想学舞蹈的请求,但却是以进年级前 150 名为条件。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想学舞蹈吗?那你首先得成绩好,然后才有资本去继续梦想。

这样看来,好像孩子和父母都没有错。

孩子们不想拿来作比较、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想要得到来自家人的肯定,这些要求都是能理解,且合理的。

而不答应她们的父母,是因为不爱她们吗?当然不。

恐怕就是因为爱,才会重视,进而就有了过度的要求,而很多时候,最容易拿来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排名和成绩。

那孩子与父母之间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了?看完下面,你将恍然大悟。

很多看了《少年说》的人会觉得,它像极了微博上很火的“屋顶告白大会”。

“屋顶告白大会”是日本综艺《这就是爱 2017》中的一个环节。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在去年 9 月不仅刷屏日本网络,就连在国内的热度也非常高,直到现在这里面的告白 cut 还会时不时地飘到姐的首页上来。

两个栏目相比,形式确实非常相似。都是站在高处,大声对台下的人说出自己的心声。

但“屋顶告白大会”所表达出的状态,和《少年说》又截然不同,它显然要更加轻松柔和。

这里面有一个叫作久保田的初二男生,他喜欢自己的同桌,还把她称作是天使。

他说因为学校的妨碍,换座位了。所以他在天台上喊出了对方的名字,勇敢告白。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同样是念初二的滨本初花,被自己的暗恋情绪困扰,最终在天台呐喊出内心的无措,并且结束了这场暗恋。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还有一个叫作木村的男孩子,他向自己喜欢的女同学告白,一连说了十六遍的喜欢你,结局还是以失败告终。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其实,像“屋顶告白大会”这样学生们喊出自己心声的小栏目,并不是 2017 年才有的。

它模仿的是日本当年非常有名的综艺《校园疯神榜》中的经典环节“未成年主张”,这个综艺一播就是 11 年。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校园疯神榜》是日本 TBS 电视台著作出品,节目于 1997 年 10 月 16 日至 2008 年 9 月 2 日首播,于 2015 月 11 月 3 日加映特辑作为回顾。

而《校园疯神榜》的“未成年主张”,可以说比“屋顶告白大会”更值得一看。

但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个告白节目,那就太小看它了,它还有对青春期的好奇和改变。

读初中三年级的长部同学,对刚刚念初中一年的的弟弟说:再也不会和他泡澡了。

因为姐姐长大了,就不能和弟弟泡澡了噢~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哪怕是对于亲人的吐槽,也可以很搞笑很温馨,一点都没有《少年说》中某些孩子吐槽时的紧张感。

比如有位叫奥村的男生,就在天台山吐槽自己的姐姐睡觉打呼声音大,结果当场被姐姐怼说“其实你说梦话,很吵”,说完以后所有人都笑了。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对自己梦想的宣告,虽遥远,也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大声说出来。

2001 年,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说自己想当体操运动员,参加 2008 年奥运会。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主持人不仅没有嘲笑他,还在节目上说“参加奥运会时,记得在电视上说出我们的名字哦。”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不过,他并没有出现在 2008 北京奥运会。而是在上完节目的 15 年后,代表日本体操队参加了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并且拿下了男子团体的冠军金牌。

他就是山室光史。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不管是“屋顶告白大会”,还是《校园疯神榜》的“未成年主张”,都让人隔着屏幕,感受到那份少年时的纯粹和坦率。

对于自己并不喜欢的告白者,小小年纪的他们也会慎重而果断地说“对不起”。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被拒绝后,无论怎样的失望和难过,再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即使无法回应对方的感情,也报以最真诚的祝福:“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我会为你加油的。”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虽然每次的结果都不一定是好的,但无论是喜欢还是拒绝,他们都可以忠于内心,也够坦荡。

再说回《少年说》,通过节目能看出,孩子们少年时期该有的苦恼一样不少,但单单回避了爱,或者说真实情感的表达。

比如说,这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三男生,鼓起勇气对同班的女同学喊出: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虽然听上去很委婉,甚至还有点浪漫,但和日本的“屋顶告白大会”、“未成年主张”相比,感觉还是少了点直率和坦诚。

其他学生多半不是对父母不满,就是对生活的迷茫,还有一些很中国式的感谢和煽情。栏目形式未变,但看上去总是缺少了那么点轻松与美好。

用网友的话讲叫,“日本那个看了让人觉得青春真好,芒果这个看了让人庆幸自己长大了。”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是啊,在《少年说》中,孩子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心声,遭受到却是父母的反对。

因为父母的阻拦,有梦不能去追,因为父母的要求,要长期忍受与别人对比的精神上的打压,还要被迫接受“我都是为你好”的好意。

让看的人都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深深地无力与可惜,真的是庆幸自己长大了呢~

一个原版那么充满活力与热血的节目,到了国内被转换成了“对父母的控诉”,到底问题出现哪了?

你可能会说两国的教育体制不一样,或者是我们国家的孩子比较含蓄、不善表达。

其实原因已经很明显了。从姐开头提到的《少年说》中“袁璟颐”与“彭苑杰”这两个学生的例子,可以看出现在典型中国式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通病。

从现实来看,中国式父母要比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都要更辛苦,他们会为了你好,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但这种无条件的爱,对孩子来说就真的好吗?在姐看来,未必。

对一个孩子是否真的好,不是看你爱的够不够用力,而是要看爱的方法对不对。方法不对,过于沉重、带着恐惧和匮乏、充满苛责的爱,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让他们不被理解、失去自由,束手束脚。

在姐看来这是可悲的。

要知道,像《少年说》中孩子们敢于鼓起勇气,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举动,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但如果这种“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被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驳回,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不敢说,更加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显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典型中国式父母的教育,培养出听话懂事,但有想法完全不敢表达的孩子。他们多半性格唯唯诺诺,凡事缺乏勇气,并且缺乏创意意识。

然后,当这批孩子再为人父母时,还会继续用老一辈“我都是为你好的”中国式教育,去教育孩子们。

太多正确,太少柔软;

太多大义,太少真实;

太多必须,太少包容;

这就是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物质丰富了,爱却仍然匮乏。

那些不曾被包容、理解和共情的部分,最终都会形成内心的空洞。

“我渴望爱,但我并不相信爱,因为我从没有感受到过它。”

家长们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怕影响学习,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在长大之后,处理感情可以无师自通,这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

当然,姐不是说支持早恋,也不是说日本教育有多好(日本同样也存在不允许恋爱的学校)。因为“爱”的能力,从来就不止指恋爱。

姐只是觉得,传统中国式父母,一方面过度担心、害怕自己孩子受伤,另一方面把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强加于孩子,并不是“爱”应该有的样子。

一个成人,必先需要自爱,学会耐心聆听自己,尊重内心真实的想法,自由大胆的试错和容纳自己的错误。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面对孩子。

而太多中国式父母,连自己都还没有照顾好,就开始“教育下一代”了。

中国式父母|你的青春只配学习,不配拥有爱

if 姐自己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明白,能打动人的,最具有人性柔软一面的东西,永远不是“正确”,而是“真实”。

要打破这种缺爱的轮回,则要靠我们自己领悟和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